26、《猫》导案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2、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3、品味细节描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库 走进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相关知识:五四前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已经传入中国,郑振铎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 他以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讨人生的真谛。他说“文艺的对象,应该是被侮辱被践踏的血和泪”。 2、基础知识园 (1)书写和注音 忧郁( yù) 怂恿(sǒng yǒng ) 安详( xiáng ) 蜷伏(quán) .....惩戒(chãng) 怅然( chàng) 污涩(sâ ) 红绫(líng ) ....(2)词语解释 怂恿—— 怅然—— 污涩—— 惩戒—— 3、朗读训练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互相评价并谈体会。
补充设计
导学过程 四、课文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预设: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2)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3)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如果是养第一或第二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 (4)猫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性格吗?作者对这三只不同的猫的亡失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为什么“我”对于第三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难过之情? (5)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6)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展示探究结果 五、质疑解惑 各小组展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如: 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六、感悟创作 作品中所描述的猫,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细节描写)。 七、反馈检测(见学案) 教学反思: 补充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