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播种春天》一书,顿觉眼睛一亮,心里豁然开朗。由工作带来的劳累、烦躁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却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本书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德高为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深深思索……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也有人说“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一室蜗居,更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有一次,我连续好几天哮喘病发作,声音无法发得很响,可在教生字时我照样领读,学生们都说:“老师,你不要读了,让我们读吧。”可不带着学生学,学生就不易记住。于是,我还是大声读了,学生们学得可认真了,连平时最不喜欢读书的王同学也跟着读了起来。这正是教师以模范品行作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使平凡的表率,发挥非凡的力量。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一桶水。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们应该有夯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
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进修培训赶超大时代、国际间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句话,为师者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呀!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
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