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寒假精品阅读 第三讲

来源:伴沃教育
作文——精品阅读专题

年级 五年级(寒) 第三讲 课题:写景文章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掌握修辞手法的用途以及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 教学准备:奖分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工作:15分钟

1.课前沟通:检查作业,发现共性问题。

2.课前预习:引导提前到校区的学生阅读“阅读知识”部分。 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阅读(1小时)

第一环节:国学经典(10分钟)

目的:口语表达训练,积累国学常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导入语:同学们,国学知识博大精深,这次课继续来介绍一下《千字文》。(ppt3) 知 过 必 改 得 能 莫 忘 罔 谈 彼 短 靡 恃 己 长 信 使 可 覆 器 欲 难 量

操作方法:教师提前了解文意,给学生讲解并让学生背诵。

师:读一遍背下来的是天才,读两遍背下来的是人才,读三遍背下来的是蠢才。刚才你们已经读一遍了,谁来背一下?

生:......(教师及时加分鼓励)

过渡语:把这几句话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第二环节:技巧点拨及训练(50分钟)

目的:从文章分析切入,学习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ppt4) 师:什么是写景文章?(ppt5)

生:......

师:写景文章就是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从哪里入手?打开课本第129页。(ppt6) 操作方法:老师对照129页知识点逐条讲解。 第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第二,理清叙述的顺序。 第三,抓住景物的重点。 第四,善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1.寓情于景。 2.情景交融。

板书:怎样读懂写景文章:

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默读文章《乡村素描》,回答下面的问题。(ppt7) 1.文章描述了哪些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

2.文章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生:......

3.文章重点叙述的是哪处(或哪几处)景物? 生:......

4.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

总结:景物特点:天空是(蓝色)的;空气是(新鲜)的;花儿是(芳香)的;鸟儿是(欢快)的;小溪是(碧请)的;农舍是(简陋)的。

叙述顺序: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 叙述重点:小溪和农舍。 作者感情:对乡村的喜爱。

过渡语:接下来针对写景文章经常出现的题型,给大家讲解两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和排比)(ppt8)

·比喻句:

第一,突出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 第二,渲染气氛。 ·拟人句:

第一,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

第二,使文章更容易理解,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 ·排比句:

第一,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第二,有节奏感,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板书: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句(生动形象;渲染气氛) 拟人句(生动形象;感情亲切、突出) 排比句(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第4题。(ppt9) 操作方法:按照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

☆用横线画出排比句,并说说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排比句:文章第二自然段。读起来朗朗上口,描写细腻,感受到了六月乡村的祥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拨:

排比句的作用中,第一点和第二点综合运用,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ppt10)

*写景的文章通常在写景物美的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 第一,单纯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第二,借景抒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情) 板书:写景文章中心

①单纯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②借景抒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情) 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第7、8题。(ppt11)

操作方法:按照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

☆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抄写下来。

大麻田里正开着花,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悦的芳香;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点拨:

作者的心情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这是一首描述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作者享受着乡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古代的诗人写了很多田园诗,写出一首。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拨:

题目的内容清晰地交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第二节课:阅读(50分钟) 第三环节:阅读知识拓展(20分钟)(ppt12、13) 师:学生默读文章《我爱家乡的秋夜》做习题。

操作方法:学生默读,做题,教师根据上面学到的方法讲解。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语。

(柔和)的月光 (碧绿)的翡翠 (美妙)的交响曲 (空旷)的山野 (黄澄澄)的柿子 (奔腾)的野马 ⒉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不甘示弱) (2)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垂涎欲滴)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歌载舞) (4) 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一望无际)

⒊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拟人句: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

排比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月光下,田野是翡翠。

5.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说说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小伙子和大姑娘的歌声、蝈蝈的“小夜曲”、蛤蟆的“大提琴声”、青蛙“唱的歌”、蟋蟀的“伴奏声”。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眷恋之情。 点拨:

文章开头点明中心。

第四环节:高分冲刺(20分钟)(ppt14)

师:学生默读文章《庐山》,然后做后面的题。(ppt15-16) 操作方法:学生默读,做题,教师根据上面学到的方法讲解。 其他文章阅读,答案见(ppt17-22)

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其余阅读带学生做完。 第五环节:总结收获(5分钟)

看教材129页,复习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看板书复习阅读写景文章的方法。 第五环节:课后工作(5分钟) 做其他未完成的阅读。 板书:

☆怎样读懂写景文章:

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句(生动形象;渲染气氛) 拟人句(生动形象;感情亲切、突出) 排比句(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写景文章中心

①单纯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②借景抒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