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

来源:伴沃教育
202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专业《病理学》科目期末考试卷A

一、判断题

1、在炎症中,淋巴细胞的功能包括:产生抗体及淋巴因子,吞噬杀灭病原体,参与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

2、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为多发性及对称性,手足小关节为最常见部位。( ) 3、臭氧化学性质高度稳定,容易与细胞膜表面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呼吸道的炎症。( )

4、镰状细胞贫血是因β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B珠蛋白中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酪氨酸。( )

5、气球样变时细胞核往往位于一侧,而脂肪变时细胞核往往位于中央。( ) 6、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引起患者的末梢血中单核细胞“核左移”。( )

7、肠上皮化生表现为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出现杯状细胞、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Paneth)细胞。( )

8、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 9、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 )

1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1、Aschoff body 是风湿病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 12、肺肉质变是大叶性肺炎愈合期肺组织增生肉瘤样变。( ) 13、流脑多在春夏季引起流行。( )

14、肾上腺皮质腺癌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

15、伤寒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菌体抗原触发的体液免疫反应。( )

二、选择题

16、关于梗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常见因素B.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 E.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17、巨噬细胞不可以转化为( )

A.类上皮细胞B.伤寒细胞C.异物巨细胞D.泡沫细胞E.Langerhans 细胞 18、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的是( ) A.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 B.维生素D摄入过多 C.肾衰竭油 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骨肿瘤 19、下列关于毛细血管再生错误的是( ) A.以出芽的方式完成

B.最早的改变是基底膜溶解,内皮细胞增生形成 C.新生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通透性较高 D.血管外膜细胞是由间充质细胞分化来的 E.毛细血管后期可改建为小动脉或小静脉 20、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 )

A.超声检查B.CT检查C.X线检查D.病理活检E.脱落细胞学检查

21、瘦素等激素及其受体通过体内能量平衡的正负反馈作用来调节体重,主要由以下哪三部分组成( )

A.传人系统、传出系统和效应系统B.传人系统、传出系统和反馈系统 C.传人系统、受体结合和效应系统D.传人系统、补体系统和效应系统

E.以上说法均错误

22、一侧肾脏体积缩小且表面有不规则藏痕形成,最可能发生的肾脏疾病是( ) A.肾积水B.原发性固缩肾C.肾动脉粥样硬化D.慢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小球肾炎 23、垂体生长素细胞腺瘤可引起( )

A.Cushing综合征B.Shechan综合征C.肢端肥大症D.Simmonds综合征 E.肥辟生殖无能综合征

24、乳腺癌起源部位主要是( )

A.乳头B.小叶间导管C.小叶内导管D.终末导管小叶单位E.腺泡 25、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以下哪种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 ) A.铁B.铜C.镁D.钙E.脂褐素

26、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病变后期肾脏缩小

B.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脉近侧端 C.肾组织缺血、肾实质萎缩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D.病变严重时可发生肾组织桃死 E.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小的凹陷瘢痕 27、遗传病种类最多的是( )

A.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单基因遗传病C.性连锁隐性遗传病D.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多基因遗传病

28、患者,男,60岁,头疼、癫痫伴神经状态的改变,临床诊断为恶性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检查发现肿瘤区域有出血及假栅栏状坏死。该患者最有可能被诊断的恶性肿痛为( )

A.室管膜瘤B.胶质母细胞瘤C.脑膜瘤D.神经鞘瘤E.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29、患者男.60岁,长期患高血压病。忽一日,卧床不能自起,家人唤其无反应,但眼睛可动,不能言语.手脚可无目的乱动。该患者可能的患病原因是( ) A.神经中枢受到化脓细菌的干扰B.精神分裂症

C.颅内高压D.脑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时血管破裂,从而损伤脑组织 E.病毒损伤中枢神经

30、男,27岁,面部粉刺挤压后红肿、疼痛。引起该患者面部疼痛的炎症介质是( ) A.组胺B.肿瘤坏死因子C.白介素-1D.前列腺素E,E.溶酶体酶s

31、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扪及一肿块,有局部压痛,不可推动。患者此时需要做以下什么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

A.CT B.MRI C.肿瘤标记物筛查D.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E.PET扫描

32、患者男性,21岁,出现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4小时,伴体温升高、呕吐等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慢性胃溃疡B.慢性十二指肠溃疡C.大肠癌E.急性阑尾炎

33、女性,32岁,停经、泌乳,泌乳素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人院后MRI示垂体腺形态异常。手术探查见蝶鞍区一境界清楚肿物,直径约2cm,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垂体腺癌B.颅咽管瘤C.垂体腺瘤D.室管膜瘤E.垂体转移密

34、女性,27岁,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1天,尿HCG+,阴道B超示:宫腔内见“落雪状”图像,未见原始胚芽及胎心搏动,行刮宫后宫内物全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完全性葡萄胎B.不完全性葡萄胎C.侵蚀性葡萄胎D.绒毛膜癌 E.胎盘部位滋养叶肿瘤

三、名词解释

35、出血性炎

36、病理性再生

37、核固缩

38、高血压脑病

39、肺小细胞癌

40、导管内原位癌

41、样肉芽肿

42、甲状腺腺瘤

43、朗汉斯巨细胞

四、简答题

44、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组织损伤机制、基本病变及皮肤损害。

45、简述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6、简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非霍奇金淋巴痛临床病理特点的区别。

47、简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48、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49、试述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肉眼、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以及临床病理联系。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错

二、选择题

16、E 17、E

18、A 19、D 20、D 21、C 22、D 23、C 24、D 25、B 26、E 27、B 28、B 29、D 30、D 31、D 32、E 33、C 34、A

三、名词解释

35、出血性炎(hemorhagic inflammation):指炎症病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急性炎症。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36、病理性再生(pathological regeneration):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37、核固缩(pyknosis):细胞核染色质DNA浓聚、皱缩,使核体积减小,嗜碱性增强。 38、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由于脑细、小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压骤升,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急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导致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高血压脑病。

39、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lung);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质少而形似裸核。典型的癌细胞常一端稍尖,形似燕麦穗粒,以往称为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ma)。小细胞癌通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

40、导管内原位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指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膜完整。

41、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es):一种原发于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核高度扭曲,呈折叠状或脑回状,可见小核仁,胞质透明。真皮内瘤细胞常侵人表皮,在表皮内聚集成堆似小脓肿;病程经过缓慢,可大致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瘤块期三个阶段,后期可发生皮肤外的扩散,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

42、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往往在无意中发现,中青年女性多见。肿瘤生长缓慢,随吞咽活动而上下移动。肉眼观:多为单发,圆或类圆形,有完整的包膜,常压迫周围组织,直径一般3~5cm,切面多为实性,色暗红或棕黄,可并发出血、囊性变、钙化和纤维化。

43、朗汉斯巨细胞(Langhans giant cells):为单核巨噬细胞的衍生细胞,由多数上皮样细胞互相融合或一个细胞核分裂胞质不分裂形成,直径可达300um,胞质丰富,核的数目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有超过百个者,核排列在胞质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见于结核、麻风等肉芽肿性炎症。

四、简答题

44、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损伤机制、基本病变及皮肤损害如下:

(1)损伤机制:SLE的组织损伤与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多数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Ⅲ型超敏反应),其中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血管和肾小球病变;其次为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自身抗体,经Ⅱ型超敏反应导致相应血细胞的损

伤和溶解,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抗核抗体并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一旦它与细胞核接触,即可导致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狼疮小体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在补体存在时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称狼疮细胞。

(2)基本病变:病变多样,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是基本病变。活动期病变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慢性期血管壁纤维化伴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水肿及基质增加。

(3)皮肤损害:约80%的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50%可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镜下,表皮常见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等病变,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水肿,基底膜、小动脉壁和真皮的胶原纤维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显示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补体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45、答: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下:①血栓的结局有溶解和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可脱落形成栓子致栓塞。②血栓形成可对破裂的血管起止血作用,避免大出血,对机体有利;但在多数情况下,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能阻塞血管、造成栓塞、使心瓣膜变形,导致广泛性出血。

46、答: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①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②瘤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③常有正常结构被瘤细胞侵袭和包膜外浸润:④淋巴结进行性增大;⑤可发生扩散;⑥抗感染治疗无效。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①淋巴结结构呈可逆性改变;②细胞成分为以成熟浆细胞为标志的B淋巴细胞衍化系列;③无正常结构破坏;④不发生扩散;⑤淋巴结时大时小;⑥抗感染治疗可治愈。

47、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临床表现A.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盘水肿);B.脑A.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主要为脑实质损害);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Kemig征阳性);C.脑B.神经元损伤症状;C脑组

织水肿时,颅内压脊液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多、脓细胞阳性;D败可地高;D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血症表现(发热、中毒性休克)病变部位主要在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病理变化蛛网膜下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渗出蛛网膜下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渗出

48、答: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①浆液性炎,例如皮肤Ⅱ度烧伤引起的水疱;②纤维素性炎,例如急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伪膜性肠炎;③化脓性炎,例如肺脓肿;④出血性炎,例如急性传染病炭疸。慢性炎症的病理类型:①非特异性慢性炎,例如慢性宫颈炎;②肉芽肿性炎,例如异物肉芽肿。

49、答;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并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的一种急性炎症,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最常见的病原体为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故又有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之称。

病理变化:①肉眼观双侧肾脏均匀肿大(轻到中度),表现为“大红肾”或“蚤咬肾”;②镜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肿胀.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③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④电镜观察可见脏层上皮和细胞间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儿童和青年常见。儿童患者预后好,成人患者预后较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