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Medicine and Society 2015年6月第28卷 表1幕上病变部位及病种对应眩晕及非眩晕病例数(例 表4小脑病变具体部位及病种伴随眩晕及非眩晕性头晕病例数(例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1 2 2 肺癌脑转移 梗死 l 非特异炎症 1 脑脓肿 1 胶质增生 1 脑膜瘤 淋巴瘤 1 胶质瘤 10 l 海面状血管瘤 1 颅咽管瘤 1 8 垂体瘤 桥脑 18 小脑 17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桥脑组比较,ap<0.05。 2.2小脑病变眩晕情况。(1)32例为小脑病变,其中46.9%(11 2 3 1 5例)伴眩晕, 2 4本组患者全脑均匀病变眩晕情况。本组患者中有l5例同时累及小脑与双 具体病种非眩晕与眩晕性头晕情况见表2;(2)小脑半球与中线病变眩晕出现频次详 侧半球,其中6例为脑白质疏松,一氧化碳中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各4例,1例为交 见表3。 L L 通性脑积水性脑室扩大。其中1例伴眩晕,为非眩晕性头晕。 表2小脑病变具体部位及病种伴随眩晕及非眩晕性头晕病例数(例) 3讨论 小脑整体 小脑脚 小脑半球 小脑中线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36例患者中,77.2%(105例)为非眩晕头晕者,22.8% 非眩晕眩晕非眩晕眩晕非眩晕眩晕非眩晕 眩晕 (31例)为眩晕者;幕上幕下病变均伴非眩晕或眩晕性头晕症状,幕上病变伴眩晕症 状少于幕下,桥脑病变眩晕症状少于小脑,小脑半球病变眩晕症状少于小脑中线;病 种与非眩晕和眩晕性头晕之间并无明确规律。提示脑叶病变虽并不是非眩晕性头 晕、眩晕性头晕的直接责任性病灶,但也并不能有效排除其为责任病灶的可能E4 ;因 而认为脑部任何部位病变均存在导致患者出现非眩晕性头痛与眩晕性头痛的可能, 故而对该类患者进行接诊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共脑部存在病变 -6]。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伴眩晕症状少于非眩晕症状,幕上病变或伴眩晕, 且引起的眩晕少于幕下病变,小脑半球病变眩晕症状少于小脑中线;非眩晕性头晕 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但具体情况还需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 行确定,以便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姜树军,李晓荟,岳阳,等.脑部病变与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关系初步观察 [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5(叭):l4—17. [2] 刘红梅.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科 学院,2012,15(03):1205—1206. [3] 王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J]北京 中医药大学,2012,12(06):2106—2107. [4] 王丹.437例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与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2013,5 注:与小脑半球组比较,ap<0 05 (04):513—515. 2.3小脑以外幕下结构病变非眩晕与眩晕性头晕情况。36例患者为小脑以外 [5] 姜树军,马维娅.从神经内科角度看头晕及眩晕临床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 幕下结构病变,7例眩晕,详见表4;桥脑病变眩晕症状少于小脑,详见表5。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13(O1):1—3+8. [6] 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基底动脉的cT表现与眩晕或头晕的关系:151例常规CT 与临床表现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8(12):1272—1274.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 的心电图 分析 胡艳王利民 肖戈惠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功能室云南 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I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4月一2014年5月,我院接收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根据sT段 是否抬高将其分成两组(sT段组、非 段组),比对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窭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 为主,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颤动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高迭100%;ST段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和非sT段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心肌梗塞并 发心律失常类型繁多,可发生于各个并发种类,尤以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颤动最为常见,病发率为100%;ST段抬高患者死亡率低于非sT段抬高患者。 【关键词】・ 肌梗塞;心律失常;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病,心律失常为该疾病主要并发症,严重者将直接导 I.4观察项目。(1)观察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种类;(2)观察两组患者死 致死亡,尤其是并发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尽早发 亡率。 现危害心肌梗塞患者危险陛心律失常疾病,可减少患者死亡率,加快康复进度…1。 1.5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 对此,将抽选我院接收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O例,报告如下: 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X 检验,若结果显示P< 1资料和方法 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1.1资料。抽选我院2013年4月一2014年5月,我院接收急性心肌梗塞并发 2结果 心律失常患者9O例,根据sT段是否抬高将其分成两组(sT段组、非sT段组),sT段 2.1 观察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种类。结果显示,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种 组患者7O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处于45—85岁范围内,平均 类繁多,包括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肌梗塞并发心室颤动病死率高,高 (68.3 4-3.3)岁;梗塞部位:前壁,患者20例;后壁,患者8例;下壁,患者20例,其余 达100%,详见表1。 22例;非sT段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处于48—88岁范 裹1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种类观察( 围内,平均(71.5±3.5)岁;梗塞部位:前壁,患者8例;后壁,患者4例;下壁,患者5 例,其余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可比较(P>0.05)。 1.2 lI缶床诊断。(1)患者均符合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疾病』临床诊断;(2)临床表 现:患者均具有胸痛、情绪异常等临床表现;(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 署临床意向书。 2.2两组患者死亡率比对。结果显示,非sT段患者死亡率和sT段患者相比 1.3方法。研究使用医院专用心电图机,叮嘱患者保持自身体位,平稳放置四 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详见表2。 肢,并及时记录心律失常现状。 2015年6月第28卷 医学与社会 ・229・ 表2两组患者死亡率比对(n。%) 逐渐倒置,且倒置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在1—2周之间,然后发展为直立状态,仅少数 组别 例数 死亡例数 死亡率 T波处于倒置状态。另外,在对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酶检查过程中还可 sT段 70 3 4.3%f3/70) 发现:心肌梗塞病发后5—6小时内肌酸磷酸酶将持续升高,l天可达最高峰,病发2 非sT段 20 6 30.O%(6/20) —3天后恢复正常指标,在贾海英等E4 J报告中有所提及。 X2 儿.429 本组研究实验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以心室颤动、心房颤动 P 0.001 等心律失常为主,其后壁、下壁心肌梗塞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但传导阻滞时间相对 3讨论 较短,只有极少数患者阻滞时间永久,原因:缺血细胞运转异常,相应细胞功能丧失 等,致使传导中断 5。从本组研究结果可得知:心室颤动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高,病 3.1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为心肌梗塞疾病常见并发症,也 死率高达100%;室性早搏病发率高,发生该现象原因可能由于心肌损伤后营养不良 是导致该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该现象原因很有可能和患者心肌缺血、坏 导致。研究资料显示,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肌梗塞 死等相关,急性心肌梗塞病发后会影响自身神经功能,紊乱心理、生理,从而诱发心 前壁早期,该阶段能减少排血量,还可加重心肌缺血疾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在毛 律失常 J。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 小琼_6 J报告中有所提及;另外,本组在对sT段抬高与否和患者病死率相关性研究中 律失常两种,过速型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心肌梗塞任何部位,而缓慢型心律失常则和 患者梗塞部位相关。符史健【3 J研究资料显示,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均可发生于心肌梗 还发现,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患者死亡率和非钳段抬高患者相比,差异明显,统计 学意义突出(P<0.05),提示:sT段抬高与否和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 死中,且梗死期间血液循环中所产生的脂肪酸含量会相应增加,影响患者应激反应, 最终诱发心房、心室颤动。并且,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血液流动异常等均可 综上,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危害巨大,应尽早检查患者心电图变化 诱发心律失常。另外,符史健研究结果还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还和心肌梗塞部位 情况,以便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相关,心肌梗塞前壁可诱发过速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后壁可诱发缓慢型心律失常, [1] 王海英.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68例心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 本组研究实验的90例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前壁梗塞患者20例,后壁梗塞 患者8例,符合该研究报告。 志,2010,16(03):160—161. 3.2心电图演变。(1)急性期演变。该演变发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可持续10 [2] 向光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其并发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分 分钟,心电图最早变化显示为T波幅度变高或直立,然该T波变化会在短时间内消 析[J].中外医疗,2011,18(03):65—67. [3] 符史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失。然后,心肌梗塞导联位置处出现sT段抬高现象,而远离该梗塞部位则出现sT 段下移现象,该过程并未出现Q波坏死现象,如给予及时、针对性治疗,将缩小梗塞 3O(18):3508—3509. [4] 贾海英,腾建峰.浅谈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J].大家健康(学 面积;T波变高:主要呈现顶状,该变化和心膜动作时间缩短相关,若该变化持续发 术版),2014,12(O2):133. 展,将直接发展为Q波性心肌梗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sT段抬高:sT段抬高以斜向 [5] 崔喜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 上形式呈现,sT段和T波形成单向曲线;(2)发展期。该阶段心电图将出现坏死性Q 2014,28(23):129. 波,且抬高的sT段逐渐下降,甚至恢复原位。发展期心电图变化发生于心肌梗塞病 [6] 毛小琼.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J].当代医学,2012,16 发后的几小时内,持续时间为数周;(3)亚急性期。该阶段主要表现为sT段、Q波改 (13):64. 变,即sT段、Q波降低。sT段由原本的抬高状态逐渐降低,但状态仍相对稳定;T波 拉米夫定联合0【一2b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0【一2b干扰素 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8周疗效观察 黄飞任静 杨忠民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 一2b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d一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HBVDNA水平及HBeAg转换率)有无 差异;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拉米夫定联合a一2b干扰素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 qd po+ 一2b干扰素500万uih qod治疗48周,l组为拉米夫定序贯d一 2b干扰素组,先给予拉米夫定100mg qd po12周,后加用 一2b干扰素500万uih qod治疗12周,再单独给予d一2b干扰素500万uih qod治疗24周;结果:拉米夫定联合 d一2b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序贯 一2b干扰素组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率为91.3%、87.0%,HBeAg阴转率为21.7%、21.7%,HBeAg血清转换率为21.7%、 17.4%;结论:拉米夫定联合et一2b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序贯ct一2b干扰素组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疗效 相当。 【关键词l拉米夫定d一2b干扰素HBeAg阳性乙型肝炎 I Abstract l obiee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aye some di如renees between the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a一2b and sequential therap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a一2b in ht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Meth0d Divide 46 patients into 2 groups randomly.group A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tIle lamivudine 100mg qd!oo+ and 5 million u ih qod interferon“一2b f0r 48 weeks.Another one is the ̄equentila hterap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a一2b—group B.First.give group B the treatment of lamivudi- ne 100mg qd po for 12 weeks.togother with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with 5 miUion u ih qod interferon 一2b Then.receive 24 weeks’treatment wiht 5 miUion u ih qod interferon et 一2b alone Results-The HBV—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was 91.3%in Combination oflnativudineandinterferona一2band 87.0%inthe sequentilatherapy oflamivudineand interfemna一2b seperately.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io of HBeAg and seroconversion rate were21.7%nad21.7%respectively in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mna一 2b.while,the sequentialtherapy oflamivudine and ̄nterfemna一2b.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io ofHBeAgand seroconversion rate were21.7%andl7.4%.Conclusion:There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ees between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mna——2b and Sequential hterap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a—-2b in terms of hte HBV——DNA negative con- version rate,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io of HBeAg and seroconversion rate.They have the saln'e efifcacy 【Key words】Lamivudine Interferona一2b HBeAg positive Hepatiits B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大国,而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难以完全根治,故抗病毒治 lOOmg qd po+ 一2b干扰素500万Uih qod治疗48周;B组23例,为拉米夫定序贯 疗是国内外公认的慢性乙型肝炎首选治疗手段,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 0【一2b干扰素组,现给予拉米夫定100rag qd pol2周,在加用d一2b干扰素500万u 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由于干扰紊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由n干 ih qod治疗12周,在单独给予“一2b干扰素500万uih qod治疗24周。干扰素为凯 扰素诱导的HBeAg。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则在迅速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方面 因益生、重组人干扰素预充式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拉米夫定为 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停药后持续应答则很低,且存在耐药风险。既往有报道拉米夫 葛兰素史克生产。 定联合干扰紊及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用者l’-5j,本试验拟观察联 1.3观察指标治疗前作重要指标的基线水平测定:包括HBV—DNA定量、 合组和序贯组疗效有无明显差异。 HBeAg/HBsAg半定量和定量、ALT、AST、TBil/DBil、血常规等;进行肝脏超声或cT 1资料与方法 检查,检测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TSH、FT3、FT4)、ANA等指标。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6月一2013年l2月就诊的46例HBeAg阳性的 着重比较两组间48周时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l8—40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 换率。 治指南的标准,HBeAg阳性,血清HB ̄DNA定量≥1×10 拷贝/ml,ALT水平超过 1.4统计方法。采用x 检验。 正常值上限2倍,且低于正常值上限的1O倍。 2结果 排除标准:重叠HAV、HCV、HDV、HEV、HIV感染者,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 2组HBV—DNA阴转率比较 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性肝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既 往使用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以及入选前6个月接受干扰素或免疫调节药 物治疗者。 1.2治疗分组。A组23例,为拉米夫定联合d一2b干扰素组,给予拉米夫定 作者简介:黄飞。1979.9,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