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SPC作业指导书

来源:伴沃教育
文件编号 QC-W-001 E 1 OF 4 2004-1-16 XXX公司 版 本 页 次 制订日期 文 件 名 称 SPC作业方法 文件类型 规则规范 1.目的: 提供SPC的使用准则及步骤,并说明使用方法,以便在运用管制图时能够正确地决定、检讨管 制界限与进行管制图的判读。 2.范围: X-R管制图、P管制图、Cpk(制程能力指数)的运用管理。 3.权责: 3.1 相关部门:SPC的运用与维持。 3.2 工程部:SPC的使用的规划。 4.定义: 4.1 计量值特性 凡产品的品质特性以实际量测方式取得的特性称为计量特性,例如重量或长度等。 4.2 计数值特性 凡产品的品质特性不连续,不易或不能以实际量测方式取得,只能间断取值的特性,例如 不合格数、不良品率等。 5.作业内容: 5.1管制图使用规划及选择原则 5.1.1 使用规划 由工程部根据各制造过程或工序影响因素及质量特性,结合成本及效益,从为公司 增值的角度,全面规划需采取管制图控制的制程或工序。 5.1.2 选择原则 5.1.2.1 计量值特性选用X-R管制图。 5.1.2.2 计数值特性选用P管制图。 5.2管制图绘制、使用步骤 5.2.1第一次使用管制图的作业程序 5.2.1.1 决定须管制的特性。 5.2.1.2 搜集25组数据。 5.2.1.3 计算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2.1.4 绘制管制图。 5.2.1.5 检查是否有超出管制界限的点。 5.2.1.6 将这些超出管制界限的资料剔除重新计算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2.1.7 决定管制图的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2.2 现场使用管制图的作业程序 5.2.2.1 在新的管制图纸划出管制图的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2.2.2 依规定的抽样频率及抽样数,并将所得资料记录于管制图上,且依所使用的 管制图种类进行计算。 5.2.2.3 将计算结果点于管制图上。 5.2.2.4 管制图判读及异常管制图矫正/预防措施 5.2.2.4.1 依管制图判读原则对管制图进行判读。 5.2.2.4.2 依异常管制图矫正/预防措施管制其判读异常。 本次修订摘要 1.根据TS体系要求修订相关内容。 2.修订日期:2004年11月1日。 核 准 审 查 制 订 FM:(QP-423-01) 05 D 文件编号 QC-W-001 E 2 OF 4 2004-1-16 XXX公司 版 本 页 次 制订日期 文 件 名 称 SPC作业方法 文件类型 规则规范 5.2.2.5 检讨管制界限 5.2.2.5.1 当完成一张管制图时,根据管制图图纸上的资料重新计算中心线(平 均值)及管制上、下限。计算时须剔除超出管制界的资料。 5.2.2.5.2 比较计算前后之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2.2.5.3 若无重大差异时在新的管制图纸延用计算前的管制中心线(平均值) 5.2.2.5.4 若有明显的差异时,可在新的管制图纸使用计算后的管制中心线(平均值)及管制上、下限。 5.3 管制图判读原则及异常管制图的矫正/预防措施 5.3.1 正常之管制图其各点的动态为: 5.3.1.1 多数的点集中在中心线附近。 5.3.1.2 少数的点落在管制界限附近(但未超出管制界限)。 5.3.1.3 各点的分布呈随机状态,无任何规则可循。 5.3.2 异常之管制图的判读 5.3.2.1 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 5.3.2.2 连续7个点在中心线之上或之下 5.3.2.3 连续7个点上升或下降 5.3.2.4 任何其它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如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1/3的中间区域, 描点成规则形状。 5.3.3 异常之管制图的矫正/预防措施 5.3.3.1 任何超出控制界限的点,以发出《矫正/预防措施要求书》的形式,提请相关 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矫正措施。 5.3.3.2 对于连续7个点在中心线之上或之下,或连续7个点上升或下降,或其它明 显非随机图形,应提请相关部门分析原因,留意趋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必 要时发出《矫正/预防措施要求书》。 5.3.4 当一张新的X-R管制图开始制作之后,应对其前面7个点对照上一张X-R管制图最后面7个点进行评审,以确保两张X-R管制图前后衔接部分的产品趋势得到评审。评审结果按照5.3.3进行处理。 5.4 X-R管制图的使用方法 X-R管制图是以管制平均值(X管制图)与全距(R管制图)的方式达到管制的目的。 5.4.1 决定样本数 5.4.1.1 使用X-R管制图的样本数(n)以2-5个为适当,但不要超过10个为宜。 5.4.1.2 样本数一经决定后必须在使用时固定不变。 5.4.2 平均值与全距的计算 5.4.2.1 平均值(X)= 各组内数据的和÷样本数。 5.4.2.2 全距(R)= 各组内的最大值-最小值。 5.4.3 X管制图与R管制图之中心线与管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4.3.1 X管制图之中心线与管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4.3.2 R 管制图之中心线与管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FM:(QP-423-01) 04 D

文件编号 QC-W-001 E 3 OF 4 1998-12-31 XXX公司 版 本 页 次 制订日期 文 件 名 称 SPC作业方法 文件类型 规则规范 5.4.3.3 X-R管制图的系数表 X-R管理的系数表 样 本 平均值管制图 R 管 制 图 数 n A2 d2 D3 D4 2 1.880 1.13 0.000 3.267 3 1.023 1.69 0.000 2.575 4 0.729 2.06 0.000 2.282 5 0.577 2.33 0.000 2.115 6 0.483 2.53 0.000 2.004 7 0.419 2.70 0.076 1.924 8 0.373 2.85 0.136 1.864 9 0.337 2.97 0.184 1.816 10 0.308 3.08 0.223 1.777 5.5 P管制图的使用方法 P 管制图是以管制不良率的方式达到管制的目的。 5.5.1决定样本数 5.5.1.1 使用P管制图的样本数(n)以能够发现1-5个不良品最为适当,样本数的 决定公式为: 5.5.1.2 若未决定样本数,导致管制下限小于0,则下限取0。 5.5.2 管制图的管制界限必须依管制上、下限公式计算,若样本改变时,以实际样本数代入。 5.5.3 P管制图之中心线及管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6 制程能力指数Cpk使用规划 由工程部根据各制造过程或工序影响以及质量特性,结合成本及效益,从为公司增值的角 度,全面规划需进行制程能力控制的制程或工序并明确相应的Cpk值。 5.6.1 制程能力指数 使用制程能力指数时,应依统计学的原则,同时衡量制程中的集中(平均)与分数 (变异)状况,以确实掌握制程品质特性。 FM:(QP-423-01) 04 D

文件编号 QC-W-001 E 4 OF 4 1998-12-31 规则规范 XXX公司 文 件 名 称 Cpk值的分级与衡量 等级 Cpk值 SPC作业方法 版 本 页 次 制订日期 文件类型 相应标准差 ≥6 ≥5 ≥4 ≥3 ≥2 <2 不良率(P) 相 应 措 施 A 2.0(含以上) B C D E F 1.67~2.0 1.33~1.67 1.0~1.33 0.67~1.0 0.33~0.67 本公司的优势,需要时配合管制图管P≤0.000000002 制。 希望制程能够达到的水准,应考虑配合P≤0.00000057 管制图进行管制。 产品可免检,但应考虑配合管制图管P≤0.00006 制。 制程有改善空间,要改善并可采取抽样P≤0.0027 的方式检验产品。 制程应进行专案改善并考虑设置检查 站,确认唯有合格的批才可进入下一制P≤0.0455 程。 P≥0.3174 制程很差,应考虑实施全检。 5.6.2制程能力指数运用的前提 5.6.2.1 所使用的规格上下限依内部或客户要求。 5.6.2.2 如客户另有特定制程指数值要求时,另和客户协商。 5.6.2.3 指数计算的结果可能因抽样误差而有所差异,使用时掌握其等级,并采取 适当措施即可。 5.6.3制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5.6.3.1 符号说明 USL:表示工程规格上限。 LSL:表示工程规格下限。 X :表示所搜集或抽样资料的平均。 σ :表示自所搜集或抽样资料中所推算(估计)的标准差。 5.6.3.2制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 Cpk:相对于规格同时表示制程集中与变异的指数。 5.6.3.3标准差计算公式 σ=R/d2 R 是子组极差的平均值,d2 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 5.6.4制程能力指数异常的处理 当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客户要求时,以《矫正/预防措施要求书》的形式提出改善。 6.参考文件 无。 7.附件 7.1 X-R 管制图图纸样式 QC-W-005 01 7.2 P 管制图图纸样式 QC-W-005 02 7.3 制程能力指数分析报告 QC-W-005 03 FM:(QP-423-01) 04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