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期末德育论文汇编

来源:伴沃教育
浅谈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安溪县虞宗中学------陈勇前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中,这一变化又处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科技高新化的大环境中,这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巨大影响。学校教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素质教育成为现在以及下世纪的主要教育模式,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客体,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素质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也是德育内化过程中学生主体的作用,这一过程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等形式,这些形式都通过学生内部稳固的道德价值结构。因此,德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德育的基础性还表现为形成学生主体能动的内部动机,学生在具体环境中通过自身内部的道德价值取向,产生强烈的需要,形成一种强烈持久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个性是人的性质的总和,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又一目标。

德育的基础性还可以通过德育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来体现。德育在学生个性的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包括了指引人的发展方向和动力以及思想态度、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在内,人们常说的:“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德育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与德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个体不需要他人施加的德育影响,亦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的个性:德育的发展功能通过德育解放人的思想,使每个人都能做出选择,充分发挥主体的意识和聪明才能。德育和素质教育同样追求学生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从主体上来看,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个体的主动性;德育的个体价值,以启迪个性发展方向,直辖个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个性发展为主要任务,同样重视个体的发展。所以德育和素质教育具有一致性。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了德育的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社会给予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纠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导学生片面发展,迫使学校进行片面教育的消极因素,为德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余地和更为有利环境。而德育也帮助素质教育在教育内部克服短期意识。因为德育所培养的道德价值结构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它必须经过教育主体和客体长期发展、积累才能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又有曲折、回旋往复的复杂历程。德育的长期性纠正教育内部的急功近利的短期意识,树立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思想。这又体现了德育与素质教育的互补性。

素质教育和德育两者在目的、对象、发展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它们都把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对象,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心理品质的内化为目的,但两者又有所不同。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它的任务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向个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德育注重人的品德结构、道德价值

结构的培养。素质教育的任务包含着德育的内容,而且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通过学生内部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包含着德育,并且在德育的基础上在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达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继续发展,是德育在各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整个学校教育的主题,任何一所学校都面临着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深入的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无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德育的内容有如下的特点:①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重;②独特民族性与普遍的国际性并重;③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与综合素养能力并重;④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并重;⑤注重国情和国策教育;⑥注重公民教育;⑦注重劳动教育。从这些特点中可看出德育的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进行德育时也就实施了素质教育,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因此,综上来说,德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