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心理学科领域的体现和应用

来源:伴沃教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心理学科

领域的体现和应用

摘 要 在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逐渐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人们在某一时期很难对社会历史进行全面的、深刻的和科学的解释。而马克思主义的创世,为人们正确的认识和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研究的伟大变革。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方面结合的学科,是通过描述、解释、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从而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本文将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出发,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指导、体现和应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心理学;应用;实践 1 引言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用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对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对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严格的科学性。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地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和正确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方面结合的学科,是通过描述、解释、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从而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1]

[1]

个体可以通过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地认识和了解,从而根据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行为等方面进行预测和控制。例如,通过研究亲子关系,尤其是亲子依恋关系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可以减少孩子产生攻击行为或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同时为家长如何与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如何更好的与孩子相处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究大学生自我调节定向、抑郁焦虑症状、自杀风险,能够帮助了解大学生抑郁焦虑现状,促进大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从而更好的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通过研究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优的决策等等。这些研究都有助于减轻人们的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个体的心理耐受性,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加强个体的幸福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个体全面而良好的发展。

在众多的学科及学术领域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同样,心理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大分支,与马克思主义密切相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

2.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对人们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剖析、选择和实际运用等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这五条原则也被广泛的体现和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

客观性原则是指要求人们以真实的态度对待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即要求研究要保证数据与实验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坚决杜绝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坚持、重视主体在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保持重要的地位,坚持、保持对心理学研究探索过程中的尺度的要求。整体性原则是指将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构成主体,从整体和部分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角度进行研究。具体性原则是指要求心理学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心理学中研究的问题细化,增加研究内

[5]

[4]

[3]

[2]

容的专业水平。发展性原则是指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发展的态度进行研究。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临床实践活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保持其行为的诚实性和真实性,要以事实为基础,做到求真务实。但是,研究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主观化的错误。例如,功利心会促使极少数的心理学研究者做出丧失理智、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例如篡改研究数据、夸大结果事实或乱下结论。即便有务实的研究态度,研究者已有的观念也很容易使观察或调查受到污染,例如只挑选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做出与客观情况不相符的片面结论。因此,一个稳健的心理学研究者,应该在研究中贯彻客观性的基本原则,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心理学学科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出,要坚持用发展地眼光看待问题,反对只是静止地看待问题。个体的心理特性和品质往往处于从“萌发”到发展成熟,甚至衰败的变化过程中,从总体上来看,这种变化是在单向的时间维度上展开的,是不可逆的。除了心理的发展,还有各种形式的变化过程,如学习性质的变化、信息加工中知识状态的变化,孩子心理水平、智力成长的变化等等。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者要注重研究对象的发展性,即在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时间维度考虑在内,考察系统地动态变化过程,以避免只是以静态的方式去研究固定不变的系统。

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都处于有组织的系统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揭示的整体性原则对于理解心理学问题有指导意义。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应考虑研究的层次性,考虑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要用整体性的原则来指导研究,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切断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心理学研究中,同样也重视整体性原则,例如,以格式塔心理学派为代表注重心理学整体性研究。心理学实验在选择研究被试时,需要考虑被试样本所处的整体环境,必须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不能只选择单一样本。因此,心理学研究者

[1]

们通常会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被试,尤其是在以跨文化研究为代表的系列研究中,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或群体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或群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出,要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当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的研究时,应该将内在性质、空间、范围和时间特性等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定性、定量和定时的角度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对特定社会事件的了解和掌握。在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者应该关注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考虑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在严格操纵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条件下,要精确设计实验流程,反复推敲,严密把控每一步程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求心理咨询师要遵守具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善于找出事物的特殊性,关注事物的具体细节,使来访者能够清楚的阐述有关自己重要的、具体的事实,从而达到心理咨询的目的。心理咨询师既要澄清来访者的具体事实,又要清楚了解来访者所表达词句的含义。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具体化原则不仅决定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质量,而且影响着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之间良好咨询、治疗关系的建立。只有当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经历、处境和情感等有了深刻的了解,才有可能做到与来访者产生共情,以推进良好治疗关系的发展。

2.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对经验和理论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极其重要,关乎着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也关乎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心理学研究的选题标准,进行研究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应该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在我国,国家、社会、文化的变革对心理学提出了强大的现实需要,心理学研究者要时时

[1]

[1]

刻刻关注社会的现实需要,要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始思考是否能够发挥心理学的作用。例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都会关心学校周围的环境治理问题,但是,往往只有“治安管理”问题才能成为管理者整治校园周边不良环境的理由,如关闭娱乐场所,禁止商贩摆摊等,却很少有学者认真地去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在校园周边逗留,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在此流连忘返。第二,选题应该根据学科自身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发展既受制于现实需要,又有自身的逻辑与需要,每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在某个时期都有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在进行选题时,心理学研究者要综合考虑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性,其价值在于提供先前没有的知识,因此,善于发现问题,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十分重要。通常,心理学研究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一,从理论中发现问题。通过检验已有的理论,解决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或质疑、挑战现有理论等方法,都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的发现新的问题。第二,参考现有研究文献发现新的问题。从重复已有的研究开始做研究、从现有研究忽略的地方开始新的研究、从已有研究结果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开始新的研究,或从已有的研究方法待改进处开始研究,均能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第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结果不理想可能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这可能带给心理学研究者新的研究思路。其次,研究中的意外发现可能引导出有价值的新研究,研究者通过反思自己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发现新的问题。

2.3 以实践为基础的心理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是心理学研究的特色,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其中,实验法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如研究者要研究认知动机与社会动机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在实验中,首先让被试想象自己是一个三人委员会的成员,并让他们阅读有关某一职位的描述后,让他们3人讨论并作出是否雇佣候选人的决定。在开

[1][2]

始讨论之前,分别向3个被试发放有关候选者的不同信息,以使被试对候选者产生不同的偏爱,然后向几组成员规定他们必须在15分钟内做出决策并赢得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低认知动机,并告知剩下的被试他们可以慢慢的做决定,以激发他们的高认知动机;通过要求某几组成员对自己在随后讨论中的言行负责以激发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而告知剩下的被试他们需要捍卫自己的观点,以激发他们的亲自我动机。最后,让被试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决定是否雇佣其中一名候选人或者拒绝所有候选人。通过实验法对群体决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当代群体跨期决策的社会过程。实验法在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其具体实际的优势推进着心理学中的各项研究。

通过实验法,变量间的关系可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而得到,同时,还可通过对比前一次测验与后一次测验的结果,来了解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从而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以自变量的变化评估因变量变化,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纯净关系。总之,实验法对变量的精确测量,为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便于研究者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确保了研究结论的严谨性。除了实验法之外,还有观察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个案研究法等许多方法等等。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事物产生及其发展的过程,才能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推进科学研究的进程,应用于实践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3 结语

本文在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对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许多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等,更加充分的和正确的去发挥这些理论的价值,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更好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 辛自强.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孟仙,余毅震,刘卓娅,张萍.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08):901-903.

[4] 杨雪岭,杨彩燕,陈佩儀,孙熙原,王优.医学生自我调节定向与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9):1354-1357.

[5] 王鹏,王晓田,高娟,黎夏岚,徐静.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51(12):1341-1350.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7]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8]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