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合具体研究实例论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来源:伴沃教育
结合具体研究实例论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各有什么特色与不足?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一门科学的产生,必须有它的特殊对象,以及研究这种对象的特殊方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具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同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一样,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研究方式是社会学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这些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中,但不同的学科运用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式有: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也称为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也最常用的研究方式。它是指运用询问(口头的或书面的)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或活动。

这是社会学者在世纪研究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在整个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地说,调查研究方式具有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获取的及时性、描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实际运用的普遍性等等特点。如《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就是调查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作品,它是一部大型调查报告,以定县整个县为范围,内容包括全县的“一切社会情况”的最全面的调查,此书资料只详细是少有的。

调查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它既可用来描述某一总体的概况、特征,以及进行总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同时,它又可用来解释不同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2)查研究方式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得其研究结果具较高的信度,即描述和概括事物的精确性较高。(3)调查研究还可以迅速地、高效地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动的社会现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4)调查研究所具有的定量特征和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同时调查研究也有一些缺点:它所采用的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形式,无形中都限制了被调查者对问题的问答,使所得的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很难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很难感受到回答者思想和行为的整体生活背景。而且,选择抽取的样本具有很多方面的限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实验研究

实验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控制或操纵某个变量,同时观察另一个变量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方法论上看,实验是定量研究的一个特定类型,它比其他几种社会研究方式更直接地基于实证主义的背景和原理。尤其是在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实验研究具有最强的力量。实验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研究的控制。可以说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实验需要控制场景、控制对象、控制操作程序、控制测量方法,即实验是一种需要“人工制造”的研究方式;这和调查研究中那种仅仅只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自然的采集”的做法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是构成实验研究的三组基本元素。

严格的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这种实验称作实验室实验。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实验室实验的例子更多。

例如,研究者希望探讨“群体一致性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形成的压力和影响,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人员每次安排四名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室,并首先告诉实验对象他们正在参加一项有关观察和判断的实验(实验的表面目的)。黑板上共画有四条直线,上面三条竖

线由短到长,差别明显。下面一条横线与三条竖线中间的那条相等。

这时,实验开始了,研究者逐个询问实验对象,“三条竖线中哪一条与横线相等”,第一个回答“与右边最长的那条相等”,第二个第三个实验对象也作出相同的回答。这时,研究者又问第四个实验对象,这位实验对象一开始就觉得中间那条与横线相等,但随着前面一个个回答者的回答,他开始再现动摇,在轮到自己回答时,也违心地作出与前面三个实验对象相一致的回答。事实上,前面三个实验对象都是研究者的同谋,他们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回答。 这个实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考察最后回答问题的那些实验对象是否会屈从于群体的规范。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在于,实验背景和变量相对容易控制,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但它的这一主要优点却是以其在必备条件、操作程序、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各种限制为代价的。而缺点在于许多社会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无法在实验室中人为地制造出来;并且由于实验室环境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实验结果的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较差。

(三)文献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是一种与其他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风格迥异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征是不接触研究对象,它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根据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所用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文献研究划分为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三种。

在社会学发展历史中,运用文献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著名例子是迪尔凯姆利用大量统计资料研究自杀问题,写下著名的《自杀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社会学家对文献研究的兴趣不断增长,发展了一套系统研究文献的方法。

文献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1)无反应性。文献研究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也不会对这些研究对象发生影响。(2)费用低,省钱省时。因为它所用的资料往往只需通过借阅、复印等形式就可得到。(3)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某一历史时期中人们或事件,而这些人早已离开人世,这些事件也早已成为历史。(4)适于作纵贯分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是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记录和描述下来。(5)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在内容分析中,弥补过失比其他研究来就容易的多,你只需要对你所用的资料重新进行编码或者进行统计处理,而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

但文献方法易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文献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应注意认真评价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是文献资料是否可用的重要标准。资料的来源、记录的时间、资料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到文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有些资料是不易获得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文献资料。

(三)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其基本特征是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实地研究者往往力求从所研究的对象的角度,而不是从局外观察者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世界。实地研究者通常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进行调查、“再跳出来”恢复中立进行研究的角色转换过程。实地研究的目标更多地是建构理论,而不是去检验理论。材料的深入性、全面性与真实性是实地研究成功的基础,也是实地研究构建理论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对“街角社会”的研究。怀特选择在美国波士顿一个叫“科纳威里”的意大利贫民区,通过一个叫多克的头头融入这个社区,并宣称正在写一本关

于科纳威里的书。在长期的观察中,他收集到丰富的资料,得出了有关群体结构和个体表现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研究结论。

实地研究具有自己的优势:第一,具有直接性与可靠性的特点。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是直接的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在直接观察中,被观察者很难故意做假,即便有人做假也容易被发现,因而所得到的资料较为可靠。第二,灵活性。实地研究中的研究设计可随观察的过程不断地改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可以改变初衷,这在调查研究中行不通,由于调查研究中的问卷已设计好,即使发现新的问题也无法进行调查。

当然,实地研究也具有一些缺陷:(1)概括性较差。因得到的基本是定性资料,切很多情况下是以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2)信度较低,比较片面。(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观察者是他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实地访谈,研究者的参与本身对其所研究的对象都会造成影响。(4)所需时间较长。(5)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

社会学的这些研究方法各具特色,各有长处和局限,研究者在实

际研究过程中往往是综合地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它们各有利弊,对于社会研究来说都是重要的。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决定自己将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式或者研究策略。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应根据方便、经济、科学、可行的原则,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式。特别要认真考虑各种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考虑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对结果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

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 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细则。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现将我班到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防止人身事故方面(重点防范高处坠落事故) 在运行维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防触电、防高空坠落事故。我班通过对每周的安全会议和工作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管理的检查,使得安全防范思想、工作、监督到位;使安全工作责任、措施及整改落实,从而安全工作得到保证。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包括高空作业现场查勘,使工作人员对该任务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卡)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安全措施,并正确派选合适胜任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2、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作业人员交待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该作业的危险点。作业过程中明确监护人员,监护人实时监控高处作业人员动向,及时提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使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 3、认真落实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可靠的(按规定期限内检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绳)、升降板、脚扣、竹(木)梯等,并能够正确使用此类工器具。 4、在高空作业的工作全过程中,强调工作人员自始至终确保自身安全行为: △定期对登高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进行试验,试验或外观检查不及格的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 △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 △上杆前先检查杆塔及拉线情况和登杆工具,确保该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脚扣时,安全带必须系圈在杆上;上下杆时,必须使用防堕落装置或有具体防止堕落的安全措施,以防失去保护。安全带必须栓在的构件上,不得随意解除。 △高处作业在转移作业位置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不得失去保护。需要沿着水平梁、斜柱、水平管或暂无防护栏杆、没可靠的扶持物帮助保持平衡时,必须使用水平安全绳。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绝对禁止沿单梁或管道上行走的行为。 △高处作业人员的施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备,禁止使用容易造成工具掉落的简易皮套;上下传递物件时,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 △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绳上下杆塔或顺杆下滑和在间隔大的构架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 5、认真执行“两票”制度,防止误触电、感应电伤人的高空堕落事故。 二、在防电气误操作方面 在培训方面,组织了二次工作人员在配变站现场作防误操作演练,并使用录音记录。使全体工作人员对防误操作的认识,意识到预防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事故的重要性。 (1)认真组织查找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维护班组和人员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 (2)加强安全管理,在执行规程、规定和制度上决不含糊。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 (3)通过每周的安全活动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快报和相关规程、规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讨论,吸取事故教训,使“防误”工作深入人心。 (4)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认真正确填写操作项目和程序,不漏项。 (5)操作时认真履行唱票、复诵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并由监护人监护操作,同时录音操作过程。 (6)拉、合刀闸(跌落式熔断器)时,应先将线路转为空载状态,防止带负荷拉、合线路刀闸。 (7)开关检修时,应切断柜内二次控制电源的柜内照明电源以防止误合开关和触电;操作低压开关(刀闸)前,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并做相关防护措施,操作时不要面对开关,防止电弧烧伤工作人员。1.杂志中上色遇到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美编在绘制杂志中一些插图时选用灰暗的色调,而不是用艳丽的色彩? 很多家长主观的认为孩子喜欢颜色艳丽的颜色,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去选择艳丽到夸张的衣服,插图也一样。中国的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画中用色很少,用的最多的就是“墨色”,国画中“墨”与“色”是相通,而墨分五色(其实不止),表现中即有墨的浓淡层次,又有色的联想感受,从而达到无色似有色的境界使整幅画看起来一点都不单调灰暗。当然杂志的插图也不能像马路一样一直是一个色调,明快的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对于插图来说,不一定就非得用丰富的色彩,只要能充分表达文字的内容就可以。即使是单纯的黑色、褐色也能出色地描绘出文字的内在世界。孩子同样能丛这些画面中充分了解故事,想象他自己理解出的色彩世界。这也是插图要给人留一些想象空间的原因。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是在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 什么样的故事应该配什么样的色彩呢? 抒情类的文字配合传统的中国画或梦幻的画面或颜色明度对比属于弱对比的就能产生很好的呼应效果,将读者吸引到安静的故事中去。 奇幻神秘的文字配合厚重冷峻的颜色和与颜色相配的绘画风格(如;写实风格和版画效果)能加强奇幻神秘的气氛。 幽默荒诞类的文字配合轻松的绘画技法和颜色明快,纯度对比强烈的风格就能和文字相得益彰。 2.插图的形式和技法太多了,到底那种更好,或是杂志的美术编辑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插图来传达文章的深层内容? 在看到一篇文章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明白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也许是告诉你一个生活态度或一个学习方法,也许是一个人生哲理……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用孩子的视角思考,再配出贴近孩子生活世界的插图。如果一个插图只是表现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和一个场景,那要想用图来打动读者,那是很难的。好插图除了能用视觉语言来烘托文字的不足之处外,还能和文字一起在读者的脑中升华。插图在兼顾了以上的这些要求后,出现的画面就是出色的传达了文字的深层内容了。 3.在版式流程中编辑在遇到插图和文字的不和-谐组合时应该怎样去调整? 在工作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杂志在版式流程中,有些版面不和-谐或插图和文字的同时产生阅读障碍的问题发生。 a. 图和文字的组合让阅读有了困难,也就是在文字下面的图的色彩或纹理影响文字的清晰度。出现这种问题需要调整插图,插图的纹理太重的减少纹理或做模糊处理,底色太鲜艳的降低色彩饱和度并加重文字颜色。如果在做了这些努力后,仍然有阅读的困难,干脆去掉文字下面的背景插图。 (8)配电站停电时,必须检查确认进线柜电缆头不带电(检查带电显示器)才能合上进线柜接地刀闸,配电站送电时,应先检查进线柜地刀是否拉开,防止带地刀送电。没有地刀的进线柜,严禁私自解锁,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