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含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凿( záo) 皂荚(jiā)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B .斑蝥( máo) 珊瑚(shān) 争执(zhì) 收敛(liǎn) C .秕谷( B ǐ) 蝉蜕(tuì) 锡箔(B ó) 黑痣(zhì) D .贪婪( lán) 尴尬(gà) 感慨(gǎi) 踉跄(liá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轻捷 云宵 鉴赏 花团锦簇 B .和蔼 恭敬 渊博 恍然大悟 C .奥密 淋漓 盔甲 人声顶沸 D .羞惭 枉然 诅咒 浑为一谈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 .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 .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D .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的、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睽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5.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

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②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的斗士。③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 (1) 第③句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①句的句式进行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

《(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相似。

7.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一书中,有许多文章对鲁迅的童年生活都有所提及,下列几篇文章中未提及鲁迅童年生活的是( )

A .《五猖会》 B .《猫·狗·鼠》 C .《阿长与(山海经)》 D .《范爱农》

(2)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收入的作品中,《荷花淀》和______________ 最负盛名;在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中,让人体验到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告陷阱。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列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夏→瑕)

①淋浴器——随心所浴(_________) ②止咳药——咳不容缓(_________) ③洗衣机——爱不湿手(_________) ④蚊香——默默无蚊(_________) (3)赏评广告。

示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

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给自己留下别样印象的老师。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了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请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发出祝福的话。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3)人不堪其忧(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0.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曲肱而枕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温故而知新 D .人不知而不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

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棵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盖世的。

每年过年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上初中后,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作文中最长的。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昭示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一样——这其中有我,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三十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2. 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

16.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感恩老师,因为人生的路上,老师默默引领我们前行。 请你以《感恩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1)她看不见这世界,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或答“这世界,她看不见也听不到”)。 (2)示例:有一个行者,他叫邓稼先,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在核应用领域贡献卓著。

6.(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 学则殆

7.(1)D (2)《芦花荡》《鸭窠围的夜》

8.(1)示例一:读经典书,做文明人。 示例二: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

点亮人生。

(2)①给→欲②咳→刻③湿→释④蚊→闻

(3)示例:①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②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使人易于接受。

(4)示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示例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示例: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你就像春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1)同“悦”,愉快(2)我(3)忍受(4)同行 (2)D

(3)(1)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的过程,抒发了对老师的感念之情。

(2)村里体面人家过年时都请张老师写春联。一方面从侧面印证了上一段中所叙述的张老师的字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村里人对张老师的敬重。

(3)与第三段中的“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则表现出张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从侧面表现出“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

(4)通过这一事件表现当时张老师对“我”的鼓励,也表明张老师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16.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