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运集疏运体系与空间规划协作下的
物流园区规划
战晓妮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要:物流园区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货运集疏运和空间规划协作,可合理预测货物总量,确定物流园区规模,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构建货运集疏运体系,指导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落实重点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集疏运体系构建、交通组织、形象塑造等空间方面的相关策略,解决物流园区空间发展和现实问题。关键词:城市物流园区;货运交通集疏运体系;空间规划;协作
[中图分类号]TU984.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cnki.csjz.2021.27.27
The Planning of Logistics Park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of Freigh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Spatial Planning
Zhan Xiaoni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Logistics parks affect the spatial layout of a city, and their development level and quality also represen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ity.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of freigh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space planning, we can reasonably predict the goods quantity, determine the scale of logistics park, optimize the layout of logistics park, build a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ogistics park, and implement the relevant spatial strategies of key logistics park land scal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image shaping, etc., so as to solve the spac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logistics parks.Key words: urban logistics parks; freight traffic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spatial planning; collaboration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稳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是把物流业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对我国物流业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
物流园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常出现与城市发展不一致、建设用地不足或土地闲置、集疏运体系不完善且交通组织混乱、功能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足和空间形象无序等问题。党的十九大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被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货运集疏运和空间规划协作对指导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物流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安市货运交通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为例,合理预测货物总量,确定物流园区规模,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构建货运集疏运体系,指导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落实重点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集疏运体系构建、交通组织、形象塑造等空间方面的相关策略,解决物流园区空间发展和现实问题。
1物流园现状
1.1物流园区建设规模不合理,与城市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不一致
目前,物流园区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方法,园区规模难以预测,导致物流用地的规模与城市物流业发展需求不符。物流园区的规模太小,很难承担其作为城市物流业服务的职能;反之,物流园的规模太大,则会造成物流园区的土地浪费和闲置,也会造成园区之间的恶性竞争,阻碍城市物流产业发展。
1.2单个物流园区呈现小而散的状况,同质竞争大
多数城市的物流产业园区整体还处于一种自发原始的小、多、散、弱状态,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同时,由于物流市场机制尚不够健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物流园区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部分园区建设存在功能重复、同质竞争现象。1.3货运集疏运体系不完善、交通低效,影响城区生活
集疏运方式与物流园区紧密相关,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等组成。集疏运结构不合理,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多式联运发展滞后,也会影响物流园区发展。同时,物流园区货物的集疏运过度依赖公路运输、
作者简介:战晓妮(1991-),女,本科。研究方向:空间规划。邮箱:****************。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03
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造成高峰期道路通行压力过大,交通效率降低,不能满足新布局下港口的发展需要。
多数城市对外集疏运通道整体路网结构还未形成,缺乏有效连通,也没有建立独立的集疏运道路,致使货运车辆须穿越城区,加剧城区的交通拥堵,影响城区生活。1.4园区内部土地闲置,土地利用不高
在建设园区的旗号下,有部分地区借建设物流园之机搞“圈地”,占而不建。有些地方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盲目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规划面积动辄十几、几十平方千米,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支撑,造成土地闲置,浪费严重。1.5功能配比不合理,布局混乱,配套设施不足,空间形象无序
物流园区内部普遍存在功能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引起物流园区服务失效。物流园区是城市形象的展现,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塑造物流园区特有的风貌和空间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
业单位产值的原材料需求原单位及产品生产原单位,通过
预测未来几年淮安市各行业规模,进而获得未来几年淮安本地需求所产生的货运量。
本地货运量+在淮安市中转的货运量=总货运量(见图1)。
本地货运量预测:根据预测产业规模、各产业产品原单位及投入产出表即可得到各产业产品产量,再根据不同产品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即可获得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如表1。
中转货运量预测:在淮安中转的货运量包括周边城市小部分公路货运量,淮河、京杭运河流域城市的部分水运货运量及淮海经济区的部分航空货运量,如表2。
计算得出,淮安市2035年货运总量将达到:自然增长3.24亿t,理想增长6.43亿t。考虑远期规划预留,选择理想增长值作为淮安市货运预测的基础。
最终,淮安市全市枢纽型物流用地需求共计13.80 km2
(不包含都市配送),其中涟水物流用地约1.38 km2,中
2总体思路心城区物流用地约10.17 km2,盱眙物流用地约1.14 km2,2.1区域层面入手,物流园区与城市一体化规划思路金湖物流用地约1.12 km2。相比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是城市物流产业的至2035年,集建区规划物流用地需求8.25 km2物流用地,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人员、货运的集聚区,因此《淮安市增加1.92 km2。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尝试构建城园一体化,3.2货运集疏运体系与空间规划协作下的“优布局、建通道、从城市发展角度,自上而下指导园区规划建设,实现园、落空间”三步走战略城融合发展。3.2.1从整体城市层面对各物流枢纽进行“优布局”2.2集疏运体系与空间规划协作指导物流园区规划基于需求预测对市域物流分布进行预测,淮安市物流
《淮安市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将集疏运体系与空间规划结合,从集疏运体系组织、物流园区布局统计数据
产业资
及规模调整、园区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和空间塑造等多个料收集
企业调研
方面实现两者间的协作,将货运交通体系与空间规划深度融合,解决物流园区发展和现实问题。
3物流园区规划与对策
3.1从区域角度测算货运总量,合理确定物流园区适宜发展规模
长三角一体化升级“加速跑”,区域间经济要素流动需求强烈,在对长三角地区空间、产业布局及货运交通系统的基本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的货物资源、经济腹地及集疏运网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原单位法计算货运总量。
原单位法也称产生率法,通过单位对象产生的需求量确定出总需求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𝑇𝑇=∑𝑎𝑎𝑖𝑖𝑁𝑁𝑖𝑖
𝑖𝑖
原单位计算
产业规模
产业关联分析
产品生产量原材料需求量
规划年 产业规 模预测
历年产业规模产业发展规划
运输方式 选择概率
价值密度运输距离
规划年转运 货运量预测规划年本地货运 量分方式预测
(1)
(1)式中:T——总需求量;ai——单位对象产生率;Ni——对象数量。
基于原单位法的本地货运量预测,根据各工业生产行
规划年总货运量预测
图1 总货运量预测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1 本地货运量规模预测
情景模式保守估计乐观估计
公路/×104 t12 89626 918
铁路/×104 t1 4463 059
水运/×104 t14 83130 956
航空/×104 t
117245
其中集装箱/TEU
467 000975 000
104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
表2 中转货运量预测
周边城市宿迁盐城连云港徐州蚌埠宿州淮南淮北苏南方向
公路/万t52631052652431056250
铁路/万t
000000000
水运/万t4233957202425205410946
航空/t41 6305 0768 37821 1643 8904 9002 5201 2580
城市建筑
集装箱/TEU10 00040 00020 00020 00020 0005 0008 0002 00080 000
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物流总量稳步增长,占淮安市总量的70 %。未来紧邻中心城区的周边县市物流需求发展迅速,物流总量快速增长,各周边县市与中心区、各相邻县市之间联系较强,距离较远的县市之间联系较弱(见图2)。
通过对物流园区的现状评估,将总用地面积小、服务能级低、用地混杂、布局分散、存在外迁和扩大规模诉求的物流园区,进行整合或优化。
结合物流需求发展预测,将淮安市的货运枢纽分为三级枢纽体系:区域核心枢纽、一般物流园区和专业型物流园区。共构建“3+4+7”三个层级(即3大区域核心枢纽、4个一般物流园区和7大专业型物流园区),共14个枢纽节点。
区域核心枢纽即空港物流园、季桥物流园和新港物流园。结合枢纽经济区建设,可提供综合型服务,服务对象为区域、市域中大型企业和公司。
一般物流园区即洪泽物流园、盱眙物流园、涟水物流园和金湖物流园。多位于城市外围,提供中转、配套、补充等服务,服务对象为码头或公路转运等。
专业型物流园区即电商物流园、袁北物流园、淮阴东物流园、盐化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新地电商物流园和苏果配送中心。位于工业区、经开区和城市周边,可提供专业型配送,服务面向专业物流需求。3.2.2建通道——构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打造水陆空多式联运
对外建立空、铁、水、公、普铁、高铁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使枢纽与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多式交通无缝衔接。
对内以物流需求预测为基础,基于货运枢纽和产业用地布局,预测各货运通道货运规模,明确快速环线和对外放射快速通道的集疏运高需求(见图3)。货运从城市外围或边缘道路进行集疏运,避免穿越城区,减少对生活区的干扰。
建立市域枢纽间(见图4)、联运枢纽间(见图5)、枢纽与产业园间(见图6)、枢纽与城市间(见图7)的集疏运通道体系,形成以航空货运枢纽为龙头的货运体系,放大淮安水运优势,实现航空、高铁、普铁、水运和公路等的多式联运。
3.2.3落空间—通过集疏运体系与空间—针对区域核心枢纽,协作预测园区规模,空间规划反调集疏运体系针对空港、季桥和新港三大核心枢纽的发展建设,通过集疏运体系计算物流用地规模,以空港核心枢纽为例。
图2 基于需求预测的物流分布预测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基于需求预测的集疏运体系通道及通道规模预测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集疏运体系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集装箱
五种运输方式的运量进行预测,其中,淮安市2035年航空货运量约为250万t,如表3。
预计到2035年,淮安机场物流园航空货运占第三方物流分担比约为80 %,则机场物流园规划年货运量为200万t。参考国内大型机场物流园强度,如表4。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05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
空港枢纽涟水港物流园袁北物流园淮阴东物流园新港枢纽普洛斯物流园等
季桥枢纽电商物流园洪泽物流园空港物流园S247G205金湖港物流园国道高速公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季桥物流园(高铁快远物流基地)
图4 市域枢纽间集疏运干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5 空铁联运集疏运干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袁北综合大市
场集中区S325韩侯大道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韩后大 道西工业片区南苑路通甫路G233季桥电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快速路
S235居住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水域图6 市域枢纽间集疏运干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7 枢纽与城市间集疏运干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3 分式运量预测
情景模式保守估计平稳增长乐观估计
公路/万t13 89518 87027 917
铁路/万t1 4662 0313 059
水运/万t16 92622 64733 051
航空/t126171253
集装箱/TEU672 000852 0001 180 000
选取物流强度40×104 t/km2,则规划面积为5 km2。为更好地确定并指引空港片区的发展建设,结合对国内外其他空港产业区空间布局、功能配比的分析,确定本次规划用地功能配比,如表5。
对于以上各空港地区的空间塑造情况,研究取其平均数:物流仓储15 %,工业25 %,商务休闲15 %,配套服务20 %,其他25 %。因此,至2035年,空港枢纽物流园
考虑园区发展,采适宜的建设规模为5 km2/15 %=33 km2,
取10 %的弹性控制,最终空港核心枢纽物流园的规模为
106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36 km2。
4空港空间规划与集疏运体系
物流园区不仅仅是物流产业的集聚,更是一个多元产
业融合的区域,通过对研究空港产业发展趋势、借鉴其他相关案例产业发展、研究淮安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及淮安政策产业发展指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空港核心枢纽物流园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航空物流、航空产业及生态居住三大产业体系(见图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
通过研究发现,航空港枢纽呈现由集成向外圈层发展的趋势,其产业发展也具有圈层发展的特征。
机场空港枢纽为机场核心区域,包含了机场基础功能设施和机场相关功能设施。
机场空港区外围1~2 km为空港紧邻区,主要为对航空运营、航空公司职员和旅客提供相关服务的航空核心产业。
机场空港区外围2~3 km为空港相邻区,一是针对航空周边地区需求而产生的附属产业;二是借助航空运输快捷优势及网络覆盖性而吸引的航空关联产业。
机场空港区外围3~5 km为临空产业辐射区,一般既有前三区的相关产业,也有受机场吸引从别处转移过来的经济活动(见图9)。
落实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圈层式的空间布局模式,考虑到机场飞行噪声、航空限高和生态保护等限制条件,从各片区的发展优势及潜力出发,进行空间布局规划(见图 10)。
航空物流片区紧邻淮安涟水机场,发展保税物流、国际中转物流、快递物流与特色产品物流等航空物流。空港服务核心为航空物流片区主要服务核心。
航空产业片区引入航空制造、航空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及
航空物流·保税物流
·快递物流 ·联运物流 ·特色产品物流 ·国际中转物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快时尚服装 ·汽车零部件·空港社区 ·社区服务·金融办公 ·商业贸易 ·科研办公 ·休闲娱乐 ·酒店会展 ·旅客服务 ·教育培训城市建筑
通信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快时尚服装等高科技制造产业,依托空港枢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产业为基础,衍生科研办公、展览展示等高端服务业,形成产业服务核心。
生态居住片区注重生活环境品质,以生活服务核心为引领,规划文体教育、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片区。
(下转第119页)5 km先进制造3 km高端制造总部办公2 km航空物流航空制造1 km餐饮住宿旅客服务商务办公航客食品航空维修商业贸易航空货运驻外办公0
机场空港区
1 km商务办公养生保健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园艺花卉文化娱乐居住生活休闲旅游专业会展现代农业2 km空港紧邻区
3 km空港相邻区
空港枢纽空 间设计航空产业5 km外围辐射区
图9 机场空港枢纽圈层发展特征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生态居住图8 空港物流园产业策划导入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4 国内大型机场物流强度统计
城市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均值
物流强度/(×104 t/km2)
62.517.4329.7432.7478.769.8342.3156.8443.6341.53
居住用地商住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水域图10 空港物流园核心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5 国内外其他空港产业区用地功能比例表 单位:%
序号12345678
机场名称阿姆斯特丹大阪关西台湾桃园北京首都广州白云南京禄口长沙黄花淮安涟水
物流仓储
2015201711221215
工业3520201424281525
商务休闲
1030252417102015
配套服务
1525152028202325
其他2010202520203020
合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07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
参考文献
[1] 李自鹏.比例和尺度在建筑体形和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2020(14):307.
[2] 潘辉.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住宅与
房地产,2020(29):169-170.
[3] 陈宇.研究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材与装
饰,2019(04):73-74.
[4] 姚晓东.城市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房
地产导刊,2019(03):6.
[5] 程凯丰.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以某
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为例[J].安徽建筑,2019,26(07):226-227.
[6] 陈奇峰.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趋势分析
[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6-7.
(上接第107页)
同时,空间规划也对集疏运体系提出规划要求。①空间规划确定功能布局后,在落实城市角度集疏运体系大框架下,主张客货分离,在货运保障集疏运体系通畅、完善的情况下,便捷服务航空物流与航空产业片区,同时集疏运通道远离核心服务片区,客运则尽量集中于航空生活片区(见图11);②对集疏体系提出停车设施、配套设施等的用地规模预测需求,使服务更加完善合理;③道路空间上要求优化核心枢纽集疏运主通道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货车专用道,增加中央分隔带,用以降噪,并提升交通安全性。
至连云港
点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物流园区应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协调,合理规划物流用地规模,重点关注园区与城市的园城互动。
其次,货运集疏运体系与物流园区规划相辅相成,应将集疏运体系与物流园区的发展统筹考虑,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城市合理发展物流产业的必然选择。
最后,物流园区的空间规划、产业导入策划、形象打造也是物流园区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物流园区的规划涉及集疏运体系与空间规划两个方面,应将二者综合考虑,集疏运体系调控园区规模,空间规划反调集疏运体系,二者协作方可使物流园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冯玲,方威.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价值
工程,2014,33(11):22-24.
[2] 何国华.城市总体规划中物流园的用地规模问题[J].规
长深高S346
至
灌南
涟水县城区
至滨海
速划师,2008(03):63-66.
[3] 闫永涛,吴天谋,刘云亚,等.基于圈层影响模式的空港
经济区规划: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J].规划师,2010,26(10):59-61.
[4] 李蕊,陈志雄,陈飞,等.基于港城协调的港口集疏运规
至
淮安市区
安澜路北延
主要客流
划探讨[J].综合运输,2020,42(03):57-60.
[5] 巴可伟,谢辉.武汉新港集疏运体系布局研究[J].综合运
输,2018,40(11):109-115.
[6] 陈旭.金华市打造枢纽经济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策[J].
综合运输,2020,42(10):106-112.
[7] 刘晓娟.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背景下南沙港集疏运体系建
设路径探索[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7(01):226-230.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S327
主要货流高速出入口
图11 空港物流园集疏运体系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为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现
实及理论的指导意义。基于上述分析,物流园区规划应重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