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及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

公共政策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 2.行动理论: 3.系统: 4.公共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政府 C个人 2.(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 B非营利组织 C社会公众

3.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外脑 B助手 C秘书

4.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 A利益 B权力 C关系

5.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共识 B选择 C理解 6.(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式。 A拉斯韦尔 B史密斯 C西蒙

7.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A利益 B价值 C事实

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之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直觉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灵感思维 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 C兰德公司 1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A社会问题 B公共问题 C公共利益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3.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4.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5.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2.试论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二次平时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 1.公共政策 2.决策权力 3.组织理论 4.系统 二、列举题:(每题9分,共18分) 1.列举公共机构的特性。 2.列举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培育公共文化? 2.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2.举例说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调整。 第三次平时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 1.公共政策主体 2.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控系统 3.行动理论 4.正式评价 二、列举题:(每题9分,共18分) 1.列举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2.列举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将系统分析理论应用于公共政策? 2.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 2.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第四次平时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 1.公共责任 2.公共政策案例 3.知识经济 4.德尔菲法 二、列举题:(每题9分,共18分) 1.列举公共政策评价标准。 2.列举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史密斯模型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论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依据特定的时期和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核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参与、影响公共策略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它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4、监控系统—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D 3、ABCD 4、ABCD 5、AC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特征。

①政策问题:问题的性质决定了相关政策形成过程的性质。

②政策目标:要具有稳定性,伴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③政策方案:体现政府行为的备选方案,集中了统治者的意志

④政策模型: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处理的简单模式,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优化。 ⑤政策资源: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

⑥政策评价标准:综合性评价,因不同标准,无法有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⑦政策效果:衡量和影响政策尺度,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 ⑧政策环境: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 ⑨政策信息:以质量和信息搜集会保证政策目标的优化。 2、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①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全体的发展 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3、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

(1)信息系统 职责:第一,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的收集、处理、分析、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后的情况与数据。第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和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反馈。第三,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2)智囊系统 职责:①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②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

(3)决断系统 职责:①界定政策问题;②确定政策目标;③设计政策方案;④选择政策方案。

(4)监控系统 职责:①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②促使政策内容切实行;③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4、决策方案的调整应把握哪几项原则? (1)反馈原则 (2)动态原则 (3)整体原则 五、论述题。

1、你认为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答:政策主体能力包括: ①规制社会成员行为所能力; ②引导公交观念、行为后能力; ③调控各种利益关系后能力; ④公平公配社会资源能力;

⑤公区政策体系内中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必要性:

①从实践看,公区政策主体能力充足;

②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多样化需求; ③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④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2、试分析在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什么是公共决策问题:包括①社会问题;②公共问题;③公共决策问题。 2、界定问题。

3、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政策问题时的作用:

①政治组织作用;②国家民主制度作用;③大众传播媒介作用。 4、对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分析 作业2

(第五章——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因果理论 包括两类内容:一是把决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二把政策中潜在下因果假设合成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技术能力。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2、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后过程。 3、顺序决策思维 在第一阶段,决策者 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4、德尔菲法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后希腊神话中的神渝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油原址“德尔菲”命名。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BCD 4、AD 5、ABCD 四、简答题

1、举便说明浴盆模型。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失效;第二阶段:偶然失效;第三阶段:耗损失效。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把这种曲线称为“浴盆模型”,安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后质的分析。

2、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①服从;②认同;③内化。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

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4、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 不是矛盾的

渐进思维、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 的进展和小心改变现实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它能便剧烈变革思维更加符合实际。 五、论述题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试分析集体思维的优势和缺陷。

优势:①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后完整性 ②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 ③可以避免个人决断中的自面性与主观性

缺陷:①认为集体思维一定正确,做出后决定必定无懈可击。 ②集体面对的决策是既定的,个人不必要对应重新考虑。 ③集体内的成员是公正的,有一

④与本集体相对立的一点是软弱、无道理的。 ⑤自个成员要对集体忠诚,不能有不同的目标。 ⑥凡是偏离集体共识的目标,加以抵制。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⑦每个成员都要保卫集体,反对不同意见。

作业3

(第八章——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方法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2、系统分析

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 3、扁平式组织

组织中自个职位的权力、责任都有明显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办事,组织内的所有职位都按权力等的进行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等的严密的指挥体系。 4、公共文化

从本质上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4、B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D 3、ABCD 4、B 5、ABCDE 四、简答题

1、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①政策性指标 ②技术性指标 ③经济性指标 ④社会性指标 ⑤资源性指标 ⑥时间性指标

2、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①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 ②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 ①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 ②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 ③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4、在现阶段,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对公共机构自利性 与自我约束 ②对顾客取向和结果取向后强调 ③对公众参与的推崇 ④对开放观念的认同 五、论述题

1、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扩要内容。

①人本观念 ②公平优化观念 ③民主观念 科学化观念 ④创新观念 2、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①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模决策之间的矛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 ③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