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r RE 瓜CES MANAGE^伍NT Deo即nber.20o6 N0.6 第6期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李宝银 ,裘晓雯 ,梁文英 ,朱. ̄-X- (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福建福州350003;3.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 疫总站,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在介绍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森林生态旅游 资源的主导因子和相互关系,按其支配关系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此评价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能力,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s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22(2006)06—0038—04 Evaluation of the For ̄t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Fuj ian Province LI Baoyin1,QIu Xiaowen ,LIANG Wenying;,ZHU Yuyun3 (1.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 8 Technical College,Nanping 353000,Fujian;2.Fujia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dministration Fuzhou 350003,Fujian;3.The General Station ofForest Pest andDiseaseManageraent of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3,Fu— 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to 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l astructure model of dominatig nrelations,this article onfcirm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stuctrure of the decisions nd plaans through in——depth nala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g tnhe 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 nd applayig n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o evalu— ate the capability of forest eco—tourism resoLItCes nd pra( )oses th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luatiaon index system,Fu— jin aProvince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自然条件优越。根据2003年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第五次复查,全省林地面积901.8万hn ,有林地面 积735.37万 ,活立木蓄积量4.96亿 ,森林覆盖 生态旅游业发展迅猛,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50处, 其中国家级19处,省级31处,经营保护面积14.7 万hm2;全省林业自然保护区30处,其中国家级7 处,省级23处,保护总面积达30.0万hm2。根据福 建省统计年鉴,2004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达 465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总收人达1.03亿元人民 币,创社会旅游总产值5亿多元人民币。 目前研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指标体系较少,前 人多停留定性分析水平上,对森林旅游资源缺乏定 率达62.9%,居全国第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森林生 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加快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福建省将森林生态旅 游业融入旅游大产业之中。近几年来,福建省森林 收稿日期:2005—12—12;修回日期:2006—08—16 作者简介:李宝银(1962一),男,福建长乐人,教授级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经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李宝银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39 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n1引。本文应用层次分 析方法( 6 ) 引,筛选相关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 够反映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内涵和目标的 实现程度。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指标体系,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构建方法 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森林 森林生态旅 游资 源 评 价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森林生 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系统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 又包含着系统间的相互协调的特性。 3)动态性原则。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指 标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因子及其相互关 系,两两比较确定决策方案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 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其指标体系具有很强 的动态性。动态指标要能综合反映森林生态旅游资 源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判断矩阵,分层求解因素间的重要性排序权重系数, 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以此构建森林生 4)可行性原则。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涵义要明确,概念要清晰,要易于理解和掌握,所确 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1.2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 定的影响因子易于收集、比较和分析,在指标体系评 价中具有可操作性。 1)科学性原则。所确定的指标体系要能充分 反映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主导因子和内在 机制,不仅要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理论的要求,而且能 1.3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1。 森林覆盖率 森林公园面积比重 C。 森林景观 因子 。层) 保护区面积比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阔叶树面积比重 现有森林旅游人数 现有森林旅游收入 c1 = cd G 森林旅游 现有森林旅游产值 城区居民人口 辖区总人口 C8 因子( 层) cq 居民人均收入 经济发展 次产业投入 人均GDP值 C.. 因子 ,层) 三次产业比重 居民就业率 社会发展 科技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 因子(风层) 科技成果贡献率 科技投入比重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图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1)目标层。层次分析的最高层,表现解决问题 的最高目标或理想的决策结果,该研究的目标层是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准则层。又称条件层、中间层,是对上层的 具体化和系统效能的度量,对下层用以评价各项备 选方案的优劣。该研究的准则层有4个方面影响因 子:B 一森林景观因子指标,B 一森林生态旅游因 因子,即C。、C2、C3、C4、C5;B 有5个影响因子,即 C6、C7、C8、C9、Cl0;B,有4个影响因子,即C。.、C Cl3、Cl4;B4有4个影响因子,即Cl5、Cl6、Cl7、Cl8。 2结果与分析 2.1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在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 测时,引入了九分位相对重要的标度方法,进行两两 子指标,B 一经济发展因子指标,B 一社会发展因 子指标。 比较,这样就能使决策者的判断思维从定性向定量 化转变。 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标度见表1。 3)方案层。又名最底层,是实现问题的目标方 案、途径和方法等。该研究的方案层,B.有5个影响 表1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标度表 备注:也可以取上述各项指标标度的中间值8、6,4、2、1/2、1/4、1/6、1/8。 根据同一层次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值,计算层次单排序和组合排序的权重系数。 Mi=ⅡP W:一 表2评价指标体系总排序结果 % ∑面 =1 式中: 为矩阵阶数;i, =1,2,3,…, ;P 为 各判断矩阵两个因子两两比较重要程度标度值;叫 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值。 在各层次排序权重系数计算基础上,再进行组 合总排序的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2。 2.2一致性检验 1)求算层次单排序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A~蓦 式中:(A ) = P ,表示向量(A )的第i 元素;P ,为各判断矩阵两个因子两两比较重要程度 标度值;W 、 为各判断矩阵各指标权重值; 、 = 1,2,3,…, ; 为矩阵阶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李宝银等: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41 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A最大值见表3。 表3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A最大值 2)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为了保持判断指标重要性的思维逻辑上的一致 性,必须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 早 以矩阵阶数7z,查一致性指标RT值(见表4)。 表4一致性指标RT值表 矩阵参数值的各层单排序计算结果详见表5。 表5矩阵参数值 根据以上参数,组合总排序计算公式如下: C1=∑ =1 RT=∑W =l C1=0.4965×0.0593+0.2668×0.0411+0.154× 0.0335+0.0827×0.05 =0.0497 RT=0.04965×1。12+0。2668×1.12+0.154× 0.9+0.0827×0.9 =1.0679 CR=C /RT=0.0497/1.0679=0.0465 判断矩阵层次总排序CR值小于0.1,认为可 以通过一致性检验。 2.3得分值计算评价 1)得分值评价标准 根据有关研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各阶段 应到达的评价标准(见表6)。 表6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阶段评价标准 总体得分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阶段 60~70 起步发展阶段 7O~8O 提高发展阶段 80~90 持续发展阶段 9O~100 全面发展阶段 2)得分值计算结果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得分等于该研究建立的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各项总排序结果,分别 乘以各项影响因子在全国排序的权重值,并计算它 们的累加值.总体得分=∑(排序值C×相应权重 K)。权重值是根据18项影响因子在全国排序情 况,并结合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计算结 果见表7。 表7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总得分结果 (下转第6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理,通过推算前期值再得到间隔期生长量。在实际 动态估计方法上,不应过于强求二者的一致性,而将 操作中,这一想法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实际上这样做 的效果是不如综合法的。 4分析与结论 各种误差放到生长量的估计值中。 根据以上分析,三种生长动态估计方法应以综 合法为最优,它不仅可得到更为合理的保留木生长 量的无偏估计值,而且其估计值对进测木和漏测木 之间的界定误差不敏感,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 参考文献1 [1]熊泽斌.角规测树的进测木蓄积计算方法研究[J].林业资源管 理。2006(1):51—53. 因为在森林资源清查实践中还涉及到漏测木的 处理问题,这里再对三种方法的优劣作进一步分析。 大家知道,漏测木在性质上等同于保留木,因此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漏测木都应该视同保留木进行处 理。但是,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很难准确界定和区分 漏测木与进测木,因而必定存在样木检尺类型界定 误差。在传统法与保留木法中,进测木的处理不同 于保留木和漏测木,其全部蓄积都是作为生长量来 对待的,因而进测木界定正确与否,对生长量影响很 大。而在综合法中,进测木与保留木一样都是以前 [2]VanDeusenPC,DellTR,ThomasCE.Voltane growth estima- tion from permanent horizontal mints[J].For.Sd.,1986,32 (2):415—422. [3]RoeschFA,GreenEJ,ScottCT.New ctmapatible estimatorsfor survivor growth and ingrowth from remeasured horizontal point samplesEJ].For.Sci.,1989,35(2):281—293. [4]Roesch F A,Green E J,Scott C T.Compatible basal area nda ntmaber oftrees estimatorsfrom remessuredhorizontalpoint sam- 后期材积差值来体现生长量,因而对生长量的影响 较小。而且,进测木和漏测木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按 保留木来处理的,因此在综合法中,漏测木与进测木 之间的界定误差对生长量估计没有影响。另外,由 pls[eJ】.For.Sci,1991,37(1):136—145. [5]曾伟生.用点抽样复查资料估测林分生长量[J].林业资源管理, 1992(6):29—31. 于每期调查都会因为存在样地、样木不完全复位、胸 径错测、样木漏测等问题,要使本期蓄积减去长消差 刚好与前期蓄积保持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 (上接第41页) 3结语 [6]曾伟生.角规复合样地的动态估计方法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 规划,2005,24(2):1—4. 源评价指标因子中,C。、C 、C5、Cl0、C。2、 C 3得分为34.92分,占应得分37.42分的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总体得分反映森林 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整体水平,总体得分多少与森林 93.3%,说明这6项因子在全国优势明显,今后应 继续保持其优势;而C2、c6、c7、c9、c。6得分 为22.55分,占应得分37.99分的59.4%,从福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呈正比,得分愈高,森林生态旅 游资源评价就愈高。 1)从总体得分分析。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 源评价指标总体得分为74.31分,达到提高发展阶 段。今后可利用定期的林业统计成果宏观评价福建 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看,重点要在这5 项因子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陈安泽,卢云亭.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l65—68. 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趋势。 2)从绝对得分分析。在影响森 生态旅游资源 指标因子中,C。、C2、C3、C6、 、C。。为最重要 [2]侯瑁,黄川友.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新疆旅游资源[J].新疆 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50—53. 因子,这些因子也是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目标 的关键影响因子;C4、C5、c8、C。2、C。3、C。5为较 重要因子;C9、Cl0、Cl4、Cl6、Cl7、Cl8为一般重 要因子。 [3]乔恒.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域创新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4 (4):44—47. [4]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9l11—260. 3)从相对得分分析。在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