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fl 第1期总第十八期 高校辅导员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 ◇田建国木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好大学”、 “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 大学生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做人修养教育,帮助大学 生学会做人,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 精it;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现代公 民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成长为现代合格公民;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大学 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 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我们国家是用 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的。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共同 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 理想,就会像一盘散沙。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的理 是要解决“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好大学”、 “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重大问题,就是要帮 想信念状况不容乐观。有人讲:理想、理想,有利 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甚至有人极端错误 地指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权力是近的, 捞取实的。有的人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 水;有的人台上做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 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 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 教育内容。 一方向,明白做人道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 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放弃空的,抓住近的,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前,坚定理想 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影响到了人 们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 快的时期,但并不是社会矛盾最少的时期,群体性 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但并不是老百姓对党和政 信念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 备的政治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 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 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 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 主义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 事件不断发生;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人民群众生 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没有理想、没有 府意见最少的时期,也有不少人端起碗来吃肉,放 下筷子骂娘;改革开放30年,是我们共产党人事业 最理想的时期,但并不是所有共产党员在群众心目 中威信威望最高的时期,腐败大案不断被揭露,有 %作者简介:田建国,男,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3 些高官纷纷落马,看起来是经济案件,实际是这些 要清醒,要有忧患意识。 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 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 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面 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往往把品行置于首位。 匕 人的理想信念丧失,价值观扭曲。对此,我们头脑 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五句话简要概括:没有品行 只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只有潜能是无能,没有 无意义,没有知识只有经验变得非常盲目 潜能只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只有知识毫 加强大学生做人修养教育,要引导他们从我做 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 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哪种生活方式更 起,从小事做起,善于在日常小事上明辨是非、卜< 别善恶、分清美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符合时代潮流。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还 将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面临 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种形 势下,高校尤其要强调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 想信念。 二、加强做人修养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 是工具性的;而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 的。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做人修养教育。如果重 智轻德,大学生就会片面发展。按照片面理念培养 出来的人有一种概括,叫做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 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 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 十分危险的。我们常常形象地讲,一个人学习不好 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 “危险品”,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成小事靠业务 本领,成大事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一切成功,皆是做人成功;一切失败,皆是做人 失败。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 成功也是暂时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 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 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 培养更重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一 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今 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因为工具 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 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人品第一,学问第 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当前,很多国家都非常 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指标,比如品 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等,这些指 4 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是一种善行的积累 和心灵的净化。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小善聚大德, 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真正将做人修养落到实处。优 秀是一种习惯,反复做好一件小事,就是在做成 件大事。成功是出色的平凡,每件平凡小事只要做 得出色了,就很了不起。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 不平凡,把每件简单的小事做好了就不简单。 三、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既要有世界眼光、 国际知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 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 流,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有根的世界公民是以 血缘性、本土性、全球性为基础的。从血缘性角度 看,要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懂得感恩;从 本土性角度看,要热爱自己的乡上,热爱自己的 家,热爱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全球性角度 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更 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 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系,是我们民族的 “大树”,任何时代精神、外来精神都要嫁接在这 棵“大树”上才能成活。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 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国家观念、国家安 全、国家自强教育;需要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 加强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教育;需要强化 民族优良传统传承意识,加强社会责任、诚信守 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方面的教育。 四、加强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 1 0 2020年) 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 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主体存 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简单讲,责任是主体自我 的一般规定,职业角色的基本表征,社会认同的 主要依据,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责任出智慧、 出勇气、出力量。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对责任 楼上人向楼下走,消防队员向上冲并不冲突,老 人、妇女、儿童下来的时候,大家会自动让出一条 道来,让他们先走,这也体现了公民道德素质。 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社会转型呼唤真正的人文精神,呼唤真正的 的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质, 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是 否优秀、能否成功的标志。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 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是人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的 具体表现,体现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人发展的精 神动力。人文素质包括优秀的文化、经典的哲学、 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 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面对 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 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 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作为大学生,必须懂得什 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的 理想抱负。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 动,才变得强大。责任是最高价值,责任是第一位 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社会责任,要做到平凡之 中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五、加强现代公民教育 教育的首要责任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 是培养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包括生活态 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现 代合格公民。现代公民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价值 观念、团队合作价值观念、诚实守信价值观念。 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 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遵守社会准则等。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要 强调抓好大学生的基本公民道德修养教育,使每位 大学生学会承担责任,讲诚实信用,懂感恩报恩, 善于团结合作。要成为好的接班人,首先要成为好 的建设者,要成为好的建设者,首先要成为好的公 民。201 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几个难民营一撤, 地上一尘不染,一张纸屑没有;排着长长队伍打长 途电话给家里报平安,每人只准一分钟,但没有一 个人打满一分钟,把更多时间让给别人,这体现了 公民的道德素质。美国“9.1 1”是一场灾难,世贸 大厦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火奔腾,形势千钧一发, 人类基本的价值理念。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三大支 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 理性;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人文追求的 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 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 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因此, 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个人如果 只有高技能,没有人文素质,充其量是人手,不是 人才,生存尚可,发展乏力。特别是高层次的道德 感、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来积淀。文化的根本在 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超越,把正确做人做 事的道理渗透到人的灵魂里。人为什么活着,人怎 样活着,这些仅靠自然科学是不能解决的。因为人 活着,生命要得到支撑的东西,生活需要得到作为 鼓励依据的东西。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人文素质支撑。爱因斯坦 的相对论,与其说是物理学上重大发现,还不如说 是他用深邃的哲学眼光提出的伟大理论。歌德、希 勒、贝多芬都受到康德哲学思想的熏陶,贝多芬音 乐在本质上就是康德哲学思想的旋律化或音响化。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并不划等号,只有让人文知识 进入到人的认识本体,渗透到生活行为当中,才算 有了人文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人的综 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促进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情感和高科技联姻,人文气 质与科学精神合璧,促使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 体全面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