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视域看《声临其境》使小众走进大众

来源:伴沃教育
影视传媒

文化视域看《声临其境》使小众走进大众

■湖南卫视徐晴工作室:陈震【摘要】2018年一档声音类竞演节目《声临其境》收视频获佳绩,节目以原创形式,将配音艺术从小众文化推向了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节目制作特色,并结合当前电视环境,探讨当代电视艺术如何使小众文化与大众娱乐形成对立统一的转换,并在传媒与文化日趋紧密的势态下,如何善用传播的力量,使得电视走向真正的艺术之路。

【关键词】《声临其境》;大众文化;电视艺术

电视的普及标志着我国经济与文化共同走向成熟的,电视节目是电视文化在人们生活当中传播的形式,承载着我国当代电视文化的内涵与深度。《声临其境》以原创品牌力量,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力证我国电视综艺拥有原创精神与力量,并应以继续创造我国独特的电视综艺文化为己任,以艺术感染力使电视综艺在观众群体中获得长久生命周期。一、厚积原创经验,打造原创品牌我国电视综艺的发展史有过几次重大起落,自2004年《超级女声》大获成功,音乐类竞演综艺成为电视黄金档常客。但大量同质型节目引发了观众的视觉疲劳,音乐类竞演综艺生命逐渐衰竭后,我国综艺市场进入了几年的沉静期,直到2013年亲子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综艺真人秀节目走入大众视野,并迅速爆发为电视节目中最受欢迎的综艺类型。但这两个时期内,我国大多是综艺爆款节目都非原创,制作团队瞄准国外曾获得良好收视的综艺版权,结合我国电视市场,将版权引进后迅速复制原版内容。多年来缺少原创精神与原创智慧,致使我国综艺只能不断复制国外节目样式,寻求爆款后获取短暂热度便迅速沉寂。而原创品牌节目,一直受压制于恶性版权竞争市场,大多电视综艺制作团队,宁愿高价购买版权,甚至变相抄袭,也不愿承担原创节目的风险。最终,产业链条也形成了恶性循环,每当一种爆款综艺热度减退后,又恰逢无合适外国综艺可以移植,市场就会陷入泡沫消逝的低谷期。当然,我国电视综艺市场并非无人尝试原创,但均已失败告终。原因其一在于长期的照搬原版节目,使得我国大量电视综艺制作团队缺失原创节目制作能力。其二,大多电视综艺在尝试原创制作时,却不愿承担原创电视综艺所带来的收视风险,最终导致传统模式与创新手段杂糅,使得节目即无创新亮点,也无法以传统模式获得既得收视利益。但在2018年《声临其境》的诞生,向我国电视综艺市场证明了,我国综艺制作团队有能力打造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因而,《声临其境》这一节目的诞生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过其内容意义。《声临其境》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创作团队始终坚持原创。制作人徐晴,曾在湖南电视台研发中心主导研发《变形记》、《我是冠军》、《成人礼》等节目。在担任综艺团队制片人后,制作大型原创真人秀《一年级》,直至2018年,以原创声音类竞演节目《声临其境》最终在电视行业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正如徐晴导演在分析原创与104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跟风的关系时所表示:“如果只看到眼前利益,跟风自然是相对稳妥的选择,因为市场已经被先行者开发,被市场接受的可能性相对全原创会大一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跟风也意味着放弃了创新的制高点,无论从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上,都难以超越先行者。”正因制作团队对原创品牌的坚持,《声临其境》得以成为我国电视综艺原创力量的先行者。二、以市场动态分析观众心理,使小众走向大众2017年4月底“书香中国”的晚会上,一段《三国演

义》的配音打动了无数观众,徐涛、李立宏、曲敬国、吴俊全、刘润成几位艺术家现场配音的片段让导演徐晴产生了做该节目的想法。她想能不能以这个片段为原型,做一个相对单纯的,只比拼声音的节目,这便是《声临其境》节目初始的由来。现实正是顺着徐晴导演的想象发展,2017年《见自如面》、《朗读者》的出现,打开了声音类节目的大门。但类似于《见字如面》、《朗读者》此类节目,因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小众,仅仅在小范围内引起了注意后热度便迅速减退。大众视野内所知甚少,凭借观众对配音艺术的好奇心的确可以博得一时眼球,但要使观众深入了解到配音艺术的魅力,必须给予观众某种维系节目新鲜感的形式,使得初期的热度过后仍可以拥有长久、持续的生命力。《声临其境》导演组最终决定以竞演的方式,作为节目每期的基本形式。每期邀请不同的竞演嘉宾,并设置几位业内权威人士解构配音艺术。每一期通过嘉宾配音竞演决出冠军,节目最后几期则汇总曾经单集冠军做出最后的决胜。竞演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节目悬念,巧妙的抓住观众心理,同时加强了节目紧张节奏,使得节目可观性提升。同时,对于竞演嘉宾来说,竞演的方式所带来的紧迫感与竞争性,更有利于嘉宾们对节目的投入度与参与度。其次,在节目内容环节的设置上来看,导演组同样深入把握住了观众心理。每期节目分为“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声音大秀”三大固定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嘉宾们为经典影视剧与动画片段配音,这一环节或是以经典唤醒观众记忆,或是以动画配音打破观众对嘉宾的固定印象,达到了既介绍嘉宾又迅速引领观众投入节目的效果。在第二个环节中挑战拗口台词或者配音,专业的配音演员使得观众真正了解与认识到了配音艺术,并提升了节目的文化价值内涵。最后一轮,所有被邀嘉宾进入最后比拼,通过与观众互动,由现《声临其境》在研发阶段吸取了经验教训,配音艺术在当代影视传媒

场观众票选的方式,使得观众参与感无疑更加强烈了。三大简单明了的板块,让观众投入节目迅速、持续观看附着率紧密、并通过竞演与投票的模式参与感强烈。综艺感与娱乐化是节目服务于观众的手段,也是收视保障的技术基础。《声临其境》在以原创承担收视风险的同时,以多年电视综艺经验与对市场观众心理的精确把握,使内容替代了明星与流量成为收视保障。正因如此,收视呈现低开高走的状态“从起初0.636%收视率、全网第一的收视成绩,飙升到0.954%,稳占全国收视宝座。”取舍,达成了文化与娱乐之间良性生态的平衡。《声临其境》节目组对嘉宾的定位是专业声音类演员,因此,每期参演嘉宾大多为实力派戏骨与专业配音从业者。缺少流量明星作为周末黄金档的收视保障,在节目收益风险方面极具挑战性,节目组不惧挑战坚持使用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作为原创声音类综艺,这是从内容方面对观众负责的表现。综艺手段的确可以使得观众对小众艺术的了解变得简单,但节目主旨所在却不能因未过度追求娱乐而被舍弃。因而在节目内容设计方面,不仅有经典影视片段反串配音,以娱乐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配音演员的专业能力与配音艺术丰富的魅力。同时更有“魔力之声”这一环节,以专业的形式向观众解读配音技巧。因而,使得节目承载更为厚重的文化力量,并肩负起大众媒体关于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当代综艺节目因电视的普及而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物质日益丰富人们对文化与娱乐的全新需求。因此,如何在当今信息媒体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掌控好媒体力量,肩负好电视文化的社会责任,不仅要以大众所喜爱的综艺节目丰富人民的生活,同样要以电视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迈步与前进。三、深度文化内涵,使综艺走向艺术当代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节目在观众群体中迅速获得热度的有效途径,但娱乐化绝不是节目长久保鲜的秘诀,市场长久的过度娱乐化消费也最终为人所诟病。此类现象背后,我们应引起疑问的是,当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期许到底为何?追根溯源,在影视专业领域曾有过这样一次讨论:电视节目到底可否算作是当代影视艺术的一种?正因电视节目的大众性与娱乐性,使其缺失成为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艺术作品能长存而成为经典,是其价值内涵不仅需符合人类诉求,更需具有启示性意义。电视类节目完全具备成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基础,可内容的诉求仍需长久的探索才能使其进入艺术作品行列。以此反观当代电视综艺作品,如需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艺术化的选择、人文价值的深度探索,是其兼顾收视与口碑、即时观感与文化收益的重要办法。《声临其境》面对文化与娱乐的选择时,为电视综艺做出了示范性作用。不仅以巧妙的综艺手段,使得了配音这一门小众艺术走向大众视。同时节目组仍然坚持绝不过度综艺化的原则,并从未放弃过为节目文化内涵的探索,以微妙的参考文献:[1]徐晴.《声临其境》:将冷门做成爆款[J].新闻战线,2018(09).第41页.[12]秦佩璐,尹港胜.论声音竞演类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成功之处[J].电影评介,2018(14).第103页.作者简介:陈震,(1986-),男,汉族,江苏省徐州人,200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现供职于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徐晴工作室,四级导演。---------------------------------------------------------------------------------------------------------------------------------------------------------------------------(上接第103页)实际上,通过媒体报道学习到脱贫经验,进而促进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广西河池市九圩镇牙洞村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14%。驻村第一书记吕惠群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外地一个农村发展荷塘观光及立体种养致富的案例,深受启发。吕惠群结合当地水源丰富的实际,引进企业投资,同时发动和引导贫困户合作入股建设370亩连片荷塘,打造成为以“立体农业”为主的特色生态游、乡村游,游客接踵而至,特色农产品、“农家乐”成了群众主要的增收渠道。三、“志智”双扶,增强扶贫报道的实用性“‘扶贫先要扶志’,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淡化采访对由此可见,一篇好的脱贫报道对实际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象的‘贫困意识’,努力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而不能让进作用。通过扶贫报道开展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化解‘悲情’影响贫困群众的情绪,不自觉地打击他们的脱贫信“懒汉”思想,才能打破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让每一个贫心。最好做法是,我们把贫困群众定位为 合作者,鼓励他们困户在脱贫攻坚中不掉队。积极向上,说出脱贫计划和现实期待。”参考文献:新闻媒体开展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主要通[1]《扶贫新闻报道的作用与创新之策》【J】,高海建,过报道来实现“扶志”和“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青年记者》2017年4月中观念、扶信心、扶毅力,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2]《精准扶贫报道的探索与思考》【J】,朱常青 左向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提升贫晖,《中国记者》2015年第8期困人口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而获得收入的能力。[3]《怎样才能做出入脑入心的扶贫报道》【J】,吴志在“扶志”方面,就要求媒体多挖掘那些战胜懒惰、自润,《中国记者》2016年第11期力更生实现脱贫的例子。在“扶智”方面,要多聚焦各地的作者简介:童政,主任记者,2003年起任职于经济日报社,现任职经济日报社广西记者站。脱贫思路、脱贫路径,给贫困群众传经送宝。是硬塞红包的缘由。后来,在乡纪委领导的见证下,这位第一书记将红包退还给贫困户,并鼓励他继续多种些甘蔗,多增加点收入。通过这些例子,大家知道了新闻讲故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做扶贫宣传的要有一个使命感,讲好扶贫故事,大力挖掘脱贫攻坚战场上那些能打动人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数据和单位工作的流水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