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暖通系统管道及设备安装 1) 冷媒管安装
➢ 冷媒管管径大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1。5m;冷媒管管径小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
应大于1m
➢ 铜管切割必须采用专用切割刀具,避免管口产生毛刺 ➢ 必须保证冷媒管内的清洁干燥,需用氮气吹净
➢ 为避免空气里杂质对冷媒管的氧化作用,在采用钎焊时应对冷媒管用氮气吹净,使用氮气替换冷媒管
内的空气(氮气保护焊)
➢ 在冷媒管未与设备连接时,应对冷媒管进行包扎封盖,防止水分、脏物或灰尘等杂质进入冷媒管内 ➢ 封盖冷媒管可采用末端钎焊的方法或PVC带子包扎的方法 ➢ 冷媒管必须选用满足JIS标准要求的去氢磷铜无缝管
➢ 冷媒管的钎焊方法应采取向下或水平侧向进行,应尽可能避免仰焊 ➢ 液管和气管端管必须注意装配方向和角度,以免油的回流或积蓄 ➢ 冷媒管的联接形式可采用扩口联接和钎焊联接 ➢ 冷媒管道的长度不得超过1000M
➢ 室外机高于室内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50M ➢ 室内机高于室外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40M ➢ 室内机相互之间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15M
➢ 系统第一级分支距最远室内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65M
➢ 室外机在室内机上方时,需在气管中每隔6~8m时设置一个存油弯 2) 室外机的安装
➢ 有关设备要汇同有关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开箱点件,办理移交手续 ➢ 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
➢ 检查设备尺寸和基础预留尺寸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按土建预留标记对基础标高和中心线进行确认划
线
➢ 设备二次搬运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损伤
➢ 室外机务必固定牢固,室外机与基础垫橡胶减振,室外机的位置应便于维护 ➢ 为便于室外机散热及减少噪音传播方向,室外机风扇吹出侧背向建筑立面 ➢ 室外机的吊装需争取总包及甲方的支持,提供塔吊或室外施工设备 3) 室内机安装
➢ 安装前核对设备型号 ➢ 悬挂室内机的吊架要稳定牢固
➢ 留下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供检修,检修口应不小于450*450mm ➢ 相对于天花板表面保持水平,水平度在±1mm之内 ➢ 机身必须与天花板可见接处呈直线
➢ 将吊挂框固定在悬吊螺栓上,牢固拧紧上下两个螺帽,在螺帽下要使用垫圈 ➢ 在室内机的四个角使用水平尺或充满水的透明聚乙烯软管,检查室内机是否水平 4) 冷凝水管安装
➢ 冷凝水管采用U—PVC管 ➢ 冷凝水管安装斜度至少为1/100 ➢ 冷凝水管应尽可能缩短管长并除去气穴 ➢ 每台室内机冷凝水管必须安装一个存水弯头 ➢ 冷凝水管安装完毕后需进行灌水试验 5) 管道保温
➢ 应确保冷媒管的气密性完好后方能进行保温 ➢ 保温材料下料要准确,切割面要平齐 ➢ 冷媒管道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材料
➢ 空调冷凝水管采用橡塑保温材料作防结露处理
5。1.2。暖通系统配电安装
1) 配电系统为独立的系统,室内、室外机电源要分别控制。 2) 讯号线与220V/380V供电线路不能同穿一管或接线错误. 3) 配电箱安装:
➢ 室内外机系统所用动力开关柜、箱的安装应遵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9-96)施工。
➢ 配电箱应安装牢固,垂直偏差不大于3MM,暗装时,四周无空隙,面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体与建
筑物、构筑物接角部分刷防腐漆。
➢ 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装设绝缘保护套。 ➢ 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应为1.5M,配电板底边距地面高度不高于1.8M。
➢ 配电箱内,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线(PE)汇排,零线和接地线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有编
号。 配管
1) 线路暗配时,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减少弯曲。埋入墙内建筑物内的电线管与墙面、构筑物表面的距离
不小于15MM。
2) 电线管的弯曲处不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曲程度不大于管外径的10%。 3) 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时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4) 当线管遇到下列情况时,中间设接线盒。 ➢ 管长度超过30米
➢ 管长度超过20米并有一个弯曲 ➢ 管长度超过15米并有二个弯曲 ➢ 管长度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5) 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
径的1/2。
6) 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保护管、金属盒、塑料管、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
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7) 钢管的内、外壁均作防腐处理。
8) 钢管无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平整,管口光滑.
9) 当管路螺纹连接时,螺纹长度不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光
滑,无缺损。
10) 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用熔焊连接。
11) 暗配钢管与盒(箱)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3—5MM,且焊后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
配镀锌钢管与(箱)连接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12) 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跨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13) 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地线采用专用线卡跨接,不采用熔焊连接。 配线
1) 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2) 配线的布置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符合
本规范的要求;室内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室内个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3)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 截面为10MM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 截面为2.5MM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先拧紧搪锡或夺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4)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折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
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5) 锡焊连接的焊缝饱满,表面光滑;焊剂无腐蚀性,焊接后清除残余焊剂。
6) 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低于导线原绝缘
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采用绝缘带包缠紧密。
7) 入户在进入墙的一段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和外侧,有防水弯头,且弯成
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8) 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的保护,导线无裸露
部分。
9) 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
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OE线)采用黄绿产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
10) 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
11) 室内穿线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时,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
净。
12)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
规定的除外:
➢ 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 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 导线在管内无接头和扭结,接头设在接线盒(箱)内.
➢ 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 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 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
将管口密封.
➢ 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符合规范的规定。
2
2
2
3。暖通系统冷媒管的气密性试验
1) 按各冷媒系统,对气管及液管两者渐渐加压试验(必须使用氮气做试验) ➢ 第一阶段3。0kg/cm加压3—10分钟以上 ➢ 第二阶段15.0kg/cm加压3-10分钟以上
22
➢ 第三阶段41。5kg/cm加压约24小时 2) 要观察压力是否下降 ➢ 若无压力下降现象,即属合格 ➢ 如有压力下降,则应找到漏气处
➢ 但如加压时温度和观察时的周围温度不同时,每1℃会有0.1kg/cm之压力变化,故应修正。修正值
(加压时温度-观察时温度)X0.1 3) 检查漏气 ➢ 听感检查 ➢ 手触检查 ➢ 肥皂水检查
4) 在气密性试验合格之后,应用氮气对整个系统进行吹洗 5.1.4。多联式空调系统真空干燥 1) 气试压合格后要对系统进行真空干燥
2) 真空干燥要选用旋转式真空泵(排气量4升/分),使用前先检查真空泵的抽真空能力达到—755MMHg,
方可进行 3) 顺序:
➢ 接上真空表将真空运转2小时以上(真空度应在—755MMHg以上),如达不到-755MMHg应继续抽1小时
如仍达不到应检查有无渗漏处
➢ 达到—755MMHg后,即可放置1小时,以真空表不上升为合格,如上升表明系统内有水分或有漏气口,
应继续处理
➢ 真空试验合格后,按计算的冷媒量加注,并打开阀门(注意抽真空时应从气管和液管两侧进行) 5.多联式空调系统调试 1) 启动电源前应执行 ➢ 检查电源线布置是否正确
➢ 当冷媒管长度超过10米时,补充注入制冷剂 ➢ 打开气管截止阀充气 ➢ 打开液管截止阀充气 ➢ 测试绝缘 2) 打开主电源
➢ 系统试运行前打开电源开关6小时 ➢ 启动室内机
2
2
3) 操作检查
➢ 进入测试运行模式,开机30分钟恒温运行 ➢ 操作模式设置为制冷
➢ 检查室外机风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 逐台操作室内机,检查与室内机的联接状态是否正常 4) 测试
➢ 测量室内机的进气、排气温度 ➢ 测量室外机的绝缘电阻 ➢ 测量室外机的电压和电流 ➢ 测量室外机的进气、排气压力 ➢ 测量室外机的进气、排气温度 ➢ 测量室外机的压缩机频率
5。2、设备安装施工工艺
本工程设备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冷水机组、冷却塔、除尘设备等,由于室外机的体积大,重量大,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而室内机的安装相对较为简单,可用人力直接搬运.总之在安装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第一,并确保设备无任何损伤.
施工中坚持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1、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a. 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保护。设备吊装时,吊装的绳索必须挂在设备的专用吊环上,不得将绳索捆绑在设备机壳、轴承及接管上.与设备机壳接触的绳索,在棱角处垫上柔软材料,防止磨损机壳及绳索被切断。
b. 施工中注意防电,电线应远离索具。不能远离的,要对索具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c。 设备从地面向楼层上吊装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吊装时做到信号明确,统一。信号不明确不许作业。 d. 进入施工现场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e。 每件设备必须试吊,试吊离开地面100mm,经确认吊装无异常后方可进行正式起吊.
f.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雨天、雾天,禁止进行吊装作业.为防止设备在空中打转,在设备两端设两根白棕绳牵制.
g. 施工作业区要做好安全防护,地面要设安全警戒区,围好警视带,并设专人看管。 2、 基础验收
根据土建提供的有关设备基础的资料,检查基础的纵、横向中心基准线,标高及基准点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同时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基础外观检查,检查基础外形有无裂缝、空洞、露筋和掉角等现象,对达不到要求的地方,通知土建单位进行处理。验收过程要填写\"设备基础验收记录\",并经有关人员会签。基础验收完成后,对基础表面及预留孔内杂物清除,灌浆处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以保证灌浆质量。 3、 开箱检查
所有设备在到货后视现场的情况确定是否立即进行开箱检查。如立即进行检查的,在设备检查完后,及时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以防设备在搬运、吊装过程中损坏。设备开箱检查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备供应部门共同参加。首先检查设备包装外观有无损坏和受潮,根据设计图纸按设备的全称核对名称、规格型号.同时根据设备装箱清单和技术文件,清点随机附件、专用工具是否齐全,设备表面有无缺陷、损坏、锈蚀、受潮等现象.设备开箱检查,要填写\"开箱检查记录”,并经有关人员会签。 4、室内、外设备安装
a。 机组在安装前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箱内无杂物。
b. 机组下部的凝结水排放管,排放管设水封,水封的高度必须根据机组的余压进行确定. c. 机组各功能段之间的连接必须严密,并保证机组整体平直。 d。 机组安装后检查机组的水平度,如不符合要求,要进行调整。
5。3 管道保温施工工艺
1、保温材料:均采用发泡橡塑隔热材料.
2、保温材料下料要准确,切割面要平齐,在材料时要使水平、垂直面搭接处以短边顶在大面上。 3、保温材料铺覆应使纵、横缝错开,小块保温材料应尽量铺覆在水平面上。 4、系统部件的保温,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5、保温材料层应密实,无裂缝、空隙等缺陷。表面应平整,当采用卷材时,允许偏差为10mm . 6、在进行保温施工之前,必须检查管道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管道系统试压完毕;绝热用固定件、支吊架、紧固螺栓等已安装完毕;管道表面无污物;雨天室外施工有良好的防雨措施;保温材料干燥。 7、安装管壳时,核对管壳的规格与需保温的管道规格是否一致,严禁采用与管道规格不相符的管壳进行保温。
8、管壳纵向切割采用管壳专用切割刀,以保证纵向切口平直,保证接缝粘接质量,同时避免刀口伤及管壳内壁. 9、胶水的使用
a。 使用的胶水应为厂家提供的配套胶水。
b。 胶水使用前摇匀,为防止胶水挥发过快,先将大罐胶水倒入小罐逐次使用.
c。 使用短且硬的毛刷涂以均匀、薄薄的一层胶水在管壳的粘接面上,用”指触法\"判断胶水干化的程度,
再进行粘接。
10、 管壳安装时,在管壳内表面及管壳纵向缝的接缝处均匀涂刷胶水,再将管壳包裹在管道上,注意管壳得纵横缝必须错缝搭接,不能有通缝,纵向缝不要设置在管低和管顶的中心垂线上。管壳与管壳间的环缝用同等材料的薄板材进行搭接,确保管壳内无空气进入。
5。4 铜管焊接的工艺原理
铜管钎焊连接是在焊接接头处加热,加入焊料溶解,依靠毛细作用将熔化的钎料吸入连接处完成钎焊连接。铜管配件如:束节、弯头、三通等均采用套管式搭接连接。
铜管和钎焊套管加工精度很高,它们装配在一起形成小而均匀的间隙。当清洁、涂有熔剂的铜管插入清洁、涂有熔剂的钎焊套管并加热到钎料的熔点温度,在母树不熔化的情况下,钎料熔化后润湿,在毛细管作用下填充进两母材连接处的缝隙,形成钎焊缝,在缝隙中,钎料和母树之间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得到牢固的结合.
1、铜管钎焊的工艺流程 管道测量 管道切割 管道清洁 管道组装 管道加热 管道清理 2、铜管焊接操作步骤及要点: (1)准确度量铜管,如右图:
(2)切割铜管:将铜管切成需要之长度,注 意断面必须与管子轴线成垂直。
对于直径6-10mm的管子可用小钢锯切割,对于大一些的管子可用旋转式切管机或每英寸至少32齿的钢锯切割。使用切管机时应注意不要施加太大的力将切管机压在铜管上,否则会形成“喷咀”,即管端直径减 小.如下图:
(3)除去毛边;并清洁表面
铜管插入接头部分的表面应清洁,无油污. 一般用细砂纸或不锈钢丝绒打光,使用含磨料的 尼龙擦洗垫效果也很好。如右图: (4)管道的组装:
管子清洁完毕,根据需要取适量铜管接头专
用钎剂加水拌成糊状,然后用小刷子或其他工具蘸取拌匀的钎剂,均匀地抹在铜管 接头承口处和铜管插入接头部分(如下图),转动管子上的套管,并确认管子完全插 入承插口底部,然后擦去多余的熔剂,接头就组装好可以加热了(如下图)。
(5)加热铜管,并使用适量焊料
根据铜管接头的规格选择相应的焊枪。使用氧乙炔中性火焰加热被焊铜管接头承口部分。均匀加热被焊接件,用加热的钎料沾取适量钎剂(焊粉)均匀地抹在缝隙处,当湿度达650-750度时送入钎料(图B、C)。切勿将火焰直接加热钎料.毛细管作用产生的吸引力能使熔化后的液态钎料往缝内渗透.
当钎料全部熔化时停止加热。由于该钎料流动性比较好,若继续加热,钎料会不断地往里渗透,不容易形成饱满的焊角。
管道安装时尽量避免倒立焊。如必要时,应将焊炬火焰对准接头上部加热.为避免焊料下淌,可使用石棉绳扎在焊件下面进行阻流.
各种钎料可以反复多次钎焊。钎焊结束后,紫铜管件请用湿布冷却和拭楷连接部分(图D),以稳定焊接部分。不必担心被烫伤,同时可去掉钎焊产生的熔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