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来源:伴沃教育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

学设计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华阳小学 赖志平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 一:激情导入,了解诗题。

1、导语:位于江西省北部的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草、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美不胜收。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每每到此,便文思泉涌,寄情山水,留下了不少诗篇 。

2、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出《题西林壁》。 3、理解诗题。

学生自读课文中1、2两 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清老师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学生自由吟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1)、学生齐读诗句。

(2)、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与“岭”和“峰”搭配起来理解诗意。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归纳。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却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的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4)、感情朗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1)、对比朗读前两句和后两句诗,看看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诗意,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和引导释疑。

如:a、诗人这样多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为什么还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b、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c、“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可引导学生回忆《画杨桃》一文。)

(3)、学生自由说,老师小结。

庐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雄奇、壮丽、险峻还是幽美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三、感情朗读,背诵体会。

1、角色体验:小诗人朗读表演。 2、练习背诵。 四、默写全诗。 ?

第二课时:学习 《游山西村》 一、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读诗题,看注释,弄清诗题的意思。 2、学生自由吟读诗文。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 结合注释,试讲诗意。

1、学生边读诗句边参阅课文中的注释,并试着串讲。(教师要巡回倾听,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2、指名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要求能把大致的意思说清楚。)

大致诗意: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三、 反复吟读,深入体会。 1、读第一、二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当时情况怎样他有什么感受(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的热情款待。)

2、读第三、四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在哪里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

四、 吟诵诗文,品味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1、重点吟诵第三、四句,引导学生发现两行诗句中想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2、美美地读,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五、 体会名句的运用。

1、老师出示一些运用了这两首诗中的名句的段落,让学生感受运用名句的作用。

2、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名句,使文章变得更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