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新体系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经过了迅速发展时期,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课程体系改革是根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新体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新体系
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和国际市场零距离接触,这些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商务英语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中倍受青睐的专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同学选择该专业进行学习深造。那么,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使其在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涯中快速掌握未来就业岗位技能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已经成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在课程体系建构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努力和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要提升学生英语运用和专业实操双向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起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从切合高职教育特色和就业岗位需求的思想出发,重新思考各类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明确目标和方向,实现课程教学的合理创新和规范有序。
商务英语专业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
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接轨”的“三接轨”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趋同的弊病,去除冗余的重复建设性课程,将“语言+技能”的培养理念贯彻始终。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是以实用型为目标,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不是专门研究人才,而是具体操作人员。而我们知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很难培养出具体的实用技能,但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可能全面掌握,在设计课程时如果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势必影响具体专业技能的培养,过于突出某一具体专业知识或技能可能会破坏学科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到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要照顾到市场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突出以培养能力为导向,正确处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商务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语言基础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应该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积极性,在基本语言能力上做到全面提升;同时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依其最大利益来读书,为他们将来就业、升学、终身教育做准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业务情景,给学生提供较浓的职业氛围,使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基本商务技巧等能力在实训中得到强化,课后还应配以专题讨论,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
2.专业技能课程则显现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等岗位一线需要的,能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要考虑英语教育的职业特色,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将学生将来走入商务职场所需的技能课程纳入范围当中。这一部分课程主要涉及是商务领域的知识,与语言类课程的比例要相当,不能顾此失彼。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可以采用双语授课,使语言和商务知识相结合,更好的被学生吸收,掌握。 3.实践课程是高职学生有别于本科生必须研修的课程。实践课程在高职教育中与理论学时的比例要求到1:1。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最能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也能够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首先要建立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校内主要以实训室的形式,真实情景模拟,校外要与企业联合,适当时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选修并非选开:新课程的选修课则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它将“适应学生的需求”摆在选修课内容设置的首要地位,这不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为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在这里,选修课不再是教师“能开什么就开什么,想开什么就开什么”的选开课,而是以学生的需求与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选修课。选修课的内容往往比必修课更深、更广、更细、更活、更有针
对性、更切合实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课程评价体系亟待改进和提高。大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评估考核学生的方法仅仅是英语卷面考试、商务知识卷面考试,主要内容是趋同于本科院校的知识性和基础语言性考核,标准则是分数的高低。这样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无法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考核是单一片面的。要想真正达到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我们应该搭建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不光要考查期末成绩,还要考查平时表现;不光要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检验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从而实现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的三方有机结合。同时,课程标准还应该依据社会、企业要求,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或行业)标准融合,并且把课程考核与相关职业证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进行从头至尾、全方位、公正合理的考评,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考核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摒弃盲目和形式主义。
6.授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执行新课程体系的前提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理论知识扎实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然而,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单一理论型教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避免课程安排的随意性,这就要求从基本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等几方面对课程执行者——教师进行理性规范,让教师明确职责,从而形成
“教师——课程——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键,让教师自身通过各种一线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应该克服家庭等众多困难,走进企业,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而非纸上谈兵。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新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合理、系统完善为原则,尽量避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就业和能力为导向,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当然,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实践和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柳茜.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题的重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杨凤翔.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6).
[3]李琰.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09.
[4]王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