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戏剧双星

来源:伴沃教育
中西戏剧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命运为何差别这么大

汤显祖(1550—1616)

莎士比亚(1564-1616)

16世纪中西戏剧都有一个强劲突破,一个象征性符号是它们代表性剧作家的谢幕年份相同:汤显祖、莎士比亚甚至塞万提斯都是1616年,当然塞万提斯不以戏剧而以小说著称。中西戏剧16世纪的突破形式、方向和内涵有着很大的不同,后世更是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历史遭际,因而造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文化命运的极大差异。400年后的今天,中西携手纪念这两位文化伟人、16世纪的戏剧双星,颇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意味。

青春版《牡丹亭》宣传画

两位戏剧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和时代认知完全不同,人生价值追寻的方向和实现的方式也不同,因而其人生道路迥异。

汤显祖是一位对封建社会有着多种贡献的士大夫文人,并非只是一位剧作家。汤显祖有着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并在为官从政的实践上作出自己的建树:减免苛政,扶助农桑,兴教劝学,纵囚放牒,上《论辅臣科臣疏》条陈时政、切指利弊而震动朝野,显现了被儒文化塑造的典型士大夫情怀。他更在人生理想上有自己的追寻,在思想领地里有自己的卓绝见解,在文艺创作中有自己的独特观念。汤显祖一生作诗为文,高倡其“情”的理论,也都有独辟蹊径的闪光,在文学界独树一帜,而剧本创作只是他业余为之的个人爱好。尽管写戏给汤显祖带来名声,却无法改变他仕途蹭蹬、晚景凄凉的命运。莎士比亚则是一位职业戏剧家兼诗人。他以戏剧为安身立命的工具,终生从事戏剧事业,从演出到导演到创作都进行过丰富实践。他从戏剧获得自己的价值认可与荣誉,同时也获得生活来源和社会地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剧家。

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他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他的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混迹市井的莎士比亚则代表了市民文化,他的戏剧题材包罗万象,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外交、商业、民俗……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莎士比亚剧作中找到投影。在他的戏剧大厦中,拥挤着帝王、贵族、富商、平民、流浪汉社会各色人等,他们一起工作着、努力着、挣扎着,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莎士比亚剧作从而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投注精力的重点是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他娴熟驾驭传统的文言曲词技巧,在诗词曲创作方面达到了历史高峰,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然而,他毕竟只是士大夫高雅文化的代表,广大普通民众缺乏理解其曲词并产生共鸣的基础。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他的剧作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把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滑稽隐语大量吸收进来,其语词中运用的比喻、隐喻、双关语集当时英语之大成。他运用的词汇量高达两万多个,远超一般人数千常用语词的范围。莎剧语言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语言习惯,其用词和语句许多成为后世成语、典故和格言的来源。因而,莎士比亚戏剧用语可谓开现代英语之先河,影响深远。

上述种种,决定了汤显祖剧作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的范畴,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成为西方现代文学艺术遗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