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制史简答

来源:伴沃教育
简答

1、礼的内涵、历史沿革意义对后世中国法制的影响。 教材25-26页

(1)内涵:是习惯法的总称,由前代的习惯法沿袭而来,包括国家根本制度,人们具体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在内的综合体。

(2)意义:初识化时期是原始民关于分配食物次序之类的有关习惯后演化为贡祭祖先的习惯后因国家力量的注入,逐步兼备了具有强制规范作用的法律意义,后经儒家的改造,形成了“礼教”和“礼俗”及国家礼仪,成为了国家法律。

(3)影响:为研究中国法律提供了依据并且为中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2、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内容。教材31-34页

以祖先崇拜的祭祀活动为纽带,确立在男权中心的家族中各级同辈亲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下辈对上辈的家族成员的继承问题,以及同辈亲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共存共荣的庞大宗族网络。

3、《法经》的内容和意义 教材55页

(1)内容: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刑法典。分为六篇:盗法:有关侵犯财产罪及其处罚的规定。贼法:有关侵犯他人人身及国家政权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囚法:有关违反监狱管理以及诉讼程序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捕法:有关违法追捕法律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杂法:以上各篇没有规定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具法:有关刑法适用原则的

规定。

(2)意义:《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法律;它的体例和内容対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完善鉴定了重要基础。

4、《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1)《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法律;

(2)它的体例和内容対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完善鉴定了重要基础。

5、法家所提倡的、秦所实践的“法治”与现代的“法治”有何异同。教材66-67、69-70页

(1)法家“法治”与专制相联,现代法治与民主相联

(2)法家“法治”重刑轻罪,现代法治罪刑均衡

(3)法家“法治”维护权力,现代法治保障权利

(4)法家“法治”把法律看作是唯一有效的治国工具,而现代法治则具有特定的内涵

(5)法家“法治”反对德治,而德治是现代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6、简述汉初废肉刑的改革。 汉文帝:黥刑改为髡钳为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者改为笞五百;斩右趾者改为弃市。

汉景帝: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7、简述汉初刑法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材105-107页

(1)改革的内容:汉文帝:黥刑改为髡钳为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者改为笞五百;斩右趾者改为弃市。汉景帝: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2)改革的意义:汉文、景两帝的刑制改革,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存了劳动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封建五刑制度奠定了基础,使汉代的刑制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8、《春秋》决狱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其影响。教材113-115页

A、原因:由于适应了当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趋势,因而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

B、目的:已登记通知的忠孝伦理纲常作为立法和用法的指导原则

C、内容:在判案时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经义或一些警句名言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罪行及适用法律的依据。

D、影响:《春秋》决狱与据律断案并存于司法活动中,是“礼法并用”的早期表现之一,在《春秋》决狱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符合儒家礼制精神的法律观念,为后世的封

建法典所吸收,从而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律的礼法结合。

9、简述五服

(1)斩衰:应为之穿着孝服3年的亲属,指父亲(以后包括母亲)

(2)齐衰:应为之穿着孝服1年或1年以下的亲属,指祖父母、伯、叔、兄等最近的亲属

(3)大功:应为之穿着孝服9个月的亲属,指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等亲属

(4)小功:应为之穿着孝服5个月的亲属,指本宗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

(5)缌麻:应为之穿着孝服3个月的亲属,指曾祖的兄弟、祖父的堂兄弟、父亲隔二代的兄弟、本人隔三代的兄弟。

10、什么是服制,服制在家族制度和刑法上的作用,以及对后代法治的影响。教材130页

(1)内涵: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

(2)作用:作为确定亲属之间立嗣、继承、赡养等民事关系及亲属相犯定罪量刑的依据,形成“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3)影响:他成为了封建法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清明。

11、宋代的契约制度与以往比较有哪些变化 222

(1)债的发生:两宋因契约所生之债占大多数,当然还有其它形式引发的债权,强调双方的“合意”性,同时维护家长的财产支配权

(2)买卖契约:宋代买卖契约分为绝卖和活卖与赊卖三种。这些重要的交易活动,都须订立书面契约,取得官府承认,才能视为合法有效。

(3)租赁与租佃契约:宋时对房宅的租赁称为“租”、“赁”或“僦”。以房屋租赁为例,宋朝法律规定很详细。

(4)借贷契约: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5)契约中介\"牙人\"制度的发达

(6)契约担保制度的详备:宋代的契约担保制度,分为信誉担保和财产担保两大类。

12、与唐律相比明律在定罪量刑上有哪些特色教材303-305

明律在定罪量刑方面的主要特点是“轻唐律之所轻,重唐律之所重”。

(1)明律在于大大加重了对于谋反大逆之类胃寒君主专制统治罪名的刑罚;

(2)明律加重了对于官吏渎职罪的处罚;

(3)明律明律加重了侵害官府财产罪名。

13、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教材347-350页

A、内容:(1)清末预备立宪与宪法文件(2)官制改革与单行行政法规(3)清末刑律的修订

(4)清末民律的修订(5)清末商律的修订(6)清末诉讼律的修订

B、影响:

(1)标志中华法系的解体;

(2)为法律近代化坚定基础;

(3)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4)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14、简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内容

(1)全面确认总统专制的政治体制。

(2)限制和剥夺公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3)维护垄断资本的经济权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

15、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包含哪些内容教材357-359页

(1)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再加上考选权和纠察权。

(2)根据五权分立的准则,国家的体制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

(3)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