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Jun.2008
Vol130 Specialsec.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谭福强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网络信息的党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网络德育与学校思想教育主渠道相结合的原则,网络教育与社会及学生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原则。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24-0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
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发[2004]16号)指出:“的意见》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因此,网络文化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以”的要求,来确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努力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
①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做到传播马列主调,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不掺合个人情绪。其次,要加强对网络及其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把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关。特别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那些涉及公共道德、政治稳定、宗教信仰等重点防范部分的敏感领域的信息把好关,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地阻止有害信息进入,以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再次,要着力增强在开放教育环境中学生遵守网络规章的法制意识,引导他们以批判的精神对待各种信息,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其抗干扰力和自身免疫力。
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1]中共中央、义不夹带杂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味走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这是所说的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一是要以帮助在开放教育环境中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为目的,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者要保持教育者的主动性,及时主动全面客观地发布健康向上、正面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坚决扼制各种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一、网络信息的党性原则
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上教育信息的发布者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把我国
收稿日期:2008-05-16
作者简介:谭福强(1962-),男,湖北秭归人,法学硕士,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4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切入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决定了那种传统的教育者支配被教育者的界限已不复存在。学生对网络教育信息的关注,成为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让学生感到网站内容能够满足其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拉近网络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三是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开放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兴趣,化不解为理解,将主导思想意识渗透在信息之中,以呈现信息和渗透思想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存在,是以点的形式通过人际交往形成的各种关系网而存在。马克思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阐释了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是以物质形式为基础的联系即由互联网传递相互之间信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一平台成为今天人们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果不注重人类本身文明的提高,社会性的无形与物质联系的有形必将利弊并存而得出两种结果:一是人类以有形的联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促使人类文明一日千里。二是在互联网上的联系,使人过多沉溺于“虚拟社会”而失掉人类本身生存的联系,导致人类冷漠、毫无温情、自私无助的心理疾病与脱离现实的社会趋势蔓延。
在网络文化社会,由于互联网具有虚实交互性的特点,从而可能出现“你在网上认识的一个美丽的人物只是一条狗”的情形,但网络虚拟性表现的基础仍然是现实社会生活。网络社会所表现出的网民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也只能是反映人类活动的信息,而不能是人类成员都坐在网络终端前发号施令,创造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虚拟信息”。因此,在网络文化条件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主客体关系问
题上,还是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必须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把现实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通过网络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起来,用现实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的大学生,使其将自己置于现实的社会环境里。
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教育和管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教育。广义的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特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才。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它是借助人类文化传递的形式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管理作为社会现象,是因为它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的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存在。作为文化现象,是因为管理有自己的思想、方式,或者是受某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而思想、方式是受不同社会、阶级、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学校管理是强化教育功能的必要手段,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网络文化条件下,要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管理,寓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内容于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活动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网络管理的职能,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网络德育与学校思想教育主渠道相结
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意味着网络环境下教育的个体化、个性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趋向更加明显。
2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①
因此,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发展和延伸,是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对主渠道教育的补充,实现与其它媒体和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互补。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开放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①
,全面系统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去分析和批判接触到的一切思想文化,保证正确的思想文化入脑入心,促进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强力渗透,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战略地位,以积极的姿态确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主动抢占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主渠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网上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基地,如设置理论要览、资料查询、学者释疑、热点讨论、模拟测试等功能,实现教育资源
共享,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二
是要增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的专题,以帮助学生增强网络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自律、自重意识,提高对假、丑、恶的辨别能力。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两个课堂要互相衔接,两支队伍应密切配合。要聘请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指导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制作一批思想性和针对性强、生动活泼的信息资源上网,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以增强
26
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网络教育与社会及学生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原则
在开放的网络教育环境中,教、学双方异地相处,直接沟通渠道有限,受教育者大多为年满18岁以上的成人,且有各自的归属单位或管理社区。因此,单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教育的全部功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实际出发,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学校及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都要增强做好开放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各自对培养合格人才的政治质量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切忌相互推诿,形成空档,使教育流于形式。第二,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确定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就学生在校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表现经常主动与其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加强联系,通报情况。在评定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时候,要参考该生在单位或管理社区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以求得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学生所
在单位和管理社区因对学生拥有行政管理权限,主动
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认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注 释:
① 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四大以
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47~648.[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