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中医文化薪火相传

来源:伴沃教育
风采Figure

让中医文化薪火相传

李萍的父亲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母亲从事药物学研究工作,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期望,使李萍走上了中医研究的道路。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骤雨初停,碧空澄净。向山行,塞外风清。

烟柳致爽,叠峰掩映。望天蓝蓝,云袅袅,树婷婷。

燕山腹地,幽凉仙境。滦河绕,毓秀钟灵。

浩浩武烈,郁郁苍岭,有水环城,城环山,山环景。

今夏,在委员暑期读书班,李萍委员的这首描写承德美景的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没想到从小喜欢诗词,即将出版诗集的她,从事的竟是严谨、逻辑性强的中医研究工作。

说到中医,人们最先联想到的也许是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针灸、艾条、刮痧板等中医治疗工具,艾灸、贴耳豆、贴敷等特色治疗手段,但说到中医临床背后的中医研究工

作,就知之者甚少了。李萍1990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医研究所从事皮肤病研究工作。提及当初报考中医院校学习相关专业,她说:“当时我才16岁,是家里人替我做出的选择。”李萍的父亲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母亲从事药物学研究工作,“记忆里,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往家带很多图谱,3岁的我连字都不会写,但是已经会描着“药”写字了,对植物和动物等生物学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李萍家里摆放了很多古书、中医书,没事儿就看看,因此,对中医不陌生、不排斥。“爸爸也一直希望我从事中医工作”。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期望,使李萍走上了中医研究的道路。

在研究所工作几年后,1995年,李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后,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做

博士后研究,李萍说:“通过这段学习,让我对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有深入的涉猎,尤其2000年从法国回来后,对中医的理论和研究更有深刻的认识。”在上世纪90年代,当别人的项目经费还是两三万元的时候,李萍的科研经费已经是30万元了。李萍把支持化作工作中的动力,她曾承担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培养硕士生12名,博士生6名。她的研究项目“平尔热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与

李萍在研究室里进行实验48北京观察

风采Figure

年,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对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容易接受,对具有哲学思想的中医渐渐远离,这样中医就失去了发展的土壤。作为北京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青少年组的委员,她把履职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我认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与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密不可分。把中医带入校园不仅能促进中医的传承、发展,也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健康成长。”2009年她提出“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进入中小学生课堂建议”的提案,得到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委员和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委员的大力支持。“2009年底,我们在史家小学开始了‘中医文化进校园科普宣讲’的有益探索。”现在,李萍的团队已经在史家胡同小学连续开设了三年的中医课程,并扩大到北京五中分校和北京四中。

在中医进课堂过程中,李萍遇到不少波折。中医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说起“天人合一、阴阳、五行、

实验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回阳生肌外治法对慢性皮肤溃疡愈合及局部微环境作用的研究”、“活血生肌珠香散对慢性伤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心脉灵对内毒素休大鼠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滋肾柔肝冲剂对慢性乙肝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医研究是中医临床背后的一方面,它总结临床规律,是对中医药以及中医理论的研究。从事中医

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李萍发现,当代的青少研究需要知识的长期积累,较高的综合素质,要耐得住贫困,守得住寂寞。面对这些,李萍笑着说:“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新的发现,发表了很多有影响、有见地的文章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四气五味”这些非常熟悉,对中医每一个特性、经典都如数家珍。但要把这些说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和学生的磨合成了一个艰苦的过程。李萍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尔澄委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提出要用漫画这种

把中医带入课堂

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表达中医深奥的内涵。”就这样,漫画团队、中医团队、教育团队,经过近一个月不断地碰撞、磨合,经过主创人员数次的易稿、推翻,从故事、内容、形

2012年第11期

49

风采Figure

式上不断地修正,终于把一本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中医漫画故事《中医文化与我们的健康》呈现给少年儿童。这本书以孩子的生活为主线,将中医药的文化内容为隐线贯穿起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悟出中医的道理。从“做有意义”、“吃有讲究”和“睡有学问”中连接起生活的时间点,体现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对健康的指导。其中,“做有学问”讲的是做眼保健操,从眼保健操按摩的一些穴位,讲到经络再讲到中医的特色疗法。在其他委员的建议下,李萍还利用自己写诗词的专长,为孩子们编写了三字、四字的中医健康歌诀,使中医知识朗朗上口,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

在介绍眼保健操一章时,引入经络和穴位的概念:

经脉络脉,气血通道,内入脏腑,外达体表,布散全身,效应传导,身体不适,穴位来找,针刺之道,大有诀窍,酸麻胀感,得气为妙,罐按灸刺,目的在调,经络通畅,至关重要。“中医的知识通过日常的生活事例渗透进去,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把中医的知识普及校园。从小变成他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哲学。”李萍如是说。

在北京市五中分校讲授中医课程还要创新,要适应当下科学发展环境。“中医创新一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再发展,把中医精华融入到现代医学体系之内,就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讲究各家学说,进入临床就形成个体化发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否行之有效、能否被广泛应用或是在研究各家理论与临床基础上提出新的中医理论与诊疗手段?这均是中医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银屑病的研究,老中医都认为用凉血、活血、养血、从血论治。李萍说:“我们把临床的用药规律、其他各家的用药进行了分析,对用药方案、临床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除了凉血之外都要解毒,我们提出了血分蕴毒是银屑病的一个重要病机,这是对其理论的发展。”十一五、十二五

药物临床疗效更好,对原来的理论有一个很大的推进,对提高临床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对银屑病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李萍团队进一步做内用药和外用药的新的药物研究。这种创新是一种研究的创新,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创新。

此外,李萍还提出慢性疮疡久病入络的“虚、瘀、毒”的病机理论;湿疹和痤疮中药新药的开发,主持建设了以研究皮肤病为主要方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病理”三级实验室和“疮疡生肌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以及北京市科委“中医皮外科外用药研究平台”的建设,这些都促进了中医研究的创新、发展。

针对北京地区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分散、优势不突出等问题,李萍提出了《加强北京中医药资源的整合的提案》。建议整合中医临床、科

推动中医创新与整合

在李萍看来,中医不仅要传承

时期,李萍团队就开始研究“银屑病屑病‘血分蕴毒’及凉血解毒中药的干预作用”,证明了加入解毒

50北京观察

风采Figure

研的力量,把北京市的中医临床、中药研究所、中医研究所等合并在一起,以北京的临床优势推动研究和转化。她说:“这意味着临床、科研、药物的转化一条链就打通了,对北京中医药的发展有里程碑意义。”

家的成员送了一面“关注民生,为民解忧”的锦旗给李萍,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李萍说:“当时他们邀请我去,我真的是受之有愧。其实没有为他们做太多的事情,只是为这一群弱势群体去呼吁,希望社会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将来,他

液制品的稳定来源,价格等等,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一项研究、一件提案,李萍事必躬亲。外人看到的是成绩的绚烂,过程中的挫折与艰辛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对于她而言,只要认定是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哪怕过程再曲折。

推动血友病进入门特报销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李萍时刻不忘关注医疗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她连续两年提交提案,建议将血友病列入医保门诊特殊病种,彻底解决所有血友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血友病是一种凝血缺陷的遗传病,不能根治,只能依赖长期输入凝血因子来治疗。由于血液制品来源有限,且价格又贵,患者的家庭终年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大部分都难以为继。李萍介绍说:“患者发病时,如果去医院正常治疗,每次花费动辄上万元。而北京多数血友病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1000元,所以很多病人只能放弃治疗或者主动减少标准用药量,最后造成了终身残疾。”

北京的血友病患者并不算多,大概有1000人左右,现在医学条件下,如果患者从小就能得到适时的治疗,就很少出现身体的残疾;而现在已经二十岁到四十岁的患者,由于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社会的困难群体。2010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终将血友病列入了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在世界血友病日的当天,全体血友病之

们还要面临很多的后续难题,如血

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第11期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