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思考

来源:伴沃教育
塾童 NO.12 TIME EDUCATION Deeember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思考 谭苏 摘要:重视并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与培养,在'3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本文旨在从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 -必要性和所面临的难题入手,分层面对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在逐步完 善的同时,行业内的不良风气和失范行为逐步得以暴露,成为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 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构建健康和谐 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 医务工作者的基地,探索如何紧跟新形势,从源头抓起,为医德医 风建设提供持续长久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加强医学生 德育教育对全面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实用 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塑造良好的医德和培养精湛的医术被 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 变使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面临着新的难题与挑战。 2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所面临的难题 2.1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 社会因素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影响切实存在,行业声誉降 低、医患关系紧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严重违背治病救人的 职业准则和社会主义道德秩序的行为等,都不可避免地对医学生 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规范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加强医德医风规范等虽为重要, 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更显迫切。 2.2学校教育的尴尬局面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途径 得以奠定。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主要依托《医学伦 理学》及相关思政课程,内容偏于理论知识的介绍,与变化的现实 情况脱节,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道德伦理知识不能内化为职业的 行动指南,医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再者,学校医德教育的实施基 础薄弱、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经费投 入偏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德教育的施行。 2.3学生自身的认知局限 目前在校医学生多为80、90后,成长历程中少有艰辛生活的 体验和磨练。虽然绝大部分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主流价 值观相统一,但有所偏离的个别现象还是不容忽视。从医动机不 纯,片面追求社会地位及经济利益,忽略医学事业的真谛;单纯重 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忽视道德价值对自身的塑造;以 自我为中心现象普遍存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薄弱。 3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坚守德育课程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修 养、信念提升等方面的理论优势。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 体验等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由知到信,切实将医学伦理 知识等内化为自身的医德修养。其次,大力拓展医德教育的途 径,培养医德教育的长效观念和终身观念,将医德教育与第二课 堂、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医德教育的长效性。 3.3融医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和临床实习过程 医德教育应贯穿于医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是全体教师的责任 和社会合力的结果。利用专业课程教学全方位地渗透医德教育, 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效果。解剖课上传达尊重人类的 观念、树立献身医学的决心;临床教学中结合病案传递精益求精、 视同仁的职业精神。将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 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象准确地理解医德教育的真正内涵, 牢记于心。 医德教育要充分利用临床实习的有利时机和场合将医学生 的医德教育进一步做到位。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 过渡的关键时期,实习医院的良好院风、带教老师的规范言行都 对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医德塑造产生直接影响,能弥补医德教育 单纯依靠课堂说教的局限作用,使医德教育意义更为深刻。 3.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实践的塑造功能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教育的主客体所认同,和谐的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又一重 要阵地。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医德教育,如医学技能操作大赛、医 德医风征文等活动,都有别于单纯的医德理论灌输,使同学们在 参与中加深体悟,能收到生动的教育效果。 将医德教育移植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和 完善具有可操作意义。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等 与医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相联的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学生对专业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能近距离感受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 求,有助于树立服务大众和基层的职业观念,无形中对良好医德 的塑造产生有效作用。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肩负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 事业长效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法律制度的不断规范和社会舆论 的正确导向下,医学院校必须在重视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营造医学生良好 医德形成的环境,为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坚实的 思想基础。 一3.1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从医者的精神支柱,能集中体现医务工作者 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职业角色认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单 地开展,而应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定位思考如何在新的时 代语境下更有效地开展。加大教育力度,注重教育实效,使崇高 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真正植根于医学生心中。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医疗行业商业化 的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本行业的现存负面影响,正确 理解现代医学模式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 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3.2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拓展医德教育途径 德育教育的改进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首先, 一参考文献: [1】袁权.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Ⅲ.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2). 【2]王珏磊 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意义及对策U】.中国医 药导报,2009,(8). 【31罗敦雄.深化医学院校特色育人功能,全面推进医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U1_福建高教研究,2009,(5). 【4】林大静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U】.医学教育探索,2009,(5). 作者简介:谭苏(1982-),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硕士研究 生,现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