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汉语“X+于+VP”格式中“VP”的考察

来源:伴沃教育
现代汉语“X+于+vP’’格jIc中“vP’’的考察 口吴婷 摘要:学界对“于”的省略及其相关格式已有颇多研究,但多数集中在对“于+NP”的探讨。本文对现代汉语“x+ 于+VP”格式中的谓词性宾语“VP”的构成成分及其语义指向做了考察分析,旨在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X+于+VP构成成分语义指向 一、引言 例如: “于”最早产生于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表示气 出受阻而仍然越过,本义是“超过”。随着语言的发展, “于”在古代汉语中已经是一个很活跃的介词了,可以介 绍多种对象,如处所、时间等。到了现代汉语中,“于” 究,目前已有相当丰富的成果,如:龚娜(2006)《“X (5)如果你用心审视宋庆龄的每一组照片,你会惊叹 于她的优雅无处不在。 4.“vP”为连谓短语 连谓短语是指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的多项谓 发展出了更多的介引功能。有关“于”及其相关结构的研 词性成分连用的结构关系…。例如: (6)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特别是灵魂观念产生以 5.“vP”为偏正短语 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兼论“V+P+N”结构》,范宁 后,人类不再满足于用“神秘的存在”来解释自然。 (2012)《汉语“V双+于+NP”格式及其变异考察》等。 这些文章大多集中在对“x+于+NP”的研究上,对“x+ “于”后的谓词性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VP”的构 偏正短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定中结构,另一种是状中 (7)此次运动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中心,着眼于 于+VP”关注甚少。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 结构,前者属于名词性短语,后者则是谓词性短语。例如: 成成分及其语义指向进行考察。 二、“VP”的构成分析 (一)“VP”为单个动词 充分反映当代科学成就,强调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掌握科学 的方法的课程设计。 6.“VP”为其他短语 (1)他赚了一笔钱,结婚,在家安于写作。 (2)学术期刊应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维护学术的 “VP”用作格式“x+于-FVP”的宾语,除了上述5种 短语类型外,还有其他的类型。例如: (8)改革反对一般地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反对去 严肃性和公平性,鼓励不畏权威,敢于创新。 例(1)和例(2)中“x+于”结构后的“VP”都是一 掌握那些繁琐的事实材料,而是倾向于使学生掌握比较抽 个单独的动词,如“摆布”“创新”。 (二)“VP”为动词性短语 1.“VP”为动宾短语 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 (9)他们都感叹于醒悟得太迟、动作得太慢,有了强 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例(8)中的“VP”是一个兼语结构,带有使令性,例 (9)中的“VP”则是一个中补短语。 (三)“VP”为带主语的小句 (3)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津津乐道于;l进了多少“三来 一补”项目,而是把重点、精力投放于扶持发展自营工业。 在北京大学语料库(CCL)检索到的语料中 这一类 “VP”也是最多的。 (1 0)我经常奇怪于大人们为什么总是急急忙忙去工 2.VP为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可分为名词性联合短语和谓词性联合短语, 这里指的是动词性联合短语。例如: 作,这事看起来真是无趣,而且他们看上去也不快活,但 好像总有些东西使他们不断地急着去工作。 (11)载博属虎,时年35岁。他显得很精干,也很有活 力。我诧异于他比电视剧中“大卫”的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关于“小句”的概念,最早是由刘复在《中国文法通 论》中提出的,但是在刘先生的语法体系中,“小句”仅 仅只是一个名称并无句法地位。随后,很多语言学者对此 三 呈 (4)袁盎敢于直言进谏,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怨恨,最 后被赐死。 3.“VP”为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VP”主要是由有陈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 ,语言本体研究 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如邢福义(1997)提出了“小句中枢 “我”,中间插入了一个谓语成分,因此这是语义隔指。 说”,并把“小句”定义为“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 性的语法单位”_2]。近年来各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小句 (三)“VP”语义的内指与外指 一般而言,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是同时存在于一个 是一个动态的语言单位,它不同于静态的主谓短语。储泽 句子中的,是这个句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也称为 祥、王文格(2009)提出了“现代汉语小句的判断标准是 “内指”。然而,客观世界的丰富多样和语言表达的多维 语调”,而“判断一个结构是否有语调,可以在该结构的 性导致了语义指向有时并不明确,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句之 后面添加表示疑问、祈使和感叹的语气词来进行检验”[3]。 以上文(11)为例进行判别: 间的语义和表述来确定某一成分的确切所指。换言之,外 指的语义指向是隐含在上下文或语境之中的。例如: (1 6)冯特还认为实验的方法只适宜于研究基本心理 (11)a.我诧异于他比电视剧中“大卫”的实际年龄 要小得多啊! (11)b.他比电视剧中“大卫”的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啊,我诧异。 在结构后面添加语气词“啊”,句子仍是通顺的。 “啊”黏附于宾语结构之上,因此是小句,而不是主谓 短语。 三、“VP”的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刘宁生(1984) 《句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一文中,随后这 一术语得到了广泛使用。而对“语义指向”的定义,各家 持有不同的见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支配或说 明”说,如胡裕树(1994)认为语义指向是“词语在句子 里在语义平面上的支配和说明的方向”[ ];二是“匹配可能 性”说,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卢英顺(1995),认为语义 指向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相匹配 的可能性”[5];三是“语义联系”说,认同这一看法的学者 最多,如陆俭明(1997)认为语义指向是“句中某一成分 在语义上跟哪一个成分相关”[ 。我们采用第三种说法,并 以税昌锡(2004)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的八组语义指向结 构模式,即“前指与后指、顺指与逆指、邻指与隔指、专 指与兼指、单指与多指、强指与弱指、显指与潜指、内指 与外指”[ 为基础,将“VP”的语义指向分为如下几种: (一)“VP”语义的前指与后指 语义前指是在一个句子(或语义结构)中,指向成分 指向其前面的成分;而语义后指则是指向成分指向其后的 成分。例如: (1 2)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 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13)只有勇于吃小亏的企业,才有以后的大便宜可占。 例(12)中的“vP”都指向前面的主语,指向成分与 被指成分构成了“施事一动作”的语义模式,可见在格式 “x+于+VP”中,谓词性宾语和句子主语之间的语义联系 是非常紧密的。例(13)中“吃小亏”的语义则指向其后 面的施事“企业”,这是“VP”的语义后指。 (二)“VP”语义的邻指与隔指 所谓邻指是指向成分与被指成分直接构成语义指向结 构体,中间不插入与该语义结构体无关的成分;隔指是指 向成分与被指成分之间插入了别的成分。如: (14)您一定要相信,独树一帜永远胜于随波逐流。 (1 5)台湾人有钱,他乐于投资,我乐于重新开创一 片新天地。 例(14)中的“VP”成分指向紧邻它的谓语“胜 兰于”,而例(1 5)的“VP”则是指向其面前的主语 委 蓦 z n^1 C^n 过程,如感觉、联想之类的。 (1 7)对外面的人,也是开诚相待,乐于援助。(就 说那浑河街上,谁不说小芳为人厚道?还送他一个“浑河 街上第一好人”的雅号。) 例(16)的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都出现在同一个句 子中,因此是语义内指。例(17)中“VP”的语义在单句 里是没有明确所指的,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援 助”的语义指向。而这里的“VP”可以根据下文确定它的 语义指向是“小芳”。 四、结语 本文对格式“X+于+vP”中的“VP”做了考察,分析 了它的构成成分和语义指向情况。当“VP”作谓词性宾语 时,可由单个动词、动词性短语和小句构成。其中,动词 性短语又可分为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 语、连谓短语等几类。当“VP”是小句时,不同于主谓短 语,通过在小句后面添加语气词证明了在“X+于”结构后 面带有主语的“VP”是小句。“VP”的语义指向有“前指 与后指”“邻指与隔指”“内指与外指”。相比于格式“x +于+NP”,“VP”被关注得较少。通过研究,大致可以 发现介词“于”后出现谓词性宾语“VP”在语义上、语用 上以及对“于”的隐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 值得再做深入探讨。 注释: 本文所有例句均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㈣.CC1.pku.edu.cn)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储泽祥,王文格.现代汉语小句的判断标准[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 [4]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4,(57). 【5】卢英顺.语义指向研究漫谈【J].世界汉语教学,1995,(27). 【6]陆俭明.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 997, (3). [7】税昌锡.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4,(3). (吴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0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