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2、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放置花盆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底层、多层住宅的阳台、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高度内不应留空。(注意:阳台、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的防护栏杆的净高是指可踏面以上高度,可踏面是指高度小于等于450mm的台或矮墙)
4、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初装修的拉毛地面窗台净高不应低于0.93m,公共建筑的外窗窗台净高不应低于0.8m; (注意:如果外窗窗台高度小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栏杆高度从窗台顶面量不小于0.90m,如果外窗窗台高度大于0.45m,防护栏杆高度从楼层地面量。即防护设置高度包括窗台高度)。
5、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低于1.0m,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且不小于1.20m.
6、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意:地面局部凸起或顶棚局部凸起净高虽然大于2.0m,但地面突起部位至顶棚凸起部位净高小于2米时,上下凸起部位的边缘水平净距离不小于0.3m)。
7、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米,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其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顶层平直段栏杆距地0.1m高度内不应留空。 8、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棚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9、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10、面积大于1.5m或玻璃下边沿距地面距离小于0.5m,应采用安全玻璃,距楼面、地面高度大于5m的窗、雨棚、玻璃应采用双面夹胶钢化玻璃。
幼儿园:
1、 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2、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m,疏散
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3、 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且不应设
置门坎和弹簧门。
4、 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m。
19000.305、 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大于0.26m。
6、 幼儿经常接触的1.3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外墙角、窗台、暖气罩、
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中小学:
1、 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m范围内,窗扇
开启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2、 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安全 措施
3、 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及外廊不应采
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4、 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
二、装饰、装修工程
Ⅰ 一般抹灰工程:
1、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 2、一般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复验应合格。
3、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4、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落、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各抹灰层如强度不统一,相邻抹灰层强度差异不得太大。 5、一般抹灰工程的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
6、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
7、外墙抹灰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棱角应整齐。
8、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9、一般抹灰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下表规定 项项目 次 1 2 3 立面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方正 分隔条(缝) 4 直线度 3 尺检查 偏差 3 3 3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用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允许 检验方法 墙裙、乐脚上口 5 直线度 3 用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Ⅱ 饰面砖粘贴工程
1、饰面砖的品种、规格、图案、颜色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
3、满粘法施工的饰面砖工程应无空鼓、裂缝。
4、饰面砖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 5、阴阳角处搭接方式、非整砖使用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6、墙面突出物周围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 齐;墙裙、贴脸突出
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7、饰面砖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顺直,流水坡向应正确,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项目 次 1 立面垂直度 2 表面平整度 3 阴阳角方正 4 接缝直线度 5 接缝高低差 6 接缝宽度 外墙面砖 内墙面砖 3 4 3 3 1 1 2 3 3 2 0.5 1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用钢直尺检查 Ⅲ 门窗工程
1、固定点应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200mm,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
600mm。
2、塑料门窗拼樘料内衬增强型钢的规格壁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
1.2mm,型钢应与型材内腔紧密吻合;其两端锚于洞口、窗台及洞口上悬不小于20mm,且固定牢固,窗框必须与拼樘料连接紧密,固定间距不小于600mm。
3、门、窗框、扇应设置放水孔;框排水孔为长40mm,宽8mm,扇排水孔为长300mm,宽6mm。
4、窗扇与窗框按触的竖向边应设置防震垫。
5、门窗玻璃不得与玻璃槽直接接触,应在玻璃四边设置不同厚度的玻璃垫块,门窗扇的玻璃下边沿应设支承垫块,其他三边为玻璃支承垫块,长度不小于50mm。
6、门、窗框四边与洞口间隙应为5-8mm
7、单块玻璃面积大于1.5㎡或玻璃下边沿距楼地面小于500mm,应使用安全玻璃,距楼地面5m以上的雨棚及窗玻璃应采用夹胶钢化玻璃。
三、地面工程
1、 室外散水、踏步、台阶和坡道、明沟与建筑物之间应设置伸缩缝;水泥混
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长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度缝,上述缝宽度为15~20mm,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2、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
通建筑物地面的各构造层;
2 缝内应清理干净,并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嵌后,按设计要求用板封盖,并应与○
面层齐平。
3、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不得大于12m,如内设钢筋,钢筋应在伸缩缝处断开,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注时应互相紧贴。
4、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楼地面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5、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1:2,强
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6、水泥砂浆面层表面应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的等缺陷,
7、楼梯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同一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
四、屋面工程
1、卫、厨间排风道
1 平屋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出风口距屋面净高不应小于○
700m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出风口距屋面净高不应小于2米。
2 坡屋面: 排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00时,应高出屋脊500mm, ○
排风道中心线距屋脊1500~3000时,应于屋脊同高,排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大
于3000时,其顶部与屋脊连接与屋脊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度。 2、卫、厨间出屋面排水管道、非上人屋面净高不小于600mm,上人屋面净高不
小于2000mm。
3、屋面保温层上面的找平层及防水层上面的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水泥砂浆1m*
1m,细石混凝土不大于6*6,找平层内配置的钢筋网必须在分格缝处断开。 4、排气屋面
当采用块材保温材料做保温时,必须按排气屋面施工。排气道间距不大于6m,屋面面积不大于36m2设置1个排气孔。
5、水落管下端应设45度弯头,45度弯头距室外地面高度150~200mm。
Ⅰ 细部构造
1、卷材或涂膜防水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卷材或涂膜附加层。
2、 天沟、檐沟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沟内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
度不应小于200mm。
b) 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
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c)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d) 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
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3、 檐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铺贴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
b) 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c)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d) 檐口下端应摸出鹰嘴和滴水槽。 4、女儿墙泛水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
b) 砖墙上的卷材收头可以直接铺压在女儿墙压顶下,压顶应做防水处理;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层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c) 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 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
d) 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密封。 5、 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 b) 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
c)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d)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 填密封材料。 6、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b) 防水层英普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
c) 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 用卷材封盖。
d) 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7、 伸出物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摸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 b) 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c)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 d) 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