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财经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思考与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集体经济·培训教育

中职财经类专■

业人石才磊

技能培养的思考与研究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视

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技能培养的现状,就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的考核和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对财经类职业技能岗位需求分析职业技能是一项综合能力,它不仅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也局限于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与操作能力。职业能力是集合了各相关能力的综合概念。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应全面分析并把握职业能力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第一,处理好专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专业标准化,规范化是职业行为与职业规范的要求,专业能力培养并不排斥个性的培养发展,尽管列入专业教学的技术技能带有明显的程序化特征,但市场化进程却不断催生和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技能。

第二,兼顾专业知识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关系。在专业知识方面,中职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奠定职业转变能力;同时,各课程的内容

2010.08(下)

ChinaCollectiveEconomy

又要跟上职业的现实发展,更强调专业知识

的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标准,没有理论基础的底线。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开设应更倾向于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课程,如经济管理类和会计类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使学生面向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在操作技能应用方面,在培养应用理论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中突发性问题的能力。

第三,实现职业技能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链接。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周期在缩短,每个人要不断地更新自已的知识,以适应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迅速变化。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考虑,对职业技能准确定位进行再认识,正确把握各专业培养能力点。职业能力不仅限于胜任某一岗位具体工作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包括当学生发生岗位变换所具有的适应性和学习的能力基础。

二、科学规划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

中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判断的主要依据来自于未来从事一线或基层工作所表现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高低。而职业教育对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的定位,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要求,需要从不同职业岗位群和不同专业客观要求出发,制定比较科学又符合实际且兼顾未来发展的客观标准,作为组织和检查教学与实践的重要依据。

必须正确把握专业技能培养标准的客观依据。中职人才培养规格既区别于高职教育层次人才规格又区别于职业教育中非学历教育的人才特点,这可以从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岗位技术等方面作以区别。但由于缺乏按各个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角度去设计各自不同的能力培养点,造成同一专业不同层次岗位职业能力区分度模糊,岗位能力培养标准不确定。因此,中职教材不应是高职教材的内容压缩。

三、寻求能力技能培养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如何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无论模块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还是分层次教学,都要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专业知识传授的关系。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一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想到的是如何上好理论课;而一旦强调提高技能培养,就感到时间不够,条件不充分而无所是从。实践动手能力不是给学生几个案件分析一下或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就可以解决的。以技能提高为核心,是要求我们的课程设计、教案编写

都应以中职财经类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所在任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地位,结合本课程的能力技能培养点的需要,从技能培养的角度去决定专业知识讲授的内容、范围、程度。专业理论和知识以实际需要为前提,防止以理论系统性讲授占用更多的教学时间,而牺牲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指导。

由于不同岗位人才的培养其专业技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教学应针对不同专业岗位能力而有所侧重。所以,不是一讲实训就是做练习题,或是看些录像,或是转市场,这只是做到了一部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实训方法很多,但不论采取哪种,财经类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的全过程应该有一个训练方案(实训教案),包括实训和操作的目标、达到目的或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等。

然后,在教师的主导下,组织学生按照方案去做,教师要示范,讲要点和要求,讲规范和标准。学生按要求做,教师要时时检查学生做的、讲的、写的内容,及时矫正和提示学生达到本次课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会计课的能力点培养,将重点规划好理论知识教学与本专业应用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总的学时比例大约是6:4;根据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缺少实践训练的状况,注意加强理论教学内容与业务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效率,提供更多企业的核算实例,并尽可能设计好的实训课题,使学生在增强对企业会计业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理性处理仿真企业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于教材的处理。目前使用的财经类教材专业理论与知识的系统性较强,适于传统教学的需要,但有部分学生理解问题能力较差,对有些内容的理解感到有一定难度。在知识讲授中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有针对性地自编一些实训性教材资料,补充实践教学资料的不足。在实例训练时,则强调基础性内容知识的消化,学会对基本问题的理解、分析、并能动手做;而对于有一定深度的业务实例应由教师利用作业实训课,进行剖析找出切入点,指导学生深化理解和应用于管理工作现场。在这里,教师对社会和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教师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找到平衡点、面向企业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四平市商业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