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6期总第230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No.6,2013SerialNo.230HigherEducation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刘甜甜8,张(东北林业大学a.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冗与走向分析博bb.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也开始受到关注。文章总结了前期学者们对职业规划课程研究的成果,通过对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综合评析,提出构建科学、有效课程的建议和策略,以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3)06-0099—03业生涯教育问题,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2004年,一、国内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研究回顾早在1894年,梅内尔就开始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工艺学校进行职业辅导,这也是最早的职业辅导实践。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尝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倡导创立了波士顿地方职业局,这是世界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是职业指导诞生的标志。1909年,帕森斯等又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提出了特质因素论以及人职匹配的思想,特质因素论是职业辅导最基本的理论,至今仍对职业辅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测试开始在职业指导中应用。在职业辅导过程中,学者们对教育、社会工作和心理测试等三者的结合逐步完善,逐渐提升了职业辅导的地位和作用。193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威廉姆逊在特质因素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辅导方法,包括分析、综合、诊断、预后、咨询、追踪等六个步骤,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1942年,卡尔·罗杰斯《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一书的出版,为将心理辅导完全纳入职业辅导提供了更加完整和科学的依据,至此,职业辅导系统化的理论基本形成。20世纪5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被赋予了薪的含义,成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的才能、挖掘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霍兰德建立了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模式,包括个性类型鉴定、职业分类、分类匹配和职业选择等。随着职业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美国高校开始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系统地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并已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该课程为大学生建立起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桥梁…。在亚洲,Et本等国也非常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日本的职日本召开会议专门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责任、内容进行了明确"J。如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众多国家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涯辅导起源较早,只是中间停滞的时间较长。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择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设立了职业指导部,开展职业指导活动,以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制定和颁布了在中小学开展职业辅导的规定。这些活动都表明,职业辅导在中国已经开始萌芽。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后,职业辅导才真正得到发展,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印的《职业教育》史料文集,成为中国恢复职业指导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尤其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辅导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93年,《职业指导纲要》和《职业指导办法》联合出台。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在同年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1997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高校先后建立起就业指导机构。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至此,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迅速发展。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概述1.课程目标和意义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㈦。学者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和开设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为有利于高校思想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鏊鍪品眢i翟奚;墓主关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DLl2BC21)研究成果;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研究成果;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2XSC0009)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甜甜,东北杯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万方数据10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向分析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认为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树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在第一类观点中,胡凯等人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生活化、社会化H。。杨娜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协。祁帆认为,开设职业规划课,可以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实现人尽其用,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等∞一5。黄炳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筹划人生"j。在第二类观点中,王明弘指出,职业生涯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81。安光认为,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环境,确立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评估修正职业生涯规划∽o。丁翠玲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就是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陈文举认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个人发展¨lJ9。2.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时,学者们指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授课方法缺乏新意、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但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闸述更多需要关注的问题。王立等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规划指导的主体缺位¨“。马磊认为,我国的职业乍涯规划教育中存在认识误区,专业化师资力量薄弱,大学,L自我认识不充分,职业准备不足‘1“。祁帆指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开设没有统一的规划,针对课程的教学研究严重缺乏∞j96。崔王莹和夏拥军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缺少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缺少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实践训练¨“。郝志指出,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教材,师资、学时及考核方法也没有统一要求。童磊则是从社会支持层面提出,全社会对职业生涯课程的开设支持不健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类机构应积极地参与到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这项巨大的工程中来。3.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在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研究中,有的学者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宏观的、方向性的建议策略,也有的学者阐述了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也有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方向性的建议策略研究中,吴勇认为,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二要建立教育职能机构与专业化师资队伍,三要加强课程建设,四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吕玉兰认为,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横跨人一生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从认识自己到认识社会,从认识职业到选择职业,要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考量。在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研究中,布茂勇等人认为,应当建立分阶段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体为:在大一做好职业生涯;在大二参加社会实践,完善规划;在大三准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升学或求职准备;在大四指导就业。孙静月认为,课程体系应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阶段进行细分,实现面一线一点的全程化、个性化指导。王宏虬等人则是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应从组织管理机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教师队伍等完善课程f本万方数据系构建。4.教学内容研究。在教学内容研究方面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王庆林等大部分学者,主张以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具体课程内容应包括自我评价、职业认知、确立目标、职业定位、行动与反馈、评估与调整等。陈文举则通过几大模块来设计课程内容,认为课程内容应包括八个模块:价值辨析模块、体验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就业指导模块、创业指导模块、职业生涯设计模块、职业素质培养模块、探究模块等…j9。王杨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提倡职业规划课程内容要各有侧重,即:第一年重点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年重点完成自我认知;第三年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第四年完善职业能力以达到人职匹配。贺军生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角度,认为课程内容设置应考虑三个方面:一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二要培养学生求职择业技巧;三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处理就业观与人生观、人生目标和自立创业的关系。高尚荣则是从注重实践的角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充实实践性内容,即:第一,应补充校本案例;第二,应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第三,以社会化共建的方式,通过对社会、行业企业、学生需求进行调查,以此为依据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综合目前研究来看,学者对职业规划课程内容所持观点各有侧重,但大多只是对现有知识内容简单归类,针对性不强,今后在结合院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方面的研究还应加强。5.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王庆林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普遍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分层次教学等方法。杨娜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引进讨论式、问题式、模拟式等实践教学方式瞪怫。亓小林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方法研究中指出,可以采取弱化理论、强化行动;用游戏评估、用测评验证;普及教育与个体咨询结合;将职业规划教育融人专业教育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研究上,除了上述学者提出的观点,沈雪萍从基于人本课程教学模式来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使用课前歌曲、采用问题引导、设置团队合作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贺军生则提倡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找到适合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访问;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职业咨询;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测学习体系,对课程效果及时评估反馈,以此提高课程实效性。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发展走向分析1.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工作。该机构可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举办辅导讲座、规划比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1)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研室。教研室在进行系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向分析lOl研究,针对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等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体系,促进课程有序发展。(2)推进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的编写。各高校应当积累教学中的经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充分吸收国外职业规划理论精华,结合目前国内教育实际,推进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和案例编写,做到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引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研究。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和严格有效的监督评价,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各高校应当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进行管理,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监督和管理。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管理评价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此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4)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队伍。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决定了课程品质的优劣,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十分重要。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一线二号门的任课教师,还应当有一些从事职业辅导的工作者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一是引进专业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二是组织从事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和辅导员以及分管学生丁作的副书记等人员参加职业规划培训;=三是通过兼职或聘请社会职业规划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员等,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举办职业辅导讲座,提供咨询或服务等。2.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构建完整的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也是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并重点研究的内容。(1)完善课程目标设计。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应明确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相关教学计划。在考虑学校宏观的办学方向和宗旨的同时,课程目标设置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应该了解大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及其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2)重视课程设置。各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成为大学期间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要保证课程学时,采取小班授课,给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足够的重视。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量,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以形式多样的职业规划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3)丰富教学内容。职业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横向扩展上,应不拘泥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通过添加典型案例、生涯人物事例、就业形势分析、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充分利用万方数据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纵向安排上要系统化,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内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使职业生涯教育分层次、递进式地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同时处理好不学生习阶段之间的关系,做好各层次知识点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上,应推进课程内容的本土化,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学科与专业特色、学生生源特点等,选取课程内容,做到指向明确、内容精练、实用性强。(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一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性、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和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并善于从学生的问题、困惑和讨论中,探寻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的动力和途径,同时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设置: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以及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参考文献:[1]蔡敏.解析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25~28.[2]涂艳.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南方论刊,201l,(11):79~80.[3]朱炎军,李爽.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4):109~114.[4]胡凯,彭立春.论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2,(1):75—77.[5]杨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J].传承.2009,(7):96~97.[6]祁帆.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l,(5).[7]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8]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80~82.[9]安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江西教育,2010,(11):3.[10]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11]陈文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8—9.[12]王立,张浩玮,曾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44-45.[13]马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174—175.[14]崔王莹,夏拥军.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l,(3):113~114.[责任编辑:吴井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向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甜甜, 张博
刘甜甜(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张博(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2013,31(6)2次
1.蔡敏 解析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 2010(01)
2.涂艳 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期刊论文]-南方论刊 2011(11)
3.朱炎军;李爽 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4)
4.胡 凯;彭立春 论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 2012(01)5.杨 娜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 2009(07)
6.祁帆 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5)7.黄炳辉 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期刊论文]-教育评论 2005(02)8.王明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7)9.安光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探讨[期刊论文]-江西教育 2010(11)10.丁翠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9(32)11.陈文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构建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 2009(20)
12.王立;张浩玮;曾俊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期刊论文]-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02)13.马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14.崔王莹;夏拥军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温晶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期刊论文]-职业技术教育 2013(26)2.李杰 医学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gjyj2013060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