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探析

来源:伴沃教育
教育管理 商品与质量 ・1 9 7 ・ 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探析 苗任苒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准确把握好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并做好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切实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高校舆论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内部原因,才能充分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导 权、话语权。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变化;开放程度;大众化进程;问责制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9—0197-01 高校网络舆论客观地反映着高校师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 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们手中实实在在拥有的经济能力不成正比, 价值判断、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特 高校的扩招、扩张速度太快所造成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跳跃性 征并做好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切实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根本要求。 现如今高校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其内部原因有以下三 点: 一、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显著增强 高校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接受梦寐以 求的高等教育,大学也逐渐走进了社会,为大众服务。具体表现 为: (一)人们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件与高校发生着关联。高 等院校原先的光环主要体现在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和为国家的科学技 术发展做出研究和贡献上,这些光环都使得高校贴上了“服务社 会”的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也逐步走进了寻常人家,从 社会的精英阶层走进大众生活,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阶段步人大 众化阶段,每年不断增加的高招人数都给普通百姓一个前所未有的 机遇,大家可以走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随之所带来的高校的生存 和生活问题都与成倍增长的人数成正比,大家和高校的方方面面连 接的越来越紧密。 (二)高等院校越来越成为“没有院墙…‘没有大门”的 场所。绝大部分国外高等院校都是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没有围 墙、没有大门、没有隔离,谁都可以走进课堂去听一场精彩绝伦 的演讲。各项工作相互的交流如此频繁,高校更不可能封闭自我, 一定会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紧密相联,最新的技术、最火爆的新 闻、最受关注的法律事件、普通百姓的“三观”变化甚至地区文 化的变化等各种因素交叉影响; (三)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更多的民生问题,对社会、 对大众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高校从过去社会的参与者变为社会的 推动者,身份的变化随着高校的开放程度而变化。同时由于各类媒 体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人们对高校的过多关注,高校不可能再“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高校的每一次变革、每一个事件在网络 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都会第一时间的被网民所关注,而且由于利 益相关人员数量的增加,大家对高校的事件会更加的用心,高校内 部人员与外部网民的互动也日益加强,高等院校自然而然受到舆论 的关注越来越多。 二、高等院校舆论大众化进程过快导致多种矛盾凸显 针对上一点中提到的高等院校开放程度的增强为舆论与媒体对高 校的关注度增加提供了前提和原因,但是对于舆论关注高校的内容 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却没有解释原因,尤其是为什么舆论对高 校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关注度持续不减,例如:扩招的危害、 虚假的就业率、高额的学费等。 尤其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对高校的报道可以说是“诘难”, 对于高校发生的问题都是以批评的语调来报道,这也侧面反映出高 校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分析原因只要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进程过 快从而带来矛盾过多。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几十年来已 经被民众充分接受而且社会各项职能都与之相对应,我国的教育发 展很有特殊性,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是在这几年中“被改变…‘被 扩大” “被抬高”的,惊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不协调的发展必然 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困难和矛盾,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些困难会成 倍的扩大,这些矛盾会日益的加剧,以至于形成不可调和的激化矛 盾,进一步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当前最重要的矛盾体现在我们一方面强调要扩大高校的规模, 使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另一方面我们社会发展的阶段限制大众的经 济承受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负担的起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这一矛 盾体现在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中,例如:谁来解决高额的学费, 每年的高考之后总有优秀的寒门学子面对学费默默掉泪,怎样可以 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等。这些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还是由 的发展,城乡人群可支配的收入却呈现不平均的提高,这些都与高 等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进程格格不入,统一制定的学费 标准没有考量到不同的家庭情况。 另外从教育质量上看,大众化的发展势必导致高校录取条件有 所下降,生源质量发生重大变化,总之降低高校入学门槛的直接结 果就是:一方面高等教育脱下神圣的外衣,走进了大众生活,人 们对它从敬仰到无奈。另一方面过快的扩张使得高校自身的建设跟 不上。例如:没有足够的教师、校园面积过小、教学资源有限等 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规模的无限制的增加,让原本就很少的教育资 源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最没有保障的事件。 结合上述两点内容,传统的观念中高校培养出的是“精英” “人中龙凤”,现代高校更加亲民,培养的目标不能以传统的观念 衡量。同时高校的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也带来后续问题:培养出 的人数倍增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现状是 否需要越来越多的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毕业生。问题出现后, 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畸形的高校扩 招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高校的主管院长分析得出“社会 更加需要有专业技术的蓝领阶层”,针对这样的现状媒体更加关注 高校,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这些激烈的争论都不能阻止学生“就 业难”,企业“招工难”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的出现。高等教育 文凭的重要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必然会影响以后高中毕业 生的选择问题。究竟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进行技能学习,大 家不得不提前面对今后的就业和社会分工。这究竟是高等院校毕业 生面对严峻现实择业观的进化还是现如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偏差?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在这有限时间内的巨大 变化中,高等院校要实现变革、迎合、引导并且充分满足社会和 大众的要求就显得愈加困难。 三、针对高等院校各类事件的问责制逐步成型并完善 高校所面临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在社会、经 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作用突出;而且体现在社会公众对其的 问责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机制。中国的高校尤其 是研究型高校每年的科研经费总量规模巨大,其中“2l1…‘985” 等相关高校更是得到了国家财政的重点投入,这些投入应该并且必 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保证高等院校对于国家和人民的 社会义务与公共职责的实现。针对高等院校各类事件的问责制逐步 成型并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四、高等院校工作人员与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带,他们自身的反思能力和 对高校所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的梳理和分析能力都是极高的,因此 高校在成为媒体和舆论的公共话题热点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内部 的研究者。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研究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认为高校 的现实问题,不仅是教育官员或教育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而是每一 个高校相关人员都可以进行思考与评论的。因此,高校的“平民 化…‘大众化”理念、高校扩招制度以及高校存在的种种问题都 成为每一位高等教育界人士的重要关注点。 参考文献: [1]李宜航郑杰.都市灾难报道的民生视角—以广州特大暴 雨为例.[J].中国记者.2010.10. [2]李蓓.校园埔璐在净化高赦舆艟.嗣 境.中的l角色 演.[J].新 闻 艰.2010.12. [3]孟庆涛刘兴业唐勇. 1导[J].科 莹。1占一电.2007.32. [4]尚俊杰.霍晚丹孙也翟. 用 其.3I ・1 9 8・ 商品与质量 教育管理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策略 任玲 41 00 00) (湖南师大公管学院,湖南 长沙【摘要】目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德育功能,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道德情感教育;对于此,笔者 从导入资源,激发情感;巧设情境,生长情感;探究讨论,发展情感;亲身体验,升华情感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情感;策略 文章编号:I SSN1 006--656X(201 5)09—01 98—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等思想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 确养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实施道德教育迫在 眉睫。朱小蔓教授曾说,一个不热爱学习的人,或者将学习视为 “敲门砖”和应试工具的人,他的道德情感发育是有限的,因为 他没有生命扩展的内在动力。积极的道德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 确的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提 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道德情感 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名人访 谈创设情境,比如说参加《开讲大时代》的林丹。进而提出问题 设身处地:21岁的林丹,雅典奥运会上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失 败是什么?之后的时间,他怎么战胜挫折的?学生通过角色对换, 认真思考自己面对挫折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进而 体会到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 会永远痛苦潦倒。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 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采 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育的重要环节以及主要渠道,如何来实施教学中的这些情感因素. 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呢?这才是我们教育者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三、探究讨论,发展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情由境生,但是想要进一步的深刻体验情感关 键在于师生之间对具体问题的探究讨论以及深入思考。教学在很大程 度上是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探索来完成的,讨论式探究是初中思想品德 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问题,运用比较、分 析、综合、抽象、归纳、联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 分析探究,而教师充当支持者、管理者与引导者,在探究中启发引 导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探究的机会,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做人、学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不断插出的火 花,心灵不断的碰撞,进而情感不断的发展、升华。这样的教学 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真正在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例如:在九年级第一课《不言代价与回报》时,老师通过引 入“弗兰克”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弗兰克应该偿还储户的存 款吗?一一如果弗兰克决定不偿还储户存款,会有什么后果?这样 的后果会对哪些人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一弗兰克为了他的决 定付出了什么代价?如果他知道负责任的代价,他还会作出这样的 决定吗?由于每个人的责任感境界不一样,学生们会出现不同的答 案,但是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探讨至少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 有许多人履行责任是不求回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向他们看齐, 对他们充满感激,因为他们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使社会更加 安全,更加温暖。 、导入资源,激发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 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计划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初中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首要的就是深度挖掘道德情 感教育的素材,选择符合学生道德情感发展需要的材料,把学生的 情感吸引到教材中去,以生动形象的正面人物和例子让学生进行直接 真实的情感体验,以德育渗透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把教材 中的情感融入学生的情感中,在学生被诱发的情感基础上,通过将 教材、教师与学生合为一体,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使其道德情感得到升华,道德意志得到磨练。 在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道德情感要素,比如说在爱国主义教育方 面: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 引用了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 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那头”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备民族人民的情感、风俗习惯 和心理上的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在导课的时候,教师可 以先用眼神和每一位学生做些情感交流,然后配上音乐用有磁性的声 音富有情感性的朗读《乡愁》这首诗,以柔克刚,刚柔并际,以悲情 为主调,节奏缓慢,语音低沉,声情并茂,层层推进,传达出内心对 祖国深深的思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学生们的情绪被很好地 调动起来,唤醒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祖国和平统 一四、亲身体验,以行激情 德育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教师所传授的道德知识能在多大程度 二、巧设情境,生长情感 上转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质,更重要的是要看道德情感和品质在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同样 多大程度上能外化为了持久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由道德知识向道德行 需要一定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 为的转化,是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道德行为的过程又促进 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以拨动学生心弦, 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创设了许多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人角色,产生情感体验,生长情感。 很好情境,但情境的创设毕竟是外在因素,想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的 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现代化教学 手段,通过微课、视频、动漫、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再现情景,努力营 造生动形象的道德情感教育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通 过播放《感动中国人物》、《艺术人生》、《开讲啦》等一系列访谈节目 借助视频中展示的故事情节,学生被这些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关心 主人公背后的故事,关注各种角色的命运,对善的事物的同情和爱,对 情感交汇中去体会个体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体验亲情友情的温 暖和珍贵,培养对的社会关爱以及家国情怀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 到生活实践中去,用心去发现美的事物,提升道德情感的质量。比如 说: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心主动的关 心和帮助他人,积极从事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当志愿者等实践活 动,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 恶的事物憎恨和厌恶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例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教 参考文献: 师可以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感受挫折,比如进行心理游戏《蛋的进 [1]朱小蔓.情感德l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6年 化》o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定输赢。输的趴 [2]王革平,付国红.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激嵌学生的道穗情感 在位上,身份还是未孵化的蛋,赢的站起来进化成小鸡,小鸡和小鸡 [J].小学教学研究,201 3年 再决输赢。输的退化为蛋,坐下,赢的进化为小鸟。小鸟飞到前 [3]权君侠.浅谈中学思想品德_课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激威 ]. 面来,再决胜负。依此类推,四局全赢的进化为人。进行完游戏 导-策略[J].中国曹崎瞅..2010.8. [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抿2013.23.2. [5]王娟.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戢构建[J].长春碍工大学学报 [9]张真继.张润彤.网络社会生态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 2O07.4.202 2008.4. [J].新闻知识.2010.11. -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40664.htm. [7]王丽虚 中意舅,匍 蚰妍纠番角色[J].新 闻l界2o06.03 hl_[10]中国互联网鲐.信.电中心r.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绍 状况 十报刮D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