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跨径小净距隧道设计要点及施工措施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No.2,2006 (总第144期) HEILONGdIANG JIAOTONG KEJI (Sum No.144) 大跨径小净距隧道设计要点及施工措施 王威 ,赵长龙 (1.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T程处;2.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 摘要:介绍了大跨径小净距隧道的工程优点及设计要点、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关键词:隧道;小净距;设计;施工措施;爆破;支护;监控量测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6)02—0057—02 l大跨径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 2.7.2条规定:隧道两端平面线形一致的最小长度如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的施 表1。山岭高速公路最小长度为40 131"1。从道路线形 工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被广为应用。在中短隧道建 过渡到隧道线形,长度也需要200 131"1以上,这样使得 设类型的选择上,小净距隧道经常被采用。中短隧道 线路展不开,土地使用量高。对于500 131"1以下的隧道 的长度一般在500 131"1以下,有的甚至只有100 131"1。如 建设单位就会考虑这部分的土地费用。 果采用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 表1隧道两端平面线形与路线线形相一致的最小长度(m) 如果修建连拱隧道,第一,其对地质条件要求苛 3施工要点 刻'Ⅱ、Ⅲ类围岩很难修建;第二,施工难度高,建设周 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施工性很强的隧道结构形式, 期长;第三,连拱隧道的建设成本是普通隧道的两倍 从某种意义上将更能体现新奥法修筑隧道的特点。通 以上。 过对围岩的保护和加固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经过多年隧道建设的实践,小净距隧道相比于普 在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作业中,隧道的开挖方式,采取 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有以下优点:第一,其 的爆破方法,中夹岩的加固措施和支护结构,都是小 造ql"和施工工艺同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相比相差不 净距隧道修筑成功的关键。 大,同连拱隧道相比其造价要低得多;第二,施工工艺 3.1隧道的开挖方式 相对简单,工期短;第三,采用小净距隧道有利于公路 根据大跨径小净距隧道的受力特点,在正常情况 整体线形和线形的优化。基于上述因素,该小净距隧 下宜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左右开挖工序 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横断面布置图如图1。 2大跨径小净距隧道设计要点 大跨径小净距隧道设计原则:充分发挥新奥法修 筑隧道的特点,通过对围岩的保护和加固充分发挥围 岩的自承能力。 隧道结构应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必须对双洞 中间岩柱进行加固,以确保围岩的稳定。应采用复合 II、Ⅲ类围岩开挖顺序 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 架、大管棚、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 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 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中夹岩 设计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通过做好对软弱围岩做 好超前预支护、控制开挖顺序、进行中夹岩加固、做好 ’ Ⅱ、Ⅲ类围岩开挖顺序 。 初期支护、加强监控量测控制隧道围岩的变形。 图1开挖工序横断面布置图 设计中应要求喷射混凝土均采用湿喷技术,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Ⅱ、Ⅲ类围岩开挖应包括中夹岩在 的控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内的围岩预支护(超前注浆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完成 ・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第144期 并达到强度后进行。 黑龙江交通科技 第2期 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当围岩变形过大,初期支护不利 挖断面,为围岩沉降预留 时,除应及时增强初期支护外,亦可修改二次衬砌设计 参数后提煎沲作模筑混凝土。在施作带仰拱的二次衬 砌时,应先浇筑仰拱,再浇筑洞身墙拱二衬混凝土。 出变形量,预留变形量一般经验值为:Ⅱ围岩10 an,liT围 岩5 cm,1V,VOg ̄t,施工中 3.2光面爆破 为减小对围岩自g扰动,施工中应采用微震光面爆破 技术。隧道洞身不 牟存在欠挖现象。施工前应作好各 类围岩特另 罡皿、Ⅲ类围岩的光爆技术设计(Ⅱ类围岩建议 3.5施工量测与监控量测控制 隧 量测应保证精度。施工时应根据隧道各 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据此实地 放线,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 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 m应设置—个水准点。 采 拐三j{ 姑江,Ⅲ类围岩 睬用铹震光酒 曝破)。 在现场施工时应正确布置工作面周边眼的眼距、 不偶合系数、线装药密度、最小抵抗线等技术参数,并 随着掘进断面围岩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此外,还应从 光爆孔炸药选择、周边眼的装药结构、起爆方法、放炮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及时反馈 信息以修正设计和应急描访缸。量测数掳 Er寸整理分析, 及时预报变位状况,I ^修改设计,制定增强措施,防止坍塌。 对于小净距隧道的监控量测,Ⅱ、Ⅲ类围岩除采用 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的必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况观 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 外,还应对地表下沉和围岩体内位移进行监测。 顺序、钻孔质等方面选出最佳方案,尽量杜绝超挖。尽 可能减少超挖及减轻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3.3双洞中间中夹岩加固 Ⅱ、Ⅲ类围岩在左右洞两侧导洞开挖之前,应采 用注浆小导管或预应力锚杆对中夹岩进行加固,压 3.6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初期应做好洞口范围的排水,成洞时应 选择有利的施工方法,防止滑坡及坍塌; (2)每次开挖后均应对工作面的地质地下水情 况进行确认,并做好现场记录; 注水泥浆,待注浆达到强度后,再开挖以提高中夹岩 强度。在导洞开挖之后,还应采用U型钢配合锚喷 进行初期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4锚喷支护和衬砌 考虑到Ⅱ、Ⅲ类围岩强度较低、围岩破碎,应采 用钢拱架或钢格栅配合喷射混凝土对开挖工作面进 行初期支护,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支 护及衬砌应在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尽快形成闭合环, 确保施工安全。 爆破后应及时施作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外露面, 初喷厚度一般为5 an,并紧跟掌子面,对Ⅱ、Ⅲ类围岩在 爆破后应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并安设钢拱架。 所有喷射混凝土均应采用湿喷技术,采用湿喷 (3)施工中应及时核对围岩类别,如发现与设计 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 (4)施工中遇到地下水应逐段取样化验,了解有 否侵蚀性,以便及早采取防腐蚀措施; (5)中间岩加固长度以中间岩两侧围岩类别较 低一侧的围岩长度为控制。 4结束语 小净距隧道开挖要尽量减少对隧道围岩特别是减 少对中夹岩的的扰动,通过采用管棚、锚杆、注浆小导 管等措施加固围岩,并及早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以封 闭围岩,使隧道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监 混凝土技术,可显著提高初期支护质量,降低回弹 量,一次喷层厚度也较干喷法大为提高,提高生产效 率,改善了劳动条件,又利于职工健康。 复合衬砌施工应认真执行新奥法原则,在围岩变 (上接第56页) 控量测找出二次衬砌施工的最佳时机,使二次衬砌与 围岩真正结合成一体,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 收稿日期:2005一l0—28 (3)可观察井口钢丝绳的摆动情况,锤头触岩面 时会出现轻微反弹; (4)使用细目筛网捞取岩渣,岩屑含量50%~ 70%,且含泥量、含砂量小于4%时认为人岩,如出 5岩面检验与判断 影响全岩面判定的因素较多,而现有的桩基技 术规范、规程等均未列出统一的判定标准,受地质条 件复杂的影响,全岩面的判断往往意见不一,成为质 现特殊情况或判断标志不明显,意见分歧较大时,则 量控制的一大难题。实际施工中,根据岩溶地区地 质条件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工程特点,经过试桩检 验,主要从4个方面的综合判断。 (1)以桩孔实际见岩高程开始,至少进尺50 era 后,可申报全岩面检验,超前钻孔柱状图揭示的岩面 采取钻探揭露的办法来证实,即在桩孔中心四周均 匀布设4~5个勘探孔,用工勘钻机进行钻探,用触 探到的个点岩面高程进行比较判断出全岩面。 6结束语 通过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对岩溶地质地段钻 高程只作为参考; (2)查阅机台施工记录,可将基岩进尺速度0.1 ~孔桩成孔技术的探讨和研究,进行了总结,以供各位 同人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收稿日期:20o5一l0—25 0.2 m/h作为进入全岩面的控制速度; ・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