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 现代情报 Journal ofModem Information Jan.,2013 V01.33 No.1 第33卷第1期 ・信息咨询与服务・ 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李爱勤 翟羽佳 刘文云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本文对社交网站的基本概貌和信息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社交网站以年轻用户为主,虽然目前 的用户数量仍十分可观。但在网站积极面向大众的同时,对用户的粘度降低导致了活跃用户数量的缓慢减少。偏离了分众化的 初始轨道,使网站功能缺乏个性特色。通过对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的分析,信息随不平等性网络结构进行区域性传播,其传 播特征模拟人际传播特征,具有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特点。社交网站为信息的多元化传 播方式和群体协作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社交网站;SNS;用户;访问量;功能架构;传播特征 DOI:10.3969 issr1.1008—0821.2013.O1.02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078—04 Li Aiqin Zhai Yujia Liu Wenyma (Librar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Claim)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the basic overview andinformation disseminaiton eharaeteristles of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were m ̄ixay used for young u.ael. ̄.Although the a【ll 髓t number of u8e瑁wa8 still very impressive,it had reduced the 8tI期 veI煳by aetivdy tO the general public,Ie肌 flg in a slow decrease 0fthe number of active uselB.Devi ̄g from the initial orbit ofthe demamiifeafion make8 the site hek of characteristically run.oil.AIll山,8is OI1 the ehametexistie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dicates that information spreads regionany in inequality network system and its traits include strong two—way flowing,timely feedback,high interactive frequency and beyond geographical and time limitation. Social nemad ̄g we ̄tes p ̄ide a phao ̄m for various information乜 n目 0珊and group txiopel ̄on.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SNS;users;visits;function framework;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 社交网站(SNS)已经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 交关系。用户使用的正反馈感受可以传播给他们的朋友和 亲戚从而产生更大的网络外部性扩张,增加平台成员…。 认知社交网站用户的基本状况与关系网络对于进一步 挖掘社交网站潜在价值极其重要。据了解,目前,国内的 社交网站规模已达千余家,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同时,社 交网站的用户数量也保持着较快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互 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和通信中介。社交 网站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手段,采用虚拟网络社区作为一 种新的协同工具来加速群体重组并不断提高群体的范围和 影响力。社交网站的创新运作模式不仅成功地吸引商业界 和学术界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用户的增长。 社交网站是一个允许个人构建其个人档案,共享文本、 图像、照片以及其他网站应用程序和组群网络提供的网络 链接的网络环境。因此,社交网站鼓励用户通过这种链接 到一个社会性网络中展示自己从而开拓和维护与他人的社 联网络信息中心(cax ̄c)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社交 网站用户数增长至2.51亿,网民使用率为46.6%,如此庞 大的用户资源也带来了成数量级不断攀升的网络信息。那 收稿日期:2o12一lO—lO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4083—110046)和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4052— 11202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爱勤(1962一),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一78— 第33卷第1期 2013年1月 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Jan.,2013 Vo1.33 No.1 么围绕着用户、功能、信息进行思考,需要提供什么样的 引擎能够通过关键词、类别、地域发现最成功的网站。凭 社交服务才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判断并准确分析信 借竞争分析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网络基准、市场研究或 息的传播特征,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业务开发等结果从而优化公司的网络平台[9J。 1我国社交网站的基本概貌 表1我国综合排名前六位社交网站基本情况 1.1我国社交网站主要用户分析 社交网站 网站链接地址 主要使用群体 社交网站起源于美国,如FaceBook、MySpaee等都是此 类网站,它们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 豆瓣hnp:∥~. . 6282 ̄:f 此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网络文化。国内第一个校园交友网站 开心网I】l :∥ 『w.kaixin001.o0ln/1.3亿 白领 人人网(校内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超过9o%, 大学生注册并使用人人网的人数惊人,其他著名的社交网 QQ空间hnp:∥ m 6亿 站还有豆瓣、开心网、QQ空间等。根据中国站长之家 51.c0IIl http://www.51.corn/ 2亿 年轻用户 (http://top.ehinsz.oon )提供的综合排名,我国社交网站的 世纪佳缘http://WWW.jiayuan.conr/6300万大量的适龄的青年 排行前6位包括:人人网、豆瓣、开心网、QQ空间、 51.tom、世纪佳缘。社交网站基本情况包括网站链接地址, 注册用户数量、主要使用群体,如表1所示: 本文通过提取近期5个月内(2012年3月至2012年8 1.2我国社交网站的近期访问量变化趋势分析 月)ALEXA统计结果中每月每百万到访人数的最小值 注册用户数量仅仅表现了网站的规模和容积,社交网 (hⅡN)与最大值(MAX),并计算其平均值(AVG),每百 站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主要体现在网站对于用户的粘度,对 万到访人数则表示一百万个安装AI.EXA工具条的用户中有 用户的吸引力产生影响,因此,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才是 多少个访问了此网站。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根据平均值 真正衡量社交网站重要性的依据。 绘制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根据趋势图对当前社交网 Alexa的主要供应是全球免费的网络数据。Alexa搜索 站的真实情况进行比较。 裹2社交网站近期5个月内(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ALk'Pg.A统计结果中每月每百万到访人数 注:搜索时间为2012年8月16日16:0D一18:00 —・一人人网 十豆瓣 +开心嘲 一 QQ空间 ——J.51.coin +世纪佳缘 图1社交网站近期5个月内(2o12年3月至2o12年8月)ALEX统计结果中每月每百万到访人数平均值变化趋势 (1)社交网站发展处于平缓期,各网站粘度整体较好。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人人网以平均数接近9000的数量保持 趋势图的变化曲线没有剧烈的上下起伏,作为用户的网络 领先,紧跟其后的豆瓣和QQ空间也较为稳定。现代网络 节点没有明显增加或是减少,说明网站对于活跃用户的粘 社会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经常会出现一 度较好,即网站本身有能够吸引用户长期坚持使用的原因。 夜成名或是眨眼间覆灭的网络公司,因此,网络的变化不 ・--——79・--—— 2013年1月 现代情报 Jou_, ̄l 0fModem Information Jan.,2013 V01.33 No.1 第33卷第1期 能从长期的变化趋势研究,必须掌握近期较短时间内的情 况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人人网与豆瓣两大社交网站在 婚用户,发展网络相亲等。 1.3我国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架构分析 通过分析各个社交网站的基本结构,其结构要素包含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用户、社交网络、内容、工具。这 种结构通过建立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 地共享内容,又通过RSS订阅机制帮助个人运营社会网络, 建立“滚雪球”式的反馈模式,有效形成了诱发网络效应 的机制【11 J。总结典型网站的常用服务功能,可以得到社交 网站的功能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组成:个人主页、好友、 应用、相册、组群、推送、电子商务、移动网络。用户通 过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在网络社区的环境下与具有真实 社会关系或以建立认知关系为目的相识人群进行交互,从 近期3个月内,每月每百万到访人数平均值都略有下滑, 两大公司也需要提高警惕,抓紧采取措施,防止用户流失。 从侧面分析图1各网站平均值变化趋势的平缓程度,我们 也可以了解到,社交网站用户的固定社交圈并未发生大的 改变,用户更注重个体现有社会网络的维护与展现以及对 原有社会关系的巩固,而非交结陌生人或是建立新的人际 关系 。 (2)保持分众化发展势头,服务性功能吸引用户目光。 尽管人人网与豆瓣的用户量都略有下滑趋势,但是其他几 个网站的趋势都趋于上升,这就说明,用户正慢慢对面向 大众的社交网站失去兴趣,而面向分众化或是窄众化的社 而达到扩展人际交往圈、建构自我与群体身份认同的目的。 根据社交网站基本结构要素与主要功能,绘制基本功能架 兴落讨 构图,如图2所示。 的是。趣或论 通关所 过系在 自关页站 麟 炯 一户共入 ,用公加 可主小 交网站更能吸引用户的目光。特别是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性功能,更贴近用户生活,满足用户需求,如开心网针对 自领用户,大力开发在线社交游戏,或是世纪佳缘针对未 内容 包括个人主页 相册、推送 友的学以 黼 真习及 实经兴 一社历趣 、会、爱 个人主页、\ 好等寻找或推荐o/ 相册 用户可上传照片、 视频,分享、收 藏、评论等。 社会网络 主要包括音乐、资料、 日志、相册、分享、留 言、收藏、评论。 网站电台和新闻推介中 / 心以主动推送方式吸引/ \ 池/ 杉动/移动网 辂 络 \ \ 、\\ 电子商 \、《 端和网站等。 / 购物业务或是二手交 易平台。 工具 / 支持各种网络需求, 逐渐加入更多的在线 开发各类手机系统 客户端。 包括应用、电 子商务、移动 网络。 图2社交网站基本功能架构图 2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社交网站摆脱了以内容为主导 的传播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为 基础,信息随人际网络的变换扩大而传播并递增,形成了 独特的传播特征。 作为社交网络节点,每个用户都是平等的,但其创造 信息的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用户按照自己感兴趣的 话题,建立自己的圈子,邀请或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信息 也就随着个体加入和范围扩大而逐步递增。个体的增多随 之而来的话题增多,在平等性的大环境中出现更多以某一 话题为中心的信息圈,创造信息能力强的组群争取到更多 2.1信息以用户为中心,随不平等性网络结构进 的用户,圈子的范围也不停增大,创造信息能力弱的组群 长时间保持不变或是逐渐缩小,从而出现不平等性网络结 行区域性传播 传统网络以内容为主导,用户通过内容展示自我,是 信息传播的起点。而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内容为用户本身, 用户的意识及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用户既是信息传播的 起点,也是终点。社交网络的基本特征是维护线下个人的 社会关系网络和扩大线上人际交往圈,信息在网络中的流 构。 2.2模拟人际传播特征,双向性强,反馈及时, 互动频度高,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 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因此 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 动也就限制在个体所在的区域中。 一80一 第33卷第1期 2013年1月 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Jan.,2013 Vd.33 No.1 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n引。SNS属于计算 机媒介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基于 C1VIC的社会交互比起面对面的交流更加便利,突破了不同 时间、地域位置和等级的局限u3J。 离分众化的初始轨道。社会关系网络的巩固与拓展是社交 网站的初衷。线上关系平台因跨越时间空间的优越条件而 受到人们的追捧,但其虚拟性的本质也成为其发展道路上 的阻碍。社交网站必须逐渐从“拟态交往”转向“Et常性 交往”,以更贴近生活服务类的在线应用把握用户,从而获 社交网站提供的信息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还原了现 实人际交流的模式,模拟人际交流的传播特征,利用网络 的便捷,产生高效率的双向性沟通,通过tlSS订阅机制, 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分众化的组群关系确保了信息的获 取直接性和准确性,更多的人性化信息推送和线上合作服 保持与好友的联系关系,好友的更新信息、对本人的留言 务是保证社交网站长远发展的开发重点。 回复将第一时间展现在个人主页的新鲜事中,从而在用户 之间建立了及时高效的交流反馈模式,跨越了地域和时间 参考文献 的限制。 [1]Corr ̄T,Hinaley A w,de Zuniga H G.Who interacts On the web? 2.3多元化传播方式与群体性合作相结合 Theinter ̄zfion ofuser8'perjury and socialmedia u8e[JJ.Corn- 社交网站在传播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媒 putersinHuman Behavior,2010,(26):247—253. 介方式的多元化、传播功能的多元化、语言表达方式的多 [2]Klulcc C,Fiehmm RG,c--n.,,gheT J,Claser J.Cotmmity rela- 元化,以及文化观念的多元化【14J。个体借助计算机互联 tiom 2.0[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OO9,(87):45—50. 网,运用文字、音视频和网络符号进行非面对面的传递信 [3】R0ss C,Orr E S,Sisie M,Arseneault J M。Simmering M G,Orr R R.Per ̄nality and motivaitons associated with Facebook u∞[J]. 息、交流情感的传播活动,以实现多媒体结合表达自我的 ComputersinHuman Behavi ̄,2OO9,(25):578—586. 方式给浏览者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外界对个体进行全 [4]百度百科.人人网[V.B/OL].http.∥baike.bai山.conr/view/ 方位的了解。在融合了多种传统网络信息交流的形式和技 2615985.htm。2012—08—16. 术手段,如Blog、BBs、B—1ail、IN等形式的同时,社交网 [5】豆瓣网.关于豆辩[EB/OL].http:∥www.douban.e ̄./about, 站又添加了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多种应用程序,是一种兼具 2O12—08—16. 传统网络优势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交系统。 [6]杜猛.从开心网的快速发展看网友的心理需求倾向[J].传媒 社交网站建立的初衷是通过网络这种即时的信息传播 观察,2010,(2):44—45. 渠道,聚集趣味相投的同类人,并利用集体的力量与不同 [7】李魏华.QQ空问中的自我呈现[D].兰州大学,2OO9. 文化观念的碰撞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合作信息。社交网站 [8]樊茜.中国婚恋网站受众心理初探[D].西北大学,2011. 为用户群体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个体优势在组群中 【9]Alexa.Alexa[EB/OL] http.∥www. l船.c0ln/.2012—08—16. 的得到发挥,群体协作活动在社交网站的平台上得到实现, [10]Ellison N B,Steinifdd C,brI C.The Bell ̄ts Faeebook “Friends:”Social C印ita1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0f Online Social 满足了小团体内部共通性的群体需求,也增加了个体对自 Network Sites[J】.Journal of Computea"一Mediated Conllrmnieati ̄, 我群体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OO7,4(12):1143—1168. 3结语 [11]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基于 “校内网”的现象研究[J].今传媒.2OO9,(4):78—80. 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网站的迅速崛起,成千上万各色 [12]肖志芬.SNS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特征[J].新闻窗,2010, 各样类型的社交网站充斥着网络空间,既为用户提供了多 (2):91—92. 种选择的机会,也为社交网站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通 [13]俞琰,邱广华,李珊.社交网站交互模式分析[J】.情报学 过我们的分析,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仍 报,20l2,31(2):213—224. 十分可观,但在网站不断追求发展开发更多应用的同时, [14】赵艳。尹江华.SNS网站的传播特征及影响[J].传媒, 对于用户的粘度降低直接导致了活跃用户数量的缓慢减少, 2011,(9):57—58. 而越来越大众化的蓬勃发展也使得社交网站的道路越发偏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 :::::::::: (上接第77页) [4]成晓东.以“读书诗”劝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90—93. 参考文献 [5]谢蓉,金武刚.高校图书馆如何推广手机阅读——基于对在校 [1]北京大学图书馆[EB].http..∥www.1ib.pku.edu.c./port,a/in- 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调查结果[J].图书情报工作,2011,(7): dex.j印,2012—06—05. 20—23. [2]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EB].http:∥lib.nwnu.edu.en/books/ [6]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EB].http.#hxlib.nj肌.edu.∞/ /xl/ n ̄index.asp。2012一O6一I1. page1.html,2012—06一l8. [3]张眷景,高春玲。楼向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推广[J]. [7]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博文[EB】.http:∥ .1ib.pku.edu.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1):15—2o. cn。2012—06—18.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 一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