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O9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2013 第42卷第5期 Journal of 1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1.42 No.5 浅探“胡床"“绳床"的形制与外来文明 ——兼及“交床"“交椅” 闫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胡床、绳床均是外来的坐具,也是传统文献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名物,毫无疑问,这两种坐具在中国 的发展有漫长的历史。但今各字典辞书中对其解释得比较含混模糊。本文拟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胡床、 绳床与外来文明结合起来予以探讨.试图勾勒出胡床绳床等坐具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胡床;交床;太师椅;绳椅 [中图分类号]:I 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3)05-0059-06 “胡床”这一名物在传世文献中出现频率极高, 宫中“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脚坐。”至于它的 《汉语大词典》将“胡床”释为“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 名字前面冠以“胡”字,则是为了强调这种家具是由 坐具,又称交床。”同时又释“绳床”为“一种可以折叠 西北域外传来。 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 胡床的具体形制,文献中有过记载,梁庾肩吾 床’‘交床’。”实际上,胡床与绳床并非一物,二者在 《咏胡床应教》诗:“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 历史文献中的含义需要加以澄清辨明。 形已正,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初征。何 早在1500年前的埃及,胡床已是上流社会象征 如淄馆下,淹留奉盛明。”这首诗实际上对胡床的来 身份高贵的坐具[1]。胡床传人中国的路线没有详细 源、形制、用途均作了说明,其中“足欹形已正,文斜 记载,但研究者们基本都认为是通过北非、中亚,大 体自平”二句,正是胡床的形体特征,说明它与一般 约在东汉末年,经由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到我国。《后 的四足直立的传统卧床不同,必须四足交叉斜置时 汉书・五行志一》说:“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 床体才能平稳。 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胡床的实物至今未有考古出土,但在近年的考 这说明至少在东汉灵帝在位时,胡床已经作为比较 古新发现中,已经获得了较可靠的形象资料,敦煌莫 时尚的域外坐具输人中原,为当时上流社会所青睐。 高窟第420窟的隋代“商人遇盗”壁画中,可以看到 在胡床传人中国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的坐具,通 胡床的图像,这幅画绘在窟顶南部,画面左侧丛山 常是席地而坐或在床上双足后屈的方式。卧具床榻 中,坐有一个披甲戴胄、手按长刀的武士,其后环卫 不仅仅是置于室内用于躺下睡眠的卧具,还可以用 着另一些披甲的武士,坐者似为首领,他所坐的正是 来坐、卧乃至办公、授徒、会客、宴饮等多种功能。 一张胡床,坐姿就是“踞”(据)坐,即臀部置于床面, 《释名》释“床”日:“人所坐、卧日床。床,装也,所以 而双腿垂于地面。 自装载也。”但从域外传来的新式坐具“胡床”与传统 目前我们能够查阅的文献中所记载的胡床,大 的睡眠卧榻有本质区别L2]5 ,可以陈设于室内外等 多为单人胡床。然而南北朝时期为了同时满足坐卧 多种场合。从坐姿上也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坐 的需求,社会生活中应该已经出现了双人胡床。敦 姿,一般用动词“据”(或“踞”),也就是下垂双腿,双 煌莫高窟北魏257窟,西壁北段的“须摩提女因缘” 足着地。《梁书・侯景传》记载,侯景乱梁以后,在 故事画,有一幅画面描述须摩提女登高楼执香炉请 [收稿日期]2013—07—13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752)“《事林广记》中的元代名物与民族文化交融之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闰艳(1970一),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 59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佛,其中汉式阙下有一双人连坐的坐具即是双人胡 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 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绦,使之可坐。足 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 以其足交,故日交床。”[7]卷2 驼 唐代民族融合空前 高涨,不再讳言“胡”字,胡床的名称又被恢复使用, 床 3]7。。这种双人胡床大概是当时实际坐具的写 照。 唐诗中颇多用例,如崔融《从军行》诗:“依稀蜀杖迷 新竹,仿佛胡床识故桑。”王维《登楼歌》诗:“舍人下 兮青宫,据胡床兮书空。”李颀《赠张旭》诗:“露顶据 胡床,长叫三五声。” 一 综上,胡床也称作交床,是一种没有靠背,开合 方便的折叠坐具,以斜足交叉为支撑,坐面用绳或丝 绦编穿固定,与当今使用的轻便折叠凳十分相似,北 京俗语称之为“马扎儿”。 图2莫高窟257窟双人连坐胡床 1973年陕西三原县发掘的唐代淮安靖王李寿 墓葬 ]71 。,其墓中石椁的内壁线雕,使我们可以更 加明确它的具体形制。其中有一幅刻上中下3列共 18名穿长裙的女侍,手中各捧席、案、凭几及扇、麈 尾等用具,在第3列左侧的第2名侍女手上,捧着一 张胡床 ,画面上正好刻画出胡床侧面的正视图,可 以看清胡床和其下交叉的床足,还可看清足端前后 施横木的顶端以及床面向下微垂的绳绦,两端还装 饰着短短的流苏。 图3唐李寿墓石椁内雕像 隋代以后,出于避忌原因,胡床改称交床。唐太 宗李世民曾说:“隋炀帝性好猜防,去信邪道,大忌胡 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6]都 宋程大 昌《演繁露・交床》也说:“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 “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高祖意 在忌胡。” 实际上,交床之名应该是源于其足部相交的结 构。宋陶觳《清异录・逍遥座》介绍胡床说:“胡床施 转关以交足,穿遍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元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时也对交床的构造作过 细致的描述,他说:“交床以木交午为足,足前后皆施 ・ 60 ・ 由于东汉以来上层社会的使用与示范,魏晋以 来胡床开始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场面。根据史 料,择要举例如下: 在战场和阵地上使用频繁。杨泓先生《魏晋南 北朝将领在战场上的轻便坐具——胡床》一文论述 非常详赡 ]2 。将帅们喜欢坐在胡床上指挥战斗。 如公元211年,曹操西征,大军自潼关北渡,突然遭 到马超的袭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 传》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 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邰等见事急,共引公入 船。”可见曹操是坐在胡床上指挥军队过河的。前凉 谢艾与敌将麻秋对阵时,麻秋派军追击乘坐轺车的 谢艾,谢艾处境危急,“左战帅李伟劝艾乘马,艾不 从,乃下车踞胡床,指麾处分。”[。]卷。 ’张轨传‘附张重华传’,2242 由于战场环境艰苦,有的将军甚至凭依胡床而 眠,据《旧五代史・郭崇韬列传》载,为了保卫杨刘 城,郭崇韬率兵在博州东岸昼夜不停地立栅抵挡敌 军,没有办法睡安稳觉,后来“崇韬于葭苇问据胡床 假寝,觉裤中冷,左右视之,乃蛇也。”到了清代这个 传统仍有承续,清邵廷采《东南纪事》卷十二亦载台 湾后提督平远伯吴淑指挥作战时,“会霖雨墙坏,淑 挥左右使避,自据胡床寝,竟压死。” 胡床在讲究舒适的南北朝宫廷中也十分盛行。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使舍人温子升敕致高欢, “子升逡巡未敢作。帝据胡床,拔剑作 色。”[ ]卷 t神武帝纪下 受宫廷风气的影响,一般的富贵 人家也以用胡床为风尚。据《晋书・五行志上》记 载:“泰始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架,及为羌煮貊 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 胡床轻巧可以随意安放和使用的优点一直被人 们看重。如曹魏时裴潜“为兖州时,尝作一胡床,及 第5期 闰艳/浅探“胡床 绳床”的形制与外来文明——兼及“交床 交椅” 其去也,留以挂柱”[ ]卷。。,裴措传.注引 魏略’’ ”。唐诗人李 料中关于交椅的来源的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 白《寄上吴王三首》诗也有:“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 床。”《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五《服饰部四》“胡床”条 引《郭子》日:“谢万尝诣王恬,既至坐少时,恬便人 第一种说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提出的, 他认为这种太师椅是在绍兴初年由梁仲谟改进而成 的,他在《挥麈录》卷三记载:“绍兴初,梁仲谟汝嘉尹 临安。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在焉。有据胡床而假 内,沐头散发而出,既不复坐,乃踞坐于胡床,在于中 庭晒头,神色上了无惭怍相对,于是而还。”《太平御 览》卷五八三引《语林》:“谢镇西着紫罗襦,据胡床, 在大市佛图门楼上,弹琵琶作大道曲。”出外旅行时, 人们喜欢将胡床作为便携式坐具,将其置于车、船之 寐者,旁观笑之。又一人云:‘近见一交椅,样甚佳, 颇便于此。’仲谟请之,其说云:‘用木为荷叶,且以一 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仲谟云:‘当试为 诸公制之。’又明日入朝,则凡在坐客,各一张易其旧 上。《南齐书・刘辙传》载刘谳身体纤瘦矮小,“游诣 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羲之路遇已经十分显贵的 桓伊,请其吹笛,桓“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 调。”《南齐书・苟伯玉传》:“(张)景真白服乘画舴 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此外,胡床还广泛地 用于狩猎、竟射等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此不一一列 举。 轻便的胡床使妇女们从传统的跪坐姿态中解放 出来。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妇女使用胡床的记载。 《隋书・尔朱敞传》记他出逃后,“遂入一村,见长孙 氏媪踞胡床而坐,敞再拜求哀,长孙氏愍之,藏于复 壁。”同书《郑善果母传》:“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 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鄣后 察之。” 贵族们为了体现奢华的生活品质和气派,喜欢 用金银等高档材料来制作和装饰胡床,据陆游《老学 庵笔记》卷七载:“成都江渎庙北壁外,画美髯一丈 夫,据银胡床坐,从者甚众。”《宋史・吴迥列传》载: “朝廷以金饰胡床及金汲器赐喃厮罗”。《蒙鞑备录》 载成吉思汗“所坐乃金裹龙头胡床,国王者问有用银 处,以此为别。”与这些昂贵材料修饰的胡床相比,没 有经过修饰的胡床称为“素胡床”,据《宋史・曹彬 传》载,曹彬为官清廉,有一次与众人坐在野外时,有 人给他送信,别人把他指给送信人,送信人不信,笑 着说:“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这说明当时的官员大多是不坐无装饰的素胡床的。 宋高原在《事物纪原》卷八“舟车帏幄部”下“胡 床”条称胡床即“今交椅是也”,然而此处的“交椅”跟 上文提及的交床、胡床所指是否完全同一? 今按,交椅不同于两汉以来流行的胡床(交床)。 从形制、制作和使用规格而言,交椅都要高于传统的 胡床。宋代人将这种当时新出现的坐具,称为交椅、 校椅或太师椅,实际上是在胡床原有样式基础上的 改进版,是一种有靠背,有椅圈的新式坐具。宋代史 者矣。其上所合施之物,悉备焉。莫不叹伏而谢之。 今达宦者皆用之,盖始于此。” 第二种说法是比王明清时代稍晚的宋代文人张 端义提出的,他在其《贵耳集》卷下日:“今之校椅,古 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 师垣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 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 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今诸郡守卒 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椅,非古 制也。” 文中的“校椅”即交椅,“栲栳”《集韵・皓韵》: “栳,栲栳,柳器。”本义为柳条或竹篾编成的圆形盛 物器具,三面封围,一面开放,今南方方言中称其为 笆斗。此处指圆形的椅圈,“秦师垣”即曾任南宋宰 相的秦桧,因他做过太师一职,所以称其坐过的这种 荷叶托首的椅子为太师椅。文中说佞臣吴渊看见秦 桧坐在椅子上仰头时头巾常常坠落。为了讨好秦 桧,便命工匠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安在秦桧等人的 椅圈上,可供仰首寝息。太师椅就这样创造出来,这 种托首的功能相当于现代汽车、飞机靠椅上的头枕。 今按,秦桧生活的时代与梁仲谟基本是一致的, 可以推测太师椅出现在绍兴初年应该是大致准确 的。而且据南宋文学家岳珂《程史》卷七“优伶诙语” 条云:奸相秦桧有次宴请宾客时,席间有个参军走到 秦桧面前吹捧其“功德”,秦桧一时高兴,就命身边伶 人赐其坐荷叶交椅。参军受宠若惊,在拱揖就坐时, 因举止失措,忽坠其幞头,露出了髻环。伶人即问参 军这是什么髻环,参军回答是:“二圣环”。伶人一 听,便一语双关地对参军说:“尔但坐太师交椅,请取 银绢例物,此环(还)掉脑后可耶?”一坐失色,桧怒。 明日下伶于狱,有死者。 这里伶人为参军准备的坐具“荷叶交椅”,也称 “太师交椅”,与《贵耳集》中提到的带有荷叶托首的 交椅是一致的。可见太师椅的命名与使用者秦桧的 官职之间很可能会有关联。 ・ 6】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有关宋代交椅的形式,陈增弼先生在《太师椅 考》一文中认为,椅子在宋代基本定型,成为室内的 主要坐具。宋代的交椅或太师椅比前代的胡床结构 复杂,舒适度也大为增加,加上了靠背、脚踏,在造型 和功能上已具备了椅子的特性[1。]8 。上世纪9O年 代,山西省高平县西李门村新发现了一处金代乐舞 杂剧石刻[13]。。 ,杂剧图刻在光滑的石灰石上,共有 lO人,形态十分逼真。从摹本图中可以清晰地看 出,第6人坐于“胡床”之上,右手端酒碗,左臂搭在 扶手上,右脚踏地,左脚搭于右腿上,正在观看面前 的乐舞表演。图中虽看不到荷叶托首,但胡床上有 扶手却是很明显的事实,然而由于这种交椅结构复 杂,又不太坚固,没有被广泛推广,到了元代这种带 荷叶托首的交椅就基本消失了[1 j8 。 图4金人乐舞图摹本 明代人常把圈椅称为太师椅。圈椅最突出的特 点是有一个圆形的椅圈,这是受宋代圆形搭脑型交 椅的影响和启迪而创造出来的。明沈德符《万历野 获编・玩具物带入号》:“椅之杯椿联前者,名太师 椅。”故称大圈椅为太师椅。“栖椿联前者”就是指圆 形的椅圈,也就是“栲栳样”。事实上,圈椅和交椅完 全不同,前者是框架固定结构,后者是可开可合的折 叠结构,两者造型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清人李斗《扬 州画舫录》中的《工段营造录》说:“椅有圈椅、靠背、 太师、鬼子诸式。”这里把太师椅与圈椅并提,可见二 者互相区别。因此明代的太师椅和宋代的太师椅虽 然名称一致,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继承的关系。 清代以来,太师椅这一名称仍为人们和工匠所 沿用,但这种带扶手的太师椅与宋代的太师椅已不 是一个概念了。它既不是宋人创造的带荷叶托首的 交椅,也不是明人所用的圈椅,而是一种风格稳重、 尺寸稍大的扶手椅。太师椅通常做工精致,外形考 究。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 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可以充分显示主人 的地位与身份,体现主人的品味和情趣,因此太师椅 常被放置在客厅的重要位置。 ・ 62 ・ 但明代人们还保持着胡床的称呼和认识,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卷一二》中有竹编的胡床形象,这 个胡床不但有靠背和扶手,靠背上还有首靠,足下有 脚踏,是非常舒服的坐具。实际上这种规格比较大 的胡床作用相当于今日的躺椅。如清陆圻《纤言・ 中篇》载崇祯的太子在李自成撤出长安后,逃亡到金 华,督营卢九德在夜里将太子送人狱中,“时太子已 醉,狱中有胡床,睡其上。”如果胡床不够大,一个成 年男子睡在其上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交床,“绳床”一词在文献中也常见,如孟浩 然《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诗云:“石室无人到,绳 床见虎眠。”古人常将胡床交床与绳床视为一物。宋 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四:“今之交床,……唐穆宗长 庆二年十二月,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则又名 ‘绳床’矣。”宋王观国《学林・绳床》:“绳床者,以绳 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今《汉语大词 典》亦将胡床、交床与绳床混为一谈,认为“绳床”是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 而成。又称‘胡床’‘交床’。” 今人暨远志先生认为,胡床与绳床是两种不同 的坐具,绳床主要出现在中唐以后口]7。。我们认为, 暨先生的观点基本是正确的,绳床虽也是外来坐具, 但它与东汉以来传人的胡床并非一物,长期以来人 们习惯于将来自于外域的事物前面加“胡”以命名, 于是将其混同为胡床。从形制上而言,绳床与能够 交叉折叠的胡床有很大的不同。 绳床的原型应是起源于西方的高脚靠背椅子, 确切说起源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一带。这种椅子 在汉代沿丝绸之路曾传到我国。本世纪初斯坦因就 在新疆和田的尼雅古城发掘到一把汉代木椅[143。 然而绳床真正传入中国并被接受,是在南北朝时期, 当时印度佛教造像如犍陀罗式雕像中出现了垂脚而 坐的佛像,后来更出现了坐高脚靠背椅讲述佛法的 佛像。这种形式的佛像传人我国后,很快在中国风 行起来。从敦煌石窟塑像、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 多垂脚而坐的形象,西魏285窟塑像就是坐在一张 高脚靠背椅上,禅僧微合二目作禅定状。敦煌唐 196窟壁画也是僧人很安静地双手合十坐在带扶手 的靠背椅上。 绳床随佛教来到中原,从文献上看主要用途是 供僧人静坐修禅。如《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延 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故泉源上,坐绳床,烧安息香, 咒愿数百言。”打坐是僧人修行的常态,很多僧人为 此将绳床作为随身的工具。据《高僧传・神异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了。如日本人唐高僧圆仁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 838年)至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在华十年 问用汉文写成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已有数 例。如: 相公看僧事毕,即于寺里蹲踞大椅上,被担而 去。(卷一,开成三年十一月八日,64页) Bagger,1980. [2] 杨泓.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M].中华书局, 2007. [3] 暨远志.胡床杂考——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J]. 考古与文物,2004(4). [4]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J].文物, 1974(9). 其影及所持《法华经》及三昧行法并证得三昧坐 处大椅子并今见在。(卷三,开成五年七月四日,311 —[5] 何正璜.话说唐李寿石椁[J].美术。1982(1). [63 (唐)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元)胡三省,音注.标 312页) 这两个例子均比《汉语大词典》所举关于“椅” 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中华书局,1956. “椅子”的两个用例早1个多世纪 ]s2 s。《太平广 [83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文物出版社, 记》引《王氏见闻》记僖宗时胡翱为人放荡不羁,到别 1985. 人家做客时不辞而别,主人“但见双椅间遗不洁”云 [9] (唐)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 云。文中的“椅”字已经指坐具了。所以,“椅子”称 [103 (唐)李百药.北齐书[M].中华书局.1972. 呼的变化轨迹也许应该是这样;绳床一倚床一倚子 [11] (晋)陈寿.三国志[M].(宋)裴松之。注.中华书 一椅子。这种名称的变化轨迹说明中国的椅子发展 局,1959. [12] 陈增弼.太师椅考[J].文物,1983(8). 到唐代晚期已相当成熟,五代时在上层社会开始广 [13] 景李虎,王福才.延保全.金代乐舞杂剧石刻的新发 泛推普开来,这从《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清楚地看 现[J].文物,1991(12). 到。 4] 黄正建.唐代的椅子与绳床[J].文物,1990(7).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胡床与绳床在 5] 佛说尊上经[M].大正藏本. 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无论材质和形制如何发 6] 中阿含经[M].大正藏本. 生变化,它作为外来物质文明的成果传人中原的初 7] (唐)释义净.南海寄归内传[M].大正藏本. 始身份都是不能被忽略的,它们自身就是中西方的 8] 翁同文.中国坐椅起源与丝路交通[J].台湾历史博 文化交流的直接参与者。 物馆馆刊。1981. [参考文献] [19] 暨远志.绳床与相关问题考[J].考古与文物, 2004(2). [1] Ole Wanscher.SellaCurulis:The Folding Stool,an [2O] 董志翘.说“椅”、“椅子”[J].语文建设,1999(3). Ancient Symbol of Dignity[M].Rosenkilde and On Hu Chuang,Rope Bed and Alien Civilization ——So on Jiao Chuang and Jiao Yi YAN 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China 010022) Abstract:Hu Chuang,Rope bed are all alien sitting appliance.They appear frequently in traditional literature.Undoubtedly,these two sitting applianc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But the explana- tions of them in dictionaries are quite ambiguous.Combining archeological evidence and literature,this pa— per tries to connect H u Chuang and Rope Bed with alien civilization and sketch the history of Hu Chuang and Rope Bed. Key words:Hu Chuang;Jiao Chuang;Taishiyi;Rope Bed 【责任编辑阿茹汉】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