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小南在活动的过程中对诗人岑参产生了兴趣,于是找了他的其他诗作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②,岂能愁见轮台③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①轮台: 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开篇,间接写出了旅程的艰苦,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三、四两句写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

C.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之意为豪放之情。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2.亭,谐音“停”,古人常在亭边送别,如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因此送别诗常抒发惜别哀婉之情。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承担青春使命”首先要树立爱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这次主题实践学习活动中,有同学对杜甫的经典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产生了疑问,请你来帮他解答。

3.这首诗先叙事描写,后进行_________(表达方式)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情感。4.完成诗歌鉴赏表格。

答案第1页,共10页

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内容 鉴赏 八月里秋已深,狂风怒号,狂风号,卷我屋上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在家国古诗朗诵活动中,小州选了一首古诗来探究诗人情怀,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①__________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①_____________ 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注释]①勤王:尽力于王事。

(1)诗的一、二两联从“闻说”落笔,于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环境恶劣。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咏,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对生活热爱的一种民俗活动方式。学习《诗经》让我们得以一探古人的生活面貌,小文搜集了以下诗句,希望带领同学们走近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

瞻彼淇①奥,绿竹猗猗。有匪②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③,赫兮咺兮④。有匪君子,终不可谖⑤兮。

(《诗经·卫风·洪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黄,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⑦。

(《诗经·小雅·鹿鸣》)

①淇:①匪:①瑟:【注释】淇水,奥(yù):水岸深曲处。有文采的样子。仪容庄重。侧(xiàn);神态威严的样子。①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的样子。①谖:忘记。①承筐是将:指献上礼品。①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答案第2页,共10页

6.小语朗诵《淇奥》一诗,她认为此诗与《蒹葭》一样,都描绘了一个令人执着、无法忘怀的角色,所以应该使用悲戚哀婉的背景音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7.小文在赏读时有些疑惑,《鹿鸣》为什么与《关雎》一样,都要先写周边环境,再写自身行为。请你结合《鹿鸣》的内容为他解答。 8.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后人解诗通常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训学生做学问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使得诗篇原本的意义逐渐模糊。你是否赞同这样的写诗、解诗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9.“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在选择表现诗歌的艺术形式时,小语和小文产生了分歧。请你加入讨论,完成对话。 小语:我们组选的诗歌是《式微》,我认为这首诗非常适合演唱,因为它的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说明):_____。 小文:这首诗歌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冲突强烈,我认为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会更好。我:我认为也可以用_____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因为_____。 10.活动将开设杜甫诗歌系列讲座,请参与讲座“《登高》:低回的咏叹”的准备过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①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②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③,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渚:水中小块陆地。①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①繁霜鬓:白了很多头发。 准备讲座时,同学们查找了“知网”的相关资料,得到以下搜索结果。你会选择下载哪一篇文章(每篇文章收费皆为2元)?请说明理由。 序篇名 号 新湘1 毛泽东手书杜甫《登高》 毛泽东 2019—09—16 评论 131 作者 刊名 发表时间 引 补下载 享 分答案第3页,共10页

名作2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 杨秋荣 2015—11—01 4 欣赏 北方2020—10—30 王顺 音乐 中学4 《登高》:哀歌声中再无梦 张克中 语文教学 海外5 杜甫《登高》意象英译研究 张伟红 英语 中学6 围绕关键任务有效理解诗歌 夏宇 语文教学 从两首登临诗看杜甫的生命7 意识——以《登高》与《登岳阳楼》为例 从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再谈杜8 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11.阅读先秦经典,能让我们跨越时空,辗转于东周的大地上,增广见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 1501 杜甫:3 登高 16 2020—08—05 199 2020—04—23 290 2019—09—05 2 362 教育雷丽丽 现代化 名作高天霞 欣赏 2017—01—01 1175 2018—04—23 2 1163 批注:【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鸟求偶联想到君 子淑女必成佳偶,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诗中加点字“流”“采”“芼”三个字,写出了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态。 【3】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生动形象。 【4】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回环咏唱,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 答案第4页,共10页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 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以上是明明对《关雎》的批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请将其中的一处错误进行纠正(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分句即可)。 错误的一处是( ),我的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补全【2】【4】中的缺漏之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组成员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辑录了以下两首诗,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卡。 【甲】 明月楼 [唐]杨汉公①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注释】①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因受党争牵连,外任湖州刺史,受屈忧谗郁郁不乐。 【乙】 莫干山 [清]周庆云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 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 “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任务卡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上面两首诗歌充满画面感,都适合进行镜头拍摄,请你根据表格中景别的介绍,为两首诗分别选择合适的景别,并结合诗歌的具体画面说明理由。 景别 适合场景 【甲】明月楼 【乙】莫干山 答案第5页,共10页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A.远景 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B.全景 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 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C.特写 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1)我选____项景(2)我选____项景别,因为:_________ 别,因为:________ 赏析评(3)请对【乙】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_________ 点 13.班级拟开展杜甫爱国诗专题朗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任务。 (一)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的符号标记1.停连:“/”一般短停顿;“//” 答案第6页,共10页

长停顿;“︵”连起来读(忽略标点)。 2.重音:“。”轻读;“·”重读;“—”尾音拖长。 3.语调:“①”升调;“①”降调。 (1)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最为关键。请为三首诗选择最为恰当的感情基调。 备选感情基调:惆怅 激越 明快 忧郁 豪壮 凄凉 悲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2)适当的标注有助于朗诵的表情达意。请从划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材料四中的朗读符号进行标注。(不少于两种符号)

(3)本场杜甫爱国诗词专题朗诵会请你主持,请你为本活动拟写一段结束语。(50字左右) 14.在“童心向党·探索红色密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面的材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我们发现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红三角”地区的韶关,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突围来到粤赣边境的北山、梅岭、油山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打了3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在南雄的梅岭一带开展游击战期间,陈毅军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宋人陆游绝笔诗《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与《梅岭三章》中哪一句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最相似,请用正楷抄下来。

(2)作为华夏后人,我们应该从《梅岭三章》的诗句中汲取我国革命家的哪些精神财富?

答案第7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A 2.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李副使将远赴碛西,诗歌点明了旅程的艰苦,但诗人用“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又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本诗抒发了诗人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因而这首诗颇显“另类”。(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3. 议论、抒情 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 4. “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的焦急和痛惜,为下文做铺垫。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了下来。

5.(1) 气候寒冷 路途遥远

(2)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辞路途遥远艰苦,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6.不同意,此诗的描绘出河边生有绿竹的清新环境;描写了眼前一个文采斐然,气度端正威仪的男子;表现出旁观者对这位君子的敬仰与赞美。与《蒹葭》中苦苦追寻,求之不得的状态不相符合;我认为应该用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 7.这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自然引出下文对宴请宾客,其乐融融场景的描写。 8.同意,写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绪,在表达当前情绪时,自然可以引用一些符合情绪的诗句来帮助诗人传递思想,而不需要全篇挪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诗文原句的理解也会产生转变,使诗歌的意义承载范围扩大,增添诗歌的活力。 不同意,解诗时一定要对整首诗进行推敲,否则无法知晓作者原意,久而久之诗歌的内涵都被曲解,不利于诗歌的传播与教学。同时这种写诗方式也会让他人对你的作品产生误解,无法准确地感受到你想表达的情感。

9. “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方法,语言凝练回环、意蕴深远,富

答案第8页,共10页

有音乐美 绘画 “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的画面感极强

10.示例一:选择《毛泽东手书杜甫〈登高〉》一文,可以在欣赏毛泽东独具特色的豪放书风的同时,感悟杜甫诗歌的阔达境界。

示例二:选择《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可以纠正人们对杜甫这首诗的误读情况,并了解作者对该诗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新的启示。 11.(1) 【1】 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 (2) 【2】采摘荇菜时勤劳的 【4】重章叠唱

12. 示例:A 诗人从登明月楼所望写起,庄严高耸的吴兴城楼像荡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彩绘华丽的游船往来溪中,门垂竹帘的屋舍林立溪上,处处相通。抬头遥望天上月亮,月光皎洁,玉楼与水面波光交相辉映,宛若水晶宫殿一般,场面开阔,气势宏大。 或B:诗人从登明月楼所望写起,描绘了吴兴郡城的全貌。庄严高耸的吴兴城楼像荡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彩绘华丽的游船往来溪中。月光皎洁,玉楼与水面波光交相辉映,宛若水晶宫殿一般。诗人登明月楼而感到身在“玉楼”“水晶宫”,表达自己纯正洁白,不以贬谪外任牵怀的自信和豁达。 B 诗人着重展现莫干山全貌。山上楼阁耸立,参差挺立,掩映在烟雾、丛林中。山中泉水汩汩流淌,飞瀑向下倾泻,十分壮观,四周的山色在青翠的竹林的层染下显得绿意盎然,表达诗人对莫干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飞”字尽显水流速度之快,给人以瀑布水花四溅、震耳欲聋之感,凸显山泉瀑布的动态,表达作者对瀑布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13.(1) 能体现基本的情感基调即可。三首诗分别为:悲伤(忧郁、凄凉); 明快; 忧郁(惆怅)。

(2)答案不统一,停顿能显示清晰的语意,上下句形成相对匀称和谐的节奏感;重音能够突出强调的语意和作者的情感;语调能形成起伏顿挫。 ①,浑欲①/不胜—簪示例1:白头/搔更短。① .....示例2:即从巴峡/穿巫峡①,便下襄阳/向洛阳。① ....

①,长使英雄①/泪—满—襟示例3:出师未捷①/身先死。①。 ........

(3)示例:同学们,本次杜甫爱国诗词专题朗诵会就要结束了,在大家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即便时隔一千多年,我们仍能从中体会杜甫的拳拳爱国心,逝去的是历史,不灭的是精神,让我们从现在起读经典,润人生,做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的传承者吧。

答案第9页,共10页

14.(1)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2)答: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勇往直前,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11页,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