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的基本要素和过程

来源:伴沃教育
高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的基本要素和过程

我认为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的基本要素: 1、必须体现课程标准和理念 。 2、必须呈现教材的内容。

3、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教学流程舒畅。

4、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既要呈现知识,又要促进能力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6、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7、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8、恰当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泼多样的呈现教学内容、 情境等。

9、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板书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11、导入合理,善于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经过以下过程: 1、教学目标分析;

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中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 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三角形三边 关系的感性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有 3 条边、3 个顶点、3 个角,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知识,为进 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性——“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 知识上的准备。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 形, ,但是对于“任意的 3 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 却没有任何经验。 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 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抽象成图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学生以上的认知起点展开的。 教学中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有的学生摆不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合理的猜 想、积极的验证,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最后 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释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既巩固了新学知识,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