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枣核

来源:伴沃教育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王敏捷 时间 2012、9、12 课题 6、《枣 核》 地点 课时 初二办公室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召集人 科 任 教 师 孟凡强 知识与能力:感知作品主要内容,感受作品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体察人物思乡恋土的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重点: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难点:作品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10分钟左右)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中心意思? 3、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说说围绕枣核写了几件事?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4、旧时同窗还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 5、找出能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体会其妙处所在 ? 6、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悬念、线索)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20分钟左右) 1、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2、文章的最后一节。(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4、主要有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5、找出能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 (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生”,为了试种。 (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 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 6、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讨论补充记录 1

教 学 过 程 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第二表现在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四、小结 在本文中,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是寄托在枣核这一平凡的实物上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呢? 明确:重大的题材可以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也可以另辟蹊径,用小文章来反映,从而以小见大。 讨论补充记录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1、下面所概述的中心意思.哪一项最恰当?( ) A、说明“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B、通过枣核的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并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而更想念的是伟大的祖国。 C、说明了年纪越大,越思念家乡,思念北京。 2.、判断正误. (1)本文的作者是萧乾,线索是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 , (2)文章最后一段:“改了国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 (3)“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是迷惑人的意思。( ) (4)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朴实。( ) 3.、简答: (1)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里“劈头就问”表达了美籍华人的什么心情?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有什么表达效果? 六、课外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精巧的结构 板书 枣 核 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 巧用陪衬法和比较法 设计 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 语言质朴又富有抒情色彩 议枣核——民族之情(点明主题) 教 学 反 思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