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操作规程的改进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l1月第17卷第l1期 ・855・ ・基础护理・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操作规程的改进 陈文琪 严冬梅 赵佩瑚 王琴 (1.江苏省南通市通济医院护理部;2.江苏省南通市卫生局医政科,江苏南通226OO5) 关键词 卧床病人 中图分类号:R472 床单更换法 文献标识码:B 护理 文章编号:1002.6975(ZCXr2)11-0855-02 卧床病人的床单更换法,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 操作 』,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得较多的操作之 一。为了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近年来, 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对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操作规程 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后的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操作规程 1.1物品准备 除按基础护理学上的要求在护理车上放清洁的 大单、中单各一条,枕套一个,外加湿布套的床刷一 把外,将被套改为:套好清洁被套的棉被一条,折叠 方法是:棉被的左侧边向下折20 em,右侧边向上翻 和左侧折边平,然后再叠成S形放于护理车上。 1.2操作流程 将备齐用物后的护理车推至病人床边,向病人 热情解释并关闭门窗,如室内有空调则先调节合适 的室温后,按原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的要求铺好床基、 橡皮单及中单,接着是改进的方法:把清洁的盖被放 在离床头约15(3In处(盖住病人的双肩)拉向床尾, 折边平床沿一将向上反折的一面拉开盖在病人的身 上,把左侧床尾的被子塞于垫下一护士转到病床的 右侧一将病人平卧于床的中间一在干净的盖被下把 脏被向外反转拉出,并置于护理车的下层一把干净 盖被右侧边向下折成被筒,折边与床沿平一把右侧 床尾的被子塞于垫下,再按基础护理学的操作规程 将余下的操作步骤完成。 2讨论 2.1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笔者随机抽lO名护士进行时间测试,每人先按 原操作程序完成一次操作,再按改进后的操作程序 完成一次操作,分别记时。结果:原操作的平均时问 为7 rain 12 s,改进后操作的平均时间为4 rain 50 s。 作者简介:陈文琪(1961一),女,江苏海安,大专,主管护 师,护理部副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 t=6.32,P<0.00l。改进后的操作比原操作省力、 节时,深受护士的欢迎。 2.2有效地保证卧床病人的心理需求 笔者对260名卧床患者(其中内科84人,普外 科103人,妇产科52人,肿瘤科21人)就两种方法 进行了问卷调查,除5%的患者认为无所谓外,95% 的患者认为改进后的方法更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 需要,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笔者还就这两种方 法调查了120名护士,全部认为改进后的方法减轻 了护士的体力,减少了在病人身上的操作时问,护士 在操作的全过程中可以以更充沛的精力与病人进行 交流及观察病情。 2.3有效地减少护理操作给卧床病人带来的不适 一些卧床病人带有引流管,在病人身上频繁地 牵拉可引起引流管的移动,造成病人的疼痛,甚至会 使管道脱落引起严重后果,改进后的操作方法减少 了操作步骤,避免了在病人身上套被时牵拉而引起 不适等。 2.4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 2.4.1减少空气污染。为防止扫床时的灰尘飞扬, 污染病房的空气,平时护士进行晨问护理时,必须湿 式扫床。而卧床病人更换被套的原操作法是在病人 身上把棉胎三折从脏被套中拉出,这时灰尘比刷床 时更大,更易污染病房的空气。为比较二种更换被 套方法对空气污染的程度,我们在扫床前对各病室 用紫外线照射30 min,进行空气消毒后立即用五个 平板分东、西、南、北、中作空气采样。操作结束后用 同法作空气采样,结果(附表)。 附表二种不同方法更换被套空气培养菌落数对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56・ 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1 筮!!鲞筮!!塑 从附表可见,操作前空气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并发症的发生。 I:1.16。P>0.05。而用两种不同方法操作后的空 2.5有效地按等级医院的标准进行护理管理 气质量的差异有显著意义,t=4.76,P<0.05。说明 等级医院评审细则中明确规定,二级医院的每床 原操作法在拉棉胎时极易造成空气污染。 单元设施标准为:每床应配备被絮2.5条。因此二级医 2.4.2避免病人受凉。原操作中将清洁被套铺于 院IA ̄ I-_的病房应有足够的备用数用于更换。而设有中 盖被上,将棉胎在污染被套内竖折叠三折后再按扇 心被服供应库的医院,更是棉胎消毒、套被一条龙服务, 形横折三折于床尾。此时病人的身上只盖了四层 无需再在病床上套被,改进后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布,在冬天,特别是没有暖气设备的中、小型医院,病 参考文献 人难免不受凉,而长期卧床的病人因各种原因抵抗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0 力低下,更易因受凉而引起并发症。改进后的操作, _lO1. 使病人始终盖在被子中,即使是向外反转拉出脏棉 2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被也是在盖被内进行,因此可以避免受凉,防止各种 21301.126 128. (收稿日期l2002.05.15) 小儿静脉给药实际量与医嘱用量差异的 原因分析与对策 杨黎星 (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输液室,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静脉输液d,JI,药量 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02)11.O856.-O2 小儿静脉输液由于年龄与体重的不同所给药物 1.2患儿及家长配合欠佳 剂量也各不相同,且总用药量相对较少。护士操作 患儿输液时哭闹、烦躁不安,易使针头脱出静 时,对正确抽取水剂及溶解后粉剂类药物的剂量较 脉,而家长又心疼孩子再扎针的痛苦,因此拒绝输入 为重视,而对静脉输液时实际给药量远小于医嘱用 剩下的药液,而造成药液的浪费。 药量这一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关 1.3终止输液过早,残留液量过多 注。现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 在以往的静脉输液工作中。因担心空气进入静 对策。 脉,终止输液常在输液瓶内液体滴至瓶颈处,输液器 1原因 内尚充满液体时拔针,此时终止输液,残留液量过 1.1护士操作不当 多。 静脉输液是一个多环节的操作技能,护士操作 1.3.1输液瓶内残留量检测 笔者在不定期的5 不当造成药液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排气不当或 天中随机抽查了门诊输液室50位患儿输完抗生素 稀释药物时药瓶内注入空气过多,压力过大,引起针 的8O个输液空瓶,测得平均残留液量为8 lnl。 栓与针筒乳头脱开,导致液体外渗等,造成药液的浪 1.3.2一次性输液器内的残留量 测量输液器内 费;其次是一些难溶解的药物,如红霉素、哌拉西林 的残留液体量,使输液器内充满液体,茂非氏滴管内 钠等,由于工作繁忙,为了争取时间,护士往往未等 液面达1/2高度时,测得残留液量为12 lnl。 药物全部溶解就抽吸到输液瓶内,使药瓶内残留量 1.4抗生素小瓶内的残留量 增多。 由于抗生素封口所用的橡皮塞存在沟曲,吸药 时针头较难到达而造成的残留量。笔者抽查50只 作者简介:杨黎星(1962--),女,浙江诸暨,大专,本科在 抽空抗生素的小瓶(其中0.5 g的3o只,1 g的20 读,主管护师,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只),打开瓶塞,用皮试针筒抽取残留液体,平均残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