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预习学案

来源:伴沃教育
七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第 1 课 《 春 》

七年级 班 姓名: 预习目标:

1、会读“蓑”“卖弄”“应和”“黄晕”“抖擞”等词,会写“笠”“朗润”“酝酿”等词,理解“欣欣然”“朗润”“舒活”“花枝招展”等词的含义。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赏析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预习任务: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一、 资料助读:

【知识构建】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的知识网络如下: 特 点: 形散神不散

分 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 意 境: 雄浑或质朴典雅

语 言: 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作家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 扫除文障:

1、大声朗读课文,用“~~~”划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试着抄写在下面。

七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liáo( )亮 涨( )散 ( ) 抖擞( ) hōng( )托 应和( )朗 rùn( ) wǎn( )转 稀疏.( ) 鸟巢( ) 撑伞( ) 黄晕( ) 薄烟( ) 涨起来.....( ) 披着蓑( ) 戴着笠(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三、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语速、语调,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 春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0): 2、本文总体布局是什么结构?

3、第二部分说说这篇课文是通过描绘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的活力和春带给人的希望的?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给每副图加个小标题

4、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并说出好的原因。

答题格式:我认为第 段的 句子写得很美,这句话写出了春天的 ,并且用了 (修辞、表达方式)等方法。

四、拓展积累:与“春”有关的诗句。

五、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