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春》学案及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第一课《春》学案

课组长签字: 家长签字: 授课班级:701 702 授课老师:王新银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应和( ) 黄晕( ) .....liáo( )亮 hōng( )托 朗rùn( ) wǎn( )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

第11课参考答案:

一、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è

zhǎng(涨价) sǎn(零散) yūn(晕车) cáng(捉迷藏) 涨 散 晕 藏 zhàng(涨红了脸) sàn(散步) yùn(黄晕) zàng(宝藏) 3.(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5)朗润 (6)酝酿 (7)一年之计在于春 4、D

5.闹 逼 朗润 烘托 安静 6、(1)朱自清 踪迹 背影

(2)写景抒情 江南 对春天的赞美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 一)

1、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

1.好像 没有 不能删去。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2、(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像母亲的手”,这里写春风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

(3)农民的房屋在雨里“静默”,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3、(1)B句表达效果更好。用两个“盼望着”,更好地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A句中“春风”“春天”不如B句中的“东风”“春天”有变化。

(2)A句表达效果好。“偷偷”写春草不知不觉地就长出来,更富于情趣;“钻”比“长”更能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绿绿”,用叠词,更能表达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3)A句表达效果更好。“也赶趟儿似的”,写人也像花儿一样争春,十分生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比“舒活”“抖擞”动作的次数多,而且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三)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三、 一)

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1)嗅觉:② (2)听觉:③④ (3)触觉:① 4.和煦 温暖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