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带答案)
一、 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
1 / 37
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找出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写出一句相似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村槐 (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
2 / 37
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绑—( ) 大方—( )
3 / 37
反义词:
光滑—( ) 索取—( )
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 、槐树下嬉
戏、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叙述的顺序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
4.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
4 / 37
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从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1.下想一想下列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
“神州”指:_________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_____
2.连一连。
爆竹声中一岁除 《满江红》 (宋)王安石
清明时节雨纷纷 《水调歌头》 (唐)王维
5 / 37
明月几时有 《元日》 (唐)杜牧
劝君更尽一杯酒 《清明》 (宋)岳飞
凭栏处潇潇雨歇 《送元二使安西》 (宋)苏轼
3.文中说汉字“是人类的一绝”,请陈述文中的两个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6 / 37
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句子中“___________”这个字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
3.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桂花一年四季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C.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它香气弥漫,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7 / 37
4.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香气,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快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C.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数的。
5.概括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了大雨,便被浇成了“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
8 / 37
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杼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杼声入梦。一早醒来,机杼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 )说:“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包袱,( )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按要求填空。
9 / 37
“熬夜”的“熬”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这个部首与(____)有关。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使人动作、神态、心理更具体
3.“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人物心理。
①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娘沉思时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
眼里涌出了泪水……
我当时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情深深地感动我们,短文的结尾朴实而深情,说说这样的结尾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
10 / 37
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
11 / 37
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1.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37
4.为了铲除瘟魔,桓景按照师傅的办法做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6.过重阳节时人们为什么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理解。
________
李逵归心似箭,迈开脚步,大步走去。走着走着,只见前面闪出一片松林,烟笼雾锁,十分险恶。李逵是个胆大粗豪之人,根本不觉害怕,直走进去。突然,一个大汉从树上跳下,暴喝一声:“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伤了性命!”
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剪径!”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
13 / 37
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敢辱没老爷的名字。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
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
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
这汉子贼眼看了看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办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
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想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
“俺看你是一个孝子,今天饶你性命。我再给你十两纹银,速去改做别样营生,赚钱赡养老母,再不可如此伤天害理,败坏俺的名声。”
1.请你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剪径!”这句话中“剪径”的意思是_______。
3.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4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逵的______描写,从李逵的表现中我想到了一个歇后语: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李逵不是一个怎样的人?( )
A.他虽然说话粗鲁,不孝心。 B.他爱憎分明。
C.他武艺高强,威震乡里。 D.他心地善良,容易上当受骗。
八、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国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照样子,写词语。
15 / 37
亭台楼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珍异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写出了人们漫步圆明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天鹅与黑天鹅
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带,居住着一群白天鹅。它们以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
16 / 37
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
一天,扑簌簌飞来几只黑天鹅。白天鹅群顿时出现了骚动,它们窃窃私语,这只生气地嘀咕,“啊呀,那不是乌鸦的颜色么?”另一只愤慨地表示,“黑得像木炭,太丢天鹅的脸了。”白天鹅们商量着如何驱赶黑天鹅,不再让它们在这里露脸。
然而,闻讯赶来的人们,见到黑天鹅,无不欣喜若狂,赞不绝口:“黑天鹅,黑天鹅,多稀罕的品种,见到你们真是大开眼界。”
“雍容华贵,端庄秀丽,太可爱了。”
白天鹅们开头是惊呆,继而是自卑,它们暗自叹息道:
“看来,人们十分看重黑天鹅,我们将一钱不值了。
谁知,人们爽朗的话语清晰地传来:“白天鹅,黑天鹅,黑白相间,交相辉映,大自然蕴含着的美,多么令人心荡神驰呀!”
白天鹅感动极了,它们欢唱着迎向了黑天鹅;黑天鹅分外快乐,扑打着黑油油的双翅,高歌奔向白天鹅。
从此,白天鹅和黑天鹅很快融合在一起,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姿态 ________的歌声
17 / 37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稀罕——________ 爽朗—________ 分外—________
3.“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断;②穷尽;③极,最;④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赞不绝口”中的“绝”应该选________种解释;“绝处逢生”中的“绝”应该选第________种解释。
4.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是因为________;后来,白天鹅感到自卑,是因为________。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8 / 37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本篇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强不但摧毁我们的建筑、毁灭我们的文物,更是霸占我们的土地,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提到的被列强霸占的土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十一、 课外阅读。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象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
19 / 37
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37
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你认为他们是小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盏灯下的爱
皮尔斯12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他成了孤儿。无情的车轮不仅夺去了双亲的生命,也碾碎了皮尔斯美好的少年时代。他不去上学,整天东游西荡,用种种极端的行为发泄愤恨。
就在这时,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出现了。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当地人都叫她琼斯太太。琼斯太太第一次闯进皮尔斯的生活,是在皮尔斯痛殴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从那以后,这个琼斯太太竟然缠上了皮尔斯,经常在皮尔斯做坏事的时候突然出现,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话,这让皮尔斯极为恼火。
21 / 37
有一天,皮尔斯悄悄地跟踪琼斯太太,知道了她家的位置,于是夜里便跑了过来。他本想扔石头砸玻璃吓吓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太,忽然发现她家的门顶有一盏极亮的灯,于是立刻改变了主意。一扬手,石头飞出,正打中那盏灯,灯灭了,传来一阵碎片落地的声音,皮尔斯有些兴奋地躲在黑暗中观察着。琼斯太太出来了,她抬头看了看,便回屋里搬出一张凳子,颤颤巍巍地踩着凳子更换灯泡。不一会儿,灯又亮了。皮尔斯又捡起一块石头,想了想觉得这样做容易暴露,便停了手。
第二天夜里,皮尔斯又来到琼斯太太的门前,又轻易地打破了那盏灯。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更换了灯泡。
一场拉锯战开始了。第五天的夜里,皮尔斯像往常一样打破了灯泡。琼斯太太在更换灯泡时,不小心被玻璃弄破了手,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挣扎了半天也没能爬起来。皮尔斯一见祸惹大了,转身欲逃,却听见琼斯太太叫他:“皮尔斯,你过来一下,我知道是你!”皮尔斯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我屋里有灯泡□快去帮我换上□皮尔斯还在犹豫□老太太又说□快去呀□你想让我控告你吗□当皮尔斯换上灯泡,琼斯太太才在光亮中艰难地站起来,她不顾手上的伤,对呆立着的皮尔斯说:“你以为我每天换灯泡是为了和你较劲吗?我可没糊涂到那个程度。你看,这段路上没有灯,夜里经常有车经过。你还记得你父母吗?他们就是在这条路上被车撞到的,从那以后我就在门顶装了这盏灯,我不想再有人被撞到,也不想再出现像你这样的孩子!”
那一刻,皮尔斯潸然泪下。是的,琼斯太太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他的心灵,只是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而就在这一瞬间,那一点一滴的关爱,如雨水般浸润着他干涸的心田,让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又如春风般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让
22 / 37
坚冰融化成清溪。
1.在文中第六自然段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碾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皮尔斯对琼斯太太极为恼火的原因是
(2)琼斯太太坚持换灯泡的根本原因是
(3)“那一刻,皮尔斯潸然泪下。”他流泪的原因是
4.下列三个选项中,能表现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皮尔斯讨厌琼斯太太,反复用石头砸碎她家的灯泡。
B.皮尔斯从小失去父母,琼斯太太一直包容他的错误,那份关爱,如雨水般浸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如春风般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
C.皮尔斯从小丧失父母,他开始憎恨这个世界。他把琼斯太太家的灯泡反复打碎,
23 / 37
而琼斯太太一直在默默地感化着他。皮尔斯一直不肯接受。
5.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变成了好孩子。
B.就在这一瞬间,老人的举动唤醒了皮尔斯的爱心。
C.就在这一瞬间,在老人的影响下,皮尔斯内心的冷酷变成了温暖。
6.你认为琼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回忆
如果重年是一幅画,那它便是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便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便是百花之中最美丽娇艳的玫瑰。是的,童年..是每个人心里最美的一部分。
童年,躲在芳草茵茵的花丛里。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我喜欢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捉迷藏,逮蚂蚁,玩过家家。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莱,蒸馒头,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
24 / 37
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小小的游戏,我们却如此喜欢,如此开心,也许这就是童真童趣吧!童年,就这样遗失在花丛中了。
童年,躲在满是粉笔画的楼道里。上幼儿园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不能天天那么开心地玩耍了,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在一起玩。而且,我们不在花丛中玩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这时,我们就在楼道里画画,黑色的石灰地,白色的粉笔头,画出的东西格外明显。我们从一楼画到七楼,又从七楼画到一楼,丝毫不觉得累。我们画小人,画花草,画动物,觉得有趣极了!童年,就这样遗失在楼道中了。
童年,躲在旋律优美的班歌里。上了小学,我们要定一首属于自己的班歌国了,我又激动又兴奋。老师让各个小组来编创,然后选出一个最好的。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认真思索,有的同学热烈讨论,还有的同学唱了起来。最后,老师选出了第六小组的《四二欢迎你》,他们用的正是《北京欢迎你》的曲调,同学们都很高兴。
童年,就这样遗失在美好的旋律中了。
童年的回忆,美丽而甜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留在了花丛中、楼道里,还有美妙的音符中……令我们魂牵梦萦。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 ....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
(2)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
25 / 37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______)。
A.使文章节奏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
B.读起来朗朗上口,强烈地表现了童年生活在作者的心中是最美好的
C.表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D.使作者的童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本文按作者的成长顺序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请分别概括。
(1)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______________
(2)上幼儿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了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本文的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如“____________”,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
十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桥
26 / 37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_______
27 / 37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
28 / 37
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虹!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郑重: ______________。
(2)柔嫩: ______________ 。
3.作者把童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选取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抒发了“我”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______ ;“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9 / 37
1.教导 虚心 进步 落后
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3., 。“ , ?”
4.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5.因为老师并没有批评“我”的骄傲自满,反而用“龟兔赛跑”的故事给“我”讲明道理。
6.满招损,谦受益。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2、
1.缚 慷慨 粗糙 赐予
2.槐树上荡秋千(荡秋千) 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 时间顺序 倒叙
3.A
4.不能。画线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村、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
3、
30 / 37
1.泛指祖国。 四海之内,泛指祖国各地。
形容极远的地方。 知心朋友。
2.
3. 其形声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4.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5.春风送暖入屠苏 路上行人欲断魂
把酒问青天 西出阳关无故人
4、
1.夸张
2.浸
3.C
31 / 37
4.B
5.(1)桂花的用途; (2)在母亲的心中家乡的桂花永远是最香的。
5、
1. 灬 火 ②
2.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激动地 喜眉笑目
3.她根本没钱给我买伞
4. 家里供孩子读书就已经非常艰难了,实在是太困难了,但孩子上学淋雨,我心里实在是心疼,只有起早贪黑多织点布,无论如何也要给孩子买把伞。 娘太辛苦了,脸色那么憔悴,都是为了我,这份深沉的母爱我无以为报。
5.结尾与开头呼应,点明中心,通过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我心中对母亲的爱和怀念之情。
6、
1.人有旦夕祸福 比喻人常会遇到预想不到的灾祸或事情。
2.他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3.这句话表明他在路途中历尽了种种艰辛。
32 / 37
4.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 让每人喝一口菊花酒。 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5.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6.为了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
7、
1.真假李逵
2.拦路抢劫
3.李逵回乡接老母亲时遇到打劫的李鬼,李逵念他一片孝心,不但没有杀李鬼,还向他赠送了银子。
4.心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5.A
8、
1. 笔墨纸砚 花草树木 疾风劲草 名山大川
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33 / 37
3. 过渡 承上启下
4.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5.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这样写更能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9、
1.雪白、高雅、嘹亮
2.稀奇、爽快、格外
3.① ④
4.白天鹅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 黑天鹅,是稀罕的品种,雍容华贵,端庄秀丽,让人们大开眼界。
5.不能被所谓的常理拘束和限制。
10、
1.B
2.将昔日的辉煌与被毁后的情景进行对比,反衬英法联军的残暴与野蛮,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 37
3. 澳门 香港 台湾
11、
1.主要讲述了年轻的女老师在照看花坛的时候,通过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他们不再采摘鲜花,而主动地帮忙照顾鲜花的故事。
2.“往年”孩子们“偷”学校花坛里的花是因为他们喜爱鲜花。这不叫偷,因为他们采摘鲜花只是出于对花的喜爱,他们并不懂得怎样去保护鲜花。
3.因为老师告诉他们,鲜花摘下来以后就会枯萎,喜欢鲜花就应该去保护鲜花的道理。
4.文章最打动我的是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很愉快的明白怎样去喜爱鲜花。
12、
1.“ ,!” ,:“ ! ?”
2. 破碎。 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
3.(1)琼斯太太竟然缠上了皮尔斯,经常在皮尔斯做坏事的时候突然出现,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话。
(2)这段路上没有灯,夜里经常有车经过。不想再有人被撞到,也不想再出现像皮尔斯这样的孤儿!
35 / 37
(3)他感受到琼斯太太对他的关爱,感受到琼斯太太助人为乐的精神,他被琼斯太太感动。
4.B
5.C
6.琼斯太太是个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13、
1.比喻事后回忆起来仍然很有意味。文中指童年让人难以忘怀,回忆起来觉得十分美好。 形容思念情切。文中指“我们”非常想念童年生活
2.排比 比喻 C
3.“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做游戏 “我”和小伙伴在楼道里画画。 “我”和同学们一起编创属于自己的班歌
4.示例: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
14、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6 / 37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15、
1.童年的梦
2. 严肃认真地对待 柔弱、娇嫩
3.彩色的梦 记忆中的明珠 心灵上的彩虹
4.花丛中嬉戏 海滩上拾贝壳 树林中安落叶 5.“我” “我”学会了在冰上滑行
37 / 37
广场上学滑冰 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