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
案
【学习目标】
1、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 2、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 3、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4、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 【前置学习】 一、群落的结构 1、概念: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2、物种组成(1) 丰富度: (2)作用:
3、种间关系(1)捕食: 。(2)竞争: ①概念: 。②结果: 。(3)寄生: 。(4)互利共生:
第 1 页 共 1 页
。想一想 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 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 。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想一想 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特别提醒: 对群落演替的分析(1)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⑤人类的活动。(2)演替的特征①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③结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加。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⑤物质循环:由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第 1 页 共 1 页
3、实验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预习检测】
1、下图①~④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
第 1 页 共 1 页
A、
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
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 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和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 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
第 1 页 共 1 页
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kJ。
2、 【答案】 C 【解析】
在-200~3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3、 【答案】 D
第 1 页 共 1 页
【解析】
甲曲线的起点有生物群落,而乙曲线的起点无生物群落,故可知甲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乙发生的可能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和以前的物种不一定相同;森林是生态系统演替的顶极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能演替到这个阶段,还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等条件。
4、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
【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5n kJ。
第 1 页 共 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