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宣传工作中的请示与报告制度

来源:伴沃教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The M ̄xisl Vic ̄*of I(mrn ̄isl1 '注明的出版地点是伦敦、汉堡和纽约, 作,发展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恩格 斯1895年在为重新出版该书写的导 言指出,这“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 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 然的过渡阶段。”(同上,第二版1O卷 第220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而实际出版地点是汉堡,编辑写作地 点是伦敦和曼彻斯特。欧洲革命失败 后,许多人流亡美国,马克思和恩格斯 希望在纽约找到推销杂志的基地.所 以将纽约也标注为出版地点之一。 杂志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马克思 和恩格斯写的,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名 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说明一段 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在《共产党宣 言》中,用这个理论大略地说明了全部 马克思在谈到“劳动权”,认为“劳 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 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 近代史;在马克思和我在《新莱茵报》 上发表的文章中,这个理论一直被用 来解释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可是, 这里的问题是要把一个对全欧洲都 很紧要而又很典型的多年发展时期 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出来.照作者看 来,就是把政治事件归结为最终是经 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 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 关系”(同上,第165—166页)。恩格斯 认为.马克思是“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 国工人政党都一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 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 归社会所有……可见.这里就第一次 著{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 斗争》、恩格斯的《德国维护帝国宪法 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和他们写的 一系列书评。《新莱茵报》的前编辑威・ 沃尔弗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约・魏 德迈以及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者卡・布林德、法国民主主义者路・曼 拿尔也为杂志撰稿。马克思还帮助流 亡伦敦的德国裁缝格・埃卡留斯为杂 济原因的作用。”(同上,参见第22卷 591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该文中马克思形象地提出“革命 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一概括革命运动 表述了一个使现代工人社会主义既 与形形色色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 产阶级等等的社会主义截然不同.又 与空想的以及自发的工人共产主义 所提出的模糊的财产公有截然不同 志撰写了《伦敦裁缝业,或大小资本的 斗争》一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篇 文章的按语中写道:“无产阶级还在街 垒里和战场上赢得胜利之前,就以一 系列的精神的胜利宣告自己统治的 来临。”(同上,第486页) 一历史作用的名言。他还在该著作中第 次公开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概 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 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 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 念,写道:”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 的原理。”(同上,参见第22卷594页) 1850年11月第5-6期合刊出版 后,由于德国警察的迫害和资金缺乏. 马克思恩格斯打算继续出版的一切努 力都没有成功。然而,这6期杂志基本 完成了原定的任务,对1848—1849年 其中连载的马克思写的{1848年 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这一著 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 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 的欧洲革命做了理论上的总结。‘2岁 宣传工作中的请示与报告制度 ◎王润泽余 玉 的政策与策略,执行他们自以为是的 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的极端有 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即将到来 的全国革命胜利中,建立起一系列政 厉行此规定的补充指示。 当时宣传工作也或多或少存在 “双无”问题。有的地方对全国性政策 未向中央请示就轻易发表意见.有的 单位对全国性的重要消息。未经中央 统一发表就首先在地方报纸上发表。 治、外交、军事、宣传等方面的请示报 告制度,以加强党在国家管理中的地 位。宣传工作请示报告制度的颁布和 执行,即为其中之一。 当时党面临三个重要转变:战争 形势从游击战转向正规战、解放区工 害的政策和策略;在工作繁忙的借口 之下,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 错误态度,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 像一个独立王国”。(《毛泽东选集》第 4卷1332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948年1月7日,毛泽东起草《关于 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即著名的“子 虞电”),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必须每 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做一次综合 汇报,报告内容包括军事、政治、土改、 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策常常通过报纸 向外传播,造成严重影响。如在土改 作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全党工作重心 由农村转向城市。但是,地方党政军 机构在长期农村革命中形成的分散自 治的工作作风.已经演变为严重的“无 宣传初期,党报宣传中曾出现了右的 偏向,宣传地主“拥护”土改,自动“献 地”等行为,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报道这么大的政策没有请示中央局 政府”、“无纪律”(双无)状态,对革命 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对此毛泽东严厉 批评道:“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级党委 整党、经济、宣传和文化等各项工作的 动态、问题和倾向;2月,各兵团首长 也要求必须执行这项规定;3月,发布 就‘事先’报道.受到中央局领导的严 厉批评”。(《李庄文集・回忆录编》下册 第11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 _86新闻前哨 2014年第9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Ttie Malxisl View 0f_I【1umaJisnl 版)1947年下半年土改出现了“左”的 偏向,晋绥边区农会临时委员会在《晋 绥日报》上发表《告农民书》,赫然倡导 农民说了算,掀起针对地主、富农甚至 “其内容虽 同于中央 现行政策 和指示.但 革命干部的乱打乱杀之风,问题十分 严重。中共中央于1948年2月i1日 其性质特 别重要者。 在《关于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左”倾 错误的指示》中,批评了各地宣传部 “从来没有或很少向中宣部请求请示 亦应事前 向中央请 示”。(同 上.187页) 宣传方针及作报告”,几乎“完全各行 其是”.各中央局及分局对于宣传方 针“也不是都抓得很紧,也没有向中 央请求指示及作报告”.并严厉指出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中国共产党 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第183页, 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1948年初,在 其次. 地方性局 部性的言 论应向上 级党委 一1948年5月一1949年3月,中宣部在河北平山县东柏坡村(北庄)旧址 请示.凡新的和特别重要的宣传,以及 党的地方机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遇到 实际问题,如果把握不准.不得擅自做 决定,必须向上级党委请求指示宣传 作一次政策性的报告,每半年作一次 系统的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全面、具 体,包括党与非党报纸、书籍、杂志、书 店的经营和发行情况,广播的收听和 分布,文艺活动的动向,主要宣传干部 的情况等等。这些对于各级党委掌握 中央的干预下,“左”的错误得到纠 正。但不久,城市新闻宣传又出现右 的倾向,过高估计资本家在恢复生产 中的作用,而对工人阶级的觉悟能力 方针;而本级党委集体需要对报纸的 大样进行审查,尤其对政策性文字进 重视不够。 鉴于以上情况,1948年6月5日 《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 告制度的决定》出台。《决定》规定了 一行审阅,甚至对“在上级政策指示范围 内的言论.虽不必此次向上级请示” 宣传工作的方方面面,统一党的新闻 宣传口径,消灭无政府、无纪律状态无 疑起到重要作用。 的,也需要同级党委其他负责人的同 意,“以求统一宣传.集体负责”。除了 各级党委负责外,新华社总社对各地 分社的稿件也有修改和增删的权力。 第三,对请示汇报的内容做了明确 规定:不仅仅限于报纸文章,书籍、党校 教材、传单布告、声明口号等等,均在请 示之列;尤其是用党及党的负责人名义 整套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请示与报告 制度的办法。 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决定》在革 命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对于统一全党 首先,管理层权力与责任明晰。根 据宣传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必须向中 央、上级党委到同级党委集体等各个 层级请示。一般来说,涉及全国性的 内容,应向中央请示:即凡带有全国性 的宣传方针和政策,严肃政治和宣传 纪律,团结和凝聚各级党委政府,贯彻 党中央的正确的政策和路线发挥了重 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此规定一直 沿用下来,成为党的新闻工作一项重 或全党性问题的言论,如各项政策、口 号、号召、对敌军敌占区人民的传单布 告等 其内容有不同于中央现行政策 所出版的书籍杂志,需要中央同意。 第四,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各中 央局、分局宣传部向上级作报告的时 要原则和工作纪律,是党对下级机关 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我国新 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 f王润泽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 和指示的,均应事先将意见及理由报 告中央批准。否则不得发表:同时强调 限和其他工作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决定要求:“每两个月应向中央宣传部 院教授:余玉为该院博士生) 《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陈 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 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新闻总署. 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于1949年11月 国新闻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50年,全国(不包括台湾省,下同)通 过邮局发行的报纸有140种。每期发行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 一1日成立。该署负责管理全国的新闻 事业。署长胡乔木,副署长范长江、萨 空了。 个部门.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 总数230万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新闻前哨 2014年第9期87 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