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针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在讲述转录和翻译过程教材分析 中,插入讲解相关知识。逐步展开知识的学习,但转录和翻译这一主干过程不可避免地会生出一些旁支。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2、使用多种方式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 3、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图文并重,力求直观形象地体现每个步骤,学生学习能由于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比较力分析 多,因此,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反映基因表达的过程 教学策略选用目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多媒体课件相高中生物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 择与设计 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前提测评:设置问题,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承上启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引入翻译。 导学达标。 一、遗传信息的翻译。情景设置引入。(见课件) 比较RNA和蛋白质。找出相关联系。 推理: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引出密码子的概念。 展示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解读该表,并重点强调: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和甘氨酸,引出遗传密码的特性。 课件展示遗传密码的特性。 1、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的情况 2、共64个遗传密码,其中有3个终止密码,没有对应的氨基酸。能决定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只有61个。 3、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 问题: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合成生产蛋白质的“生产线”,那么游离在细胞之中的氨基酸是如何运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
tRNA: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称反密码子。 1、细胞中的tRNA有61种。 2、每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3、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朗读课本66页:蛋白质合成过程,用课本当氨基酸,一个同学为密码子,一个同学为核糖体,七个同学为tRNA,模拟蛋白质合成过程。 刚才我们把教室当作一个细胞,模拟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在细胞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一、翻译有关问题探究:教师展示探究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二、转录和翻译的区别:教师展示比较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三、总结。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达标测评。(见课件) 这节课的内容往往会使学生陷入“学习时都懂,学完了都不懂”的窘境,所以一定要及时将知识点进行归课例研究综纳、补充、比较和总结,同时还要对部分知识拓展,如述 反密码子的顺序等细节知识,又要对主干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还要适当兼顾第1课时上、下内容的联系,
使转录和翻译连为一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