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科f教I文f化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与对策 高建山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高校教师臆性知识的共享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棱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针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 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对策 1概述 究为纽带所构建的动态的、临时性的或非实体性 本和精力回收的保障 。 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指隐含 的组织。边界模糊化有利于形成高校内外隐性知 3.6维护隐性知识主体利益的相关制度。隐性 在各知识主体手中和头脑中的。体现为技能、技 知识的内隐性、私有性等特征决定了臆性知识是 巧、诀窍、经验、洞察力、心智模式、群体成员的默 3.2组织文化。缺乏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文化氛 。相反, 定, 编码或不能编码的知识啊a个体艏性知识只有通过 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机制, 供保护。然而,隐性知识的产权交易是客观存在 共享。逐步摆脱完全臆 E状态,才能E升为群体知 使得纹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愿意}簪个人知 的,臆性知识的创新和共享是臆性知识产权交易 识和组织知t 。隐性知识的私有性、稀缺性、难以 识与他人共享,从而构建了一种无形的知识共享 过程的主要环节。缺乏维护隐性知识主体利益的 交易性滩以模仿和替代的特征,决定了个体隐性 传播的平台,加速了臆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相关法规,知识主体的隐形知识被别^无偿地学 营造共享的组织文化。高校要在学校组织内 习,不仅减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失去了继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知识型组 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鼓励教师之间的 钻研、创造新知识的积极性;学习者也习惯了“搭 织,不仅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资源也异 沟通与交流,如以人际关系为主的组织沟通和以 便车”,无偿共享,没有刨新的动力。 长此下去,势 常丰富。高校教师是知识的生产者与扩散者,同时 信息技术支持为主的网络沟通,不定期召刑、范 必会影响学校知识总量的增长与竞争优势的培 也是隐性知识的主要承载者。挖掘存在于教师个 围的教职员工交流会、学术辩论会等;引导教师、 育。因此,在社会萄去为隐性姗识主体提供应有的 体中的隐性知识,促进其共享与交流,对于提高高 团队之间的积极合作,如鼓励不固定的教师协作 保护制度之前,应建立学校内部隐性知识产权保 校的枷 毫争力和自主创新力,增强高校的竞争 关系、耷E赢谴狮间的非工作接触关系等具体方法日; 护制度,保护隐性知识主体对隐性知识的所有权 优势,有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体 与收益权,妥善处理组织与知识主体关于隐性知 2 系,促进知识的学习、交流、共享与创新的良性循 识的占有权与处置权问题。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与有 环。营造一种共同学习、相互信任、积极合作的良 3.7知 { 辛的巅 f喇。构建了学较内部隐 关专家的沟通和交流,确认了影响高校教师隐性 好氛围。 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隐性知识主体的收益权需 知识共享的14个主要障碍因索,如表1所示。 33隐性知识共享的收益。酶性知识共享的收 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得以保障。根据不同的心理需 表1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 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是知识主体通过 求和激励动机 不同的激励补偿朗制,采取物 共享自身的隐性知识, ,以精神奖励为 2 知识圭l耕 酚口lI{自g童_环罾 9 知讽共事;|进币嘲 所给予的经济收益或非经济收益,如果组织没有 主,辅助于物质奖励。 3知调圭僻的知iIl基碹I菠水平较差10 蛔甥结I勾遗窿性与是插性 相应的激励制度或激励机制不健全,那么这部分 精神激劢,是建立 醋癣 上的—种 ● 知讽皇讨_同的借臣帆橱 _睦 11 t乏知讽共事的文化瓤目 5 知讽 髓瞄橙蔓膏乏削烂 控 虫 平台商不完瞢 收益将不存在或相对较小;另—方面是知识主体 激励方式,主要体现在组织给与知识主体的表扬、 6 知识按B晤的学习积强性不矗 1,3 t乏知讽 勺|嘲虮捌 以共享自身知识作为交换,吸收他人的隐形知识 尊重、荣誉、认可与晋升等。其制度安排主要包括 7麓挂知淑盘运用上的垄临特性 H 所获得的知识收益,如果组织文化氛围不融洽,知 用人制度、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培训、表彰会等。嘞 3 识主体间的信任机制不健全。知识主体之问的信 质激励。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调动知识主体共享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中存在许多障 息不对乖I。}簪导致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 其隐性知识的积极性。 碍因素,这些因素中有的是主观因素。有的是客观 风险行为H,那么这部分知识收益也将大大缩水。 参考文献 因素;有的是直接因素,有的是间接因素,不同程 所以,知识主体共享隐性知识的收益是不确定的, 【lJNonslm Ikjurio.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s- ,并且关系错综很黻量。需要 nflJ] ̄l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I1):96—104. 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机l制,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最大可能地增大隐形 I碱勇蒜磷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l制 在诸多因素中高校组织结构适应性与灵活性 知识共享收益。 研究Ⅱ)l厦门:厦门大学,2008:60. 较差、缺乏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缺乏知识共享的 3.4知识主体的知识基础及水平。知识主体间 脚韩丽秦高校臆性知识共事的途径和方法 辽宁 隐性知识的共享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基础为前提, 毒晴研究。20o8(3):12Q 规等是四个最基础的障碍因素,也是具有本质决 且具有的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主体传 f4】刘东升.我国高校教师间摩性知识转移研究田科 定性影响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知识主体的知识基 播知识的能力与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的强弱。因此。 技管理研究,2009(5):396-397. 础及水平、臆性知识在运用E的垄断特性、隐性知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 嘲王秀红,刘漂.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主体隐性 面。营造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自觉学 知识转化机制叨情报科学,2006(3):475-480. 3.1组织结构。目 习、共同学习与交流,增加知识积累。 昀陈楠,范琦倦于R_D人员行为特征的激励因素 式的层级管理结构,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 35隐性知识在运 隐性知识 研究Ⅱl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oo90o):195一 差别,沟通渠道不顾畅,严重阻碍了教师间隐性知 l99. 识的空!流与共享。 两个方面:—是隐性知识深植于主体的行动、经验 作者简介:高建山(1978一),男,汉族,河北省 改变这种鹰硬的、缺乏活力与创新力的组织 以及价值观念导 模式之中,除非通过学习,否 衡水7队,中国共产党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河 结构,推进组织层级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增大 则隶属于某一主体的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给其它主 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位, 管理幅度。打破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 体;二是隐性知识主体不会主动转移自己的隐性 毕业后到衡水学院图书馆工作至今。2o08年l1 缩短上下级之间心理与情感的距离,增加其沟通 知识,特别是可以为自己带来收益的隐陛知识,因 月评为馆员,至今发表论文l2篇。2006年到中科 的机会,减少知识传递的时间,使知识和信息在横 为这些臆性知识是自己在实践中经过反复学习和 院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方面的传递得到较大增强。同时,促进组织边界 艰苦积累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对事情的感悟和深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课题 模糊化。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人员之间或与外单 层次的理解等,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对知识 编号2008021。 位(企业、科研院所等),以科研项目或其他主体研 的垄断是垄断利益和社会认可的源泉,是投入成 责任编辑:鲁艳 一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