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来源:伴沃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祝纪景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7年第24期

此次遵义送教行,总体感受是比较自信淡定而有力量。 事无巨细准备充分

自信源于不久之前在北京培训,学习了许多培训演讲和有效活动的技巧;加上之前作为培训师参加过很多培训项目,从反馈来看,受到很多听课老师的认可,所以对自己擅长的部分比较有自信。同时,在看到杨钧老师的排课表之后,发现是和一个强大的团队一起作战,而且听闻团队在过去的送教过程中很成功,无疑又增添了一份自信。

和德育基地的张勤老师合作久了,对她的顶层设计理念比较熟悉,我知道自己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所以接到任务——给三班70多人的班级上大课时,并不意外。大课有大课的上法,当天看情况再随机应变。

当然,最大的自信还是来源于临行前把准备工作都做足了,各类可能要用的课件都列了清单重新备课。长的、短的、中的,简单的、复杂的,速成的、精讲的,可以适应各个时间段和班级对象的需求;其中的《思维导图》课,我第一次教,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门课,我特地买了一个系列的书提前学完;包括若干硬件设备,如电脑、手机、U盘、移动Wi-Fi等都备好,因为对象场地等都不明确,尽可能准备充分。 有限时间里无限精彩

尽管临行前做足了准备,但各种小意外一直伴随着本次培训,也在意料之中。小班上的时候,如何运用有限時间,把重点、亮点讲解清楚,非常考验我的临场应变。

开班结束后,小班第一次上课,只有20分钟时间。我觉得团队协调发展的主题最重要,果断让刘老师一个人把她的内容讲清楚。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严格使用手机计时,因为时间上一有拖延,就会影响后面的环节。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上课的时间恢复正常了,但我发现需要教的内容太多,仅用一堂课根本讲不完。让老师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发自豪感和求知欲是我们本次培训的目的,遵循这一目的,我认为把课堂内容讲出彩,比讲完整更重要。

我和刘老师、李老师一起配合完成了这个目标,我以军训故事为切入点,只讲了一次课,后来都是安排刘老师讲完整她的班干部培养,安排李老师讲完整他的《祖国接我回家》班会课。但为了让三班学员们热情高涨,我是花了些力气的,和刘老师设计位置,课前热身,课堂活动游戏设计和点赞卡发放计分等,感觉是没有一刻停歇地吸引学员们注意,学员们鲜有“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差”看手机的,他们反映因为课堂节节精彩,手机就自然搁到一边了。很多老师意识到了本次精彩课程带给他们最大的启发,每个学员回自己课堂都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的话,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 是老师也是学生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案例督导的半天,我和刘老师是现场表演式教学,学员们和我们演对手戏,感情生成完全是自然而真实的。因为是表演,大家都比较投入,李老师临时串场都活灵活现,在一轮轮的对话中,学员们渐渐感受到我们要传递的理念,这比直接将理念搬给学员听有效多了,他们自己有感悟后,都抢着拿话筒发言,他们的所感所言正是我们想传递的教学理念。

这种形式和效果,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后的案例督导都要设计成脚本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不足之处是,导师在引导时有抢话筒嫌疑,以后要自控,让学员多思多说。 除了带教,我也成了这次培训活动的受益者。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集中听上海的优秀老师授课,他们选的主题各有不同,有些还曾经是我思考、摸索过的,有机会听同伴导师的思考和体会,受益匪浅。

一个优秀导师团队的形成,需要实战;一个名师的成长,也需要实战。这次送教,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实战“战场”,不断地磨练自己。比如,过去为培训活动备课,纠结于如何选择讲课内容,现在对于内容的把握显得成竹在胸,根据实际情况生成课堂的能力变强了;课前热身环节,以前只应用于我自己的课堂,这次可以带70人团队一起用;现场表演式教学方法,我上个月使用的时候还比较拘谨,经过这次培训实践,越来越收放自如。在活动中,我更学会了如何用欣赏和支持的态度,开发同伴的能力;如何在课后复盘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从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的含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