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文学概论 5.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归口:语文教育专业 课程代码:N030062 适用专业:语文教育大专学生 学 时 数:70 学 分:4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现当代文学、毕业设计与论文 5.2 课程性质
《文学概论》是语文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一门,且是专业基础课程,地位重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批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文学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受到较系统的文学创作的训练,掌握必要的文学创作技能技巧,并能进行合理地文学创作,提高学生专业学习与写作的实际能力,以适应今后在学习、工作以及科研的需要。 5.3 课程教学目标 5.3.1 能力目标
A1.能运用理论的思维,鉴赏文学作品; A2.能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并做出判断的依据 A3.能准确把握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并撰写分析文章; A4.能品味及区别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异同; A5.能准确把握文学形象,并分析文章; A6.能准确把握文学典型,并分析文章; A7.能判断文学类型与形式,并分析文章; A8.能准确把握文学风格,并分析文章; A9.能准确把握文学修辞,并分析文章; 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A11.能进行简单地小说文本创作; A12.能进行简单的其它文本创作;
A13.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诗歌文本; A14.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小说文本; A15.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其它文本; A16.能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文学现象、思潮或源流;
5.3.2知识目标
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K4.掌握小说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K5.掌握其它文本创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K6.掌握诗歌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K7.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K8.掌握其它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K9.掌握文学现象与源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5.3.3素质目标
Q1.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Q2.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Q3.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 5.4 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5.4.1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岗位
岗位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改教研 课程设置依据 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备课、上课,完成课堂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教育教学; 撰写教研方面的论文。 交流能力 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实施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外辅导的能力 充分运用教育教学策略和资源的能力,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能力分析 可见,《文学概论》的设置正是以岗位工作能力为依据,旨在面向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实际就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4.2课程内容选择、设计的思路
(1)够用、实用的总原则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针对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岗位的定位,确定了够用、实用的总原则,降低课程内容的理论难度,注重以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等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评解来带动理论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结合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本课程改传统教学模式而将之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结合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将相关理论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切实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5.5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项目设计是编辑《文学理论实践文集》(电子图书)(分为“文学观念论”、“文学构成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鉴赏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文学作品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深入浅出,使学生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表5-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文学观念论 文学作品构成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鉴赏批评论 合计
学时分配 1 2 3 4 8 20 22 22 72 5.6 教学资源
5.6.1参考教材
[1]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M] (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南帆主编.文学理论[M](第1版).北京大学报出版社,2008. [3]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童庆炳主编.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2009.
[5]孙绍振主编.名作细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南帆主编.文学的维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6.2参考资料
建立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同时提供文学概论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访问网站自学,教师从网站上精选一些学习资源和学生共享,丰富教学内容。 5.6.3学习网站
文学概论网站:
http://61.146.118.6:8080/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6487435 5.7 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案行程性考核成绩(70%)+终结性考核成绩(理论知识考试)(30%)。
5.7.1 行程性考核(60%)
本课程行程性考核选择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项目成绩在每一个项目结束时进行考评。分数比例为:行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60%)+项目成绩(40%)
5.7.1.1平时成绩考核(100分)
表1:学习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评定表
考核内容 旷课一次扣1分 学生 自评 组内 评价 组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总 评 考勤迟到一次扣0.5分,旷课超过3次者平时成绩0分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一次,答案准确并有新意,2分,被动回答问题准确得1分 完成课堂任务,撰写赏析短文每篇4分 课堂表现 总 分
5.7.1.2项目成绩(100分)
项目具体考核标准比例见表5-2。
表5-2 子项目具体考核标准 项目 名称 文 理 析 论 文学作实操 实 品构成论案践 例赏析 文学创作 文学鉴赏批评论 实操 考核点及项目分值 文学观建议 考核 方式 实操 优 鉴赏准确、分析到位、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理解到位、论证准确合理、文字简练 能准确传递感情、文字清新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表达理解较到位、论证较准确合理、文字较简练 感情真实、文字简练、传递到位、形观点较正确,论良 鉴赏较准确、分文字较为简练 及格 鉴赏基本准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理解基本到位、论证基本准确合理、文字基本简练 有一定思想感情、符合诗歌形式 有基本合理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合计 %
10025 25 评价标准 项目成 绩比例 25 25 析较到位、有观点、确、分析到位、学 念论案例赏优美、形式新颖 式规范 证合理,表达准确,观点,有论证,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5.7.2 理论知识考试(30%)
本课程终结性考核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
表5 —3课程考核命题双向细目
题型 教学单元 1. 文学观念论 2. 文学作品论 选择 库中 题数 40 80 组卷 题数 10 25 组卷 分数 10 25 判断 库中 题数 40 80 组卷 题数 10 25 组卷 分数 10 25 分数 合计 5 25
3. 文学创作论 4. 文学鉴赏批评论 合计 40 40 5 10 5 10 40 40 5 5 5 10 5 70 100 200 50 50 200 50 50
5.9 课程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实施方案 教学单元1 学习情境(教学单文学观念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赏析《蒹葭》,辨析文学理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范畴 文学理论的作用 能力目标:A1.能运用理论的思维,鉴赏文学作品。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古代诗歌《蒹葭》,撰写赏析文章,并厘清什么是文学理论。 ②相关知识理论讨论与讲解:本篇诗歌的鉴赏方法与理论;文学理论的定义与特征、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 ③讨论互动:文学理论的属性、内容与特征。 ④学生撰写:《蒹葭》文章赏析。 ⑤教师点评与小结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1.随机抽查,上台宣读《蒹葭》文章赏析,师生讨论、共评;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鉴赏较准确、分析较鉴赏基本准确、分析到位、有观点、有论证,到位、有观点、文字位、有观点、有论证,文文字简练 较为简练 字简练 2.赏析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朦胧的心境和感情。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蒹葭》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单元2
学习情境(教学单文学观念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赏析《蒹葭》,辨析文学理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范畴 文学理论的作用 能力目标:A1.能运用理论的思维,鉴赏文学作品。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古代诗歌《蒹葭》,撰写赏析文章,并厘清什么是文学理论。 ②相关知识理论讨论与讲解:本篇诗歌的鉴赏方法与理论;文学理论的定义与特征、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 ③讨论互动:文学理论的属性、内容与特征。 ④学生撰写:《蒹葭》文章赏析。 ⑤教师点评与小结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1.随机抽查,上台宣读《蒹葭》文章赏析,师生讨论、共评;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赏较准确、分析较到鉴赏基本准确、分析位、有观点、有论证,位、有观点、文字较到位、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为简练 文字简练 2.赏析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朦胧的心境和感情。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蒹葭》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
学习情境(教学单文学观念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鉴赏诗歌《便条》,辨析文学的特质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特征 能力目标:A2.能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并做出判断的依据。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古代诗歌《便条》,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讨论与讲解: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④学生撰写:诗歌《便条》的赏析。 ⑤教师点评与小结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1.随机抽查,上台宣读《××××》文章赏析,师生讨论、共评;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鉴赏较准确、分析较鉴赏基本准确、分析位、有观点、有论证,到位、有观点、文字到位、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较为简练 文字简练 2. 赏析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并能回答到作者轻快、调皮的心情;③能回答到文学的呈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或形式。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4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观念论 2 任 务 鉴赏《陌上桑》,辨明文学的社会属性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与作用; 能力目标:A3.能准确把握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并撰写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陌上桑》,分析其意识形态并撰写文章赏析。 ②相关知识理论讨论与讲解:什么是意识形态?什么意识形态文学批评?。 ③讨论互动:诗歌《陌上桑》文本中的意识形态与我们对此的认识。 ④学生撰写:《陌上桑》文章赏析要点。 ⑤学生汇报赏析要点。
⑥教师点评与课堂小结。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1.随机抽查,上台宣读《陌上桑》文章赏析,师生讨论、共评;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鉴赏较准确、分析较鉴赏基本准确、分析到位、有观点、有论证,到位、有观点、文字位、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较为简练 文字简练 2.赏析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反映出了罗敷坚贞、机智、勇敢的品质。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陌上桑》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5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任 务 《花木兰》文本意识形态分析 描 述 文学观念论 2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1.掌握文学观念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3.能准确把握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并撰写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撰写电影《花木兰》赏析文章,并分析文本意识形态。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意识形态的方法与理论;电影文学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电影《花木兰》的特点。 ④学生撰写:《花木兰》文章赏析提纲。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上台宣读《××××》文章赏析,师生讨论、共评;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鉴赏较准确、分析较鉴赏基本准确、分析位、有观点、有论证,到位、有观点、文字到位、有观点、有论证,文字简练 较为简练 文字简练 2.赏析要领: ①能分析文本中的意识形态;②能抓住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反封建的意识或是美殖民文化的意识操作。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6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赏析《再别康桥》,辨明文学语言的特描 征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文本,作品,语言在文学中的作用,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能力目标:A4.能品味及区别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异同。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再别康桥》,分析其语言特点,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言在文学中的作用,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③讨论互动:诗歌《再别康桥》的语言特点。 ④学生撰写:《再别康桥》文章语言特点赏析提纲。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鉴赏准确、分析到位、鉴赏较准确、分析较鉴赏基本准确、分析到有观点、有论证,文到位、有观点、文字位、有观点、有论证,字简练 较为简练 文字简练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诗歌快乐、微苦的甜蜜,不能说的秘密。④能回答到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要素,文学文本的形象以及意义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7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分析小说《孔乙己》人物形象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5.能准确把握文学形象,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孔乙己》,分析其任务形象,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文学形象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小说《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 ④学生撰写:《孔乙己》文章形象分析提纲。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孔乙己的迂腐、落后以及人性的冷漠。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8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分析散文《荷塘月色》情感形象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5.能准确把握文学形象,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散文《荷塘月色》,分析其情感形象,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散文文学形象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散文《荷塘月色》的情感形象特点。 ④学生撰写:《荷塘月色》文章形象分析。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语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散文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短暂的宁静、生活的压力与苦痛。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9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文学作品构成论 任 务 分析诗歌《醉汉》形象 描
学时 2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5.能准确把握文学形象,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醉汉》,分析其诗歌形象,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文本形象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诗歌《醉汉》的人物形象特点。 ④学生撰写:《醉汉》文章形象分析提纲。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诗歌形象传递了作业思乡的苦痛并坚定地回家之心。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0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祝福》“祥林嫂”典型人物分析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文学典型,典型的历史与特征; 能力目标:A6.能准确把握文学典型,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祝福》,分析其“祥林嫂”人物典型形象,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文学典型、文学典型的特征。 ③讨论互动:小说《祝福》的典型人物形象特点。 ④学生撰写:《祝福》文章祥林嫂典型分析。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祥林嫂的死是人性的摧残和制度的迫害。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1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林冲风雪山神庙》“典型环境与人物描 分析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6.能准确把握文学典型,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林冲风雪山神庙》,分析其典型环境与人物形象,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③讨论互动:小说《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典型人物形象特点。 ④学生撰写:《林冲风雪山神庙》文章林冲典型分析。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林冲的性格及反抗是环境所使然。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2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听听那冷雨》文学类型分析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7.能判断文学类型与形式,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散文《听听那冷雨》,分析其“文本类型,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文学四分法、文类。 ③讨论互动:散文《听听那冷雨》的类型特点。 ④学生撰写:散文《听听那冷雨》文章类型分析。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散文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作者思乡的苦痛之情。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3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受戒》文学风格分析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8.能准确把握文学风格,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受戒》,分析其风格,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文学风格、风格特征、风格类型与地域。 ③讨论互动:小说《受戒》的风格特点。 ④学生撰写:小说《受戒》文章风格分析。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人性的美好与环境的宁静,并能回到这是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4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分析《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塑造的修辞描 技巧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9.能准确把握文学修辞,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塑造的修辞技巧,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文学修辞、镜像修辞。 ③讨论互动:小说《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塑造的修辞技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塑造的修辞技巧分析文章。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关羽形象的塑造,与曹操的镜像修辞有很大的关系。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5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构成论 2 任 务 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反讽修描 辞技巧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2.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基本术语、理论。 能力目标:A9.能准确把握文学修辞,并分析文章。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反讽修辞技巧,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文学修辞、反讽。 ③讨论互动: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反讽修辞技巧。 ④学生撰写: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反讽修辞技巧分析文章。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有一定观点基本正确,有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论证,表达较准确,证,表达基本准确,语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语言较流畅 言基本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联系生活,体会作者感情;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进行文本分析;③能回答到作者的反讽修辞表达出内心的愤懑、积极、乐观之情。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赏析,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6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创作抒情诗歌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创作抒情诗歌。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的特征、诗歌抒情的特点。 ③讨论互动:诗歌抒情的方式与技巧。 ④学生撰写:抒情诗歌。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习作展示: 无题 这个下午阳光灿烂 我坐在阴暗的教室里 冰冷的右手不停地转动着笔 双眼盯着讲台 老师那开开合合的双唇吐出一串串的咒符 顿时我感觉自己是一只幼虫 一只被一张咒语和咒符组成的厚实的蛛网 困住的幼虫 (作者:11语文教育3班:陈灵) 点评:能用意象组织诗歌,感情真挚,将不会写诗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来,但缺乏自信,初学能写到这样,很不错了。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7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抒情诗歌创作与修改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修改抒情诗歌。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抒情诗歌的特征、诗歌抒情的技巧。 ③讨论互动:诗歌抒情的方式与技巧。 ④学生撰写:抒情诗歌。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学生习作展示: 蚕蛹 可笑亦可悲地 我竟想吐丝裹住自已 离开现实一会儿 我,是一只小小的蚕蛹 没有人瞪大眼睛倾注于我 我却赫然存在 传来阵阵的幽伤乐曲 也遮不住心中的小小情调 乌云朵朵,雷鸣闪电 亦能让我明了 青春的轨迹 是那条断断续续的蚕丝 失败了明明应难受
却被“勇敢”无情的嘲笑 只能不断吐丝掩盖 青春的你 请尽情释放你的泪 这是你该有的咆哮 咆哮 并潇洒地行走在远方路途 也许在征途上 有人对你笑 有人对你哭 哭哭笑笑映射了太多太多 但别自嘲你是个幻想的傻瓜 相信小小的天也会有大大的梦想 未来,将是一片繁华 可笑亦可悲地 蚕蛹已不复存在 离开现实一会儿 我,是那悄然长大的少年 (作者:11语文教育1班,钟子娜) 点评:语言清新优美,诗歌意象突出,情感真挚,能将个人青春成长时期的情感志向通过象征物“蚕蛹”巧妙而贴切传递出来,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8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抒情诗歌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布置任务:创作与修改抒情诗歌。 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的特征、诗歌抒情的特点。 讨论互动:诗歌抒情的方式与技巧。
学生撰写:抒情诗歌。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半空中的尘埃 时光就像一把扎满钢丝的刷子 狠心的把美好的记忆从我脑海里刷去 晴天 半空中悬挂着你的气息 踮起脚尖 嗅一嗅属于你的味道 我的呼吸在沉思 沉思是这一刻的宁静 你随风而去 我却仍留在原地 回首试问 是谁通俗了你我 那墙角的一株将要败落 心中的那一团也即将燃烧 有谁能将它扑灭 我希望是你 我只愿意是你 风告诉我远方的岛屿 现如今还没有人抵达你 我想知道一个理由 你却说没有 经不起风雨的远方 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向眺望 一粒孤独的尘埃 谁肯收留
大地是否愿意张开你的怀抱 让我不再飘荡 (作者:11语文教育5班:张剑缘)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19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叙事诗歌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布置任务:创作叙事诗歌。 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的特征、诗歌叙事的特点。 讨论互动:诗歌叙事的方式与技巧。 学生撰写:叙事诗歌。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文章,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0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智性诗歌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3.掌握诗歌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0.能进行简单地诗歌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创作智性诗歌。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的特征、智性诗歌的特点、人物情感距离、主体间性。 ③讨论互动:诗歌智性的方式与技巧。 ④学生撰写:智性诗歌。 ⑤学生汇报赏析提纲。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自然醒 不要叫我 让我像小花一样自然醒来 让我像小猫一样自然醒来 让我像春天里的老木一样自然醒来 让我做一个有时间忘记且完整的梦 忘记那些睡意弥漫的早餐铺 忘记那些空白的教室 忘记那些上课的钟响 我会自然醒 从一场无尽的追逐中 我会自然醒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 鸟儿已经出巢 雨也已经停了 来不及迎接春天 我自己就是春天 伸个懒腰 我准备 慢跑绕地球三圈 (作者:11语文教育2班,朱斐)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1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小说文本创作:视角安排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4.掌握小说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1.能进行简单地小说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小说创作的技巧、创作小说。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小说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小说技巧分析、小说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2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小说文本创作:时间处理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4.掌握小说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1.能进行简单地小说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小说创作的技巧、创作小说。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小说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小说技巧分析、小说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3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小说文本创作:情节布置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4.掌握小说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1.能进行简单地小说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小说创作的技巧、创作小说。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小说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小说技巧分析、小说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4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小说文本创作:主题设置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4.掌握小说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1.能进行简单地小说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小说主题设置的技巧、进行小说主题设置。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主题设置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小说主题设置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小说主题设置技巧分析、进行小说主题设置。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感情较真实,语言通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顺,形式合理,有形象象突出 形象 特征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5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其它文本创作:小品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5.掌握其它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2.能进行简单地其它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小品文本小品其它文本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小品文本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小品文本技巧分析、小品文本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有一定的语言风格,表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感情真实,语言流畅,达基本准确,有主题优美、形式新颖、形形式规范,有一定的突,能设计简单的文本象突出 形象 结构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6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其它文本创作:相声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5.掌握其它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2.能进行简单地其它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相声文本创作的技巧、创作其它文本。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相声文本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相声文本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相声文本技巧分析、相声文本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有一定的语言风格,表语言风格鲜明,表达语言风格较鲜明,表达基本准确,有主题准确,主题突出,结达较准确,主题较突突,能设计简单的文本构合理 出,结构合理 结构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7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 文学作品创作论 2 任 务 其它文本创作:寓言创作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5.掌握其它文本创作的基本术语、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2.能进行简单地其它文本创作。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分析寓言文本创作的技巧、创作其它文本。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寓言文本创作的技巧分析。 ③讨论互动:寓言文本创作的技巧、难点与重点。 ④学生撰写:寓言文本技巧分析、其它文本创作。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作品。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有一定的语言风格,表语言风格鲜明,表达语言风格较鲜明,表达基本准确,有主题准确,主题突出,结达较准确,主题较突突,能设计简单的文本构合理 出,结构合理 结构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8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诗歌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6.掌握诗歌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3.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诗歌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作品《长恨歌》、运用文学批评方法鉴赏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诗歌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诗歌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热烈、坚定、勇敢的爱国精神。④能联系社会背景分析和评价文本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29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诗歌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6.掌握诗歌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3.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诗歌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郭沫若诗歌《天狗》与《炉中煤》、运用文学批评方法鉴赏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诗歌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诗歌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热烈、坚定、勇敢的爱国精神。④能联系社会背景分析和评价文本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0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诗歌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6.掌握诗歌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3.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诗歌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诗歌作品《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运用文学批评方法鉴赏并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诗歌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诗歌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诗歌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诗歌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1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小说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7.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4.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小说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作品、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小说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2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小说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7.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4.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小说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作品、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小说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3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小说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7.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4.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小说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作品、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小说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4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小说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7.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4.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小说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小说作品、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小说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小说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
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5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学时 2 任 务 其它文本鉴赏、评论 描 述 1. 教学目标(目的) 知识目标:K8.掌握小说文本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目标:A15.能鉴赏并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评价其它文本。
2. 任务实施过程引导(步骤、要点、方法) ①布置任务:鉴赏当下电影、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撰写赏析文章。 ②相关知识理论讲解:电影鉴赏的特点、相关文学批评术语与方法。 ③讨论互动:鉴赏、批评小说作品的、难点与重点,相关批评方法的使用技巧 ④学生撰写:小说鉴赏批评文章。 ⑤学生展示作品。 ⑥教师点评与分析文章。 3. 设备、资料准备 教材: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第2版。 多媒体教室:《××××》朗诵示范材料。 4.评价 随机抽查,学生上台交流修改后习作;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次课的目标。 评价标准 优 良 及格 观点较正确,论证合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一定观点,有论证,理,表达准确,语言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表达较为完整与通顺 较流畅 2.评价要领: ①能运用一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②能抓住小说文本的矛盾,言之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能回答到作者迷茫、坚定和乐观的精神。④能回答到文学中体现和重构意识形态或文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5. 其他要求 课后复习思考本节课内容,进一步修改习作《××××》,下周上课前书面上交。
教学单元36
学习情境文学作品鉴赏、批评(教学单论 元)名称 任 务 其它文本鉴赏、评论 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