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路线明 (中国人民银行隆尧县支行,河北邢台05535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在飞速发展.互联网的 应用技术在逐渐普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就随之兴起。本文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本价值概念和功能特征的介绍 分析来阐述其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模式虽然 在短期时间内对银行传统业务的经营模式不会产生巨大的 银行的经营模式中,不能很有效的对待微型企业和少数客户 个体的要求,这样也会导致传统金融模式收到客户的排斥。 互联网金融模式取消了地域限制等问题,让社会的福利水平 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避免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弊端和问题。 b、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信息比较对称。 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是会动摇银行 传统业务的盈利方式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微型企业的融资难度是比较高 的,获得投资企业的信息成本是要超过其基本收益的,这样 就让微型企业在传统的金融模式前止步不前。互联网金融模 式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传播信息,任何微型企业和个体客 户都可以直接与投资方进行联系,这样对交易双方的信息搜 集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金融模式中所出 现的问题。 c、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取消了中介。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在资金的供求双方信息不匹配完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传统业务 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生活中,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内容已 经基本普及,云金融和金融类创新型业务也已经蓬勃的发 展,这样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成为了现在的主流金融模 式——互联网金融。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让金融机构的未 来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对其固有的品牌和商业价值带来冲 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信息时代的科技在不断更 新,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更替发展,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对银 善的情况下,资金需求一方是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资源的,资 金供给放也不能寻找到合适的项目。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 下,资金供求的双方关系不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中的关系相 同,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自行完成交易,取消了 传统金融模式中关于资源配置的中介化。 3、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a、平台提供的功能。 行的传统业务造成的冲击将会变的更激烈,甚至会从根本上 对银行传统业务的运营模式造成改变。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信息特征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企业在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升华,没有 一直持续着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而是通过 互联网通过对金融模式搭建起的优良平台,可以给客户 对互联网的信息数据认知将互联网业务的领域拓展延伸到 提供更全面的金融产品,在客户选择消费投资的同时只需要 简单的信息技术操作就能进行一系列传统的金融活动,这对 于客户来说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功能。 金融领域之中,逐渐摸索构建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将 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融为一体,创建出全新 的领域。互联网金融模式从其本质和价值来看是不同于商业 银行的,也与资本市场之中直接融资的金融融资模式有巨大 的差别。互联网金融模式从其融资的方式和角度来看其本质 上是直接进行融资的,但和传统的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就能发 现互联网的融资模式相对信息量比较大,交易的成本也比较 b、便捷的融资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其本质中就包含着直接的融资方式。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我们可以直接方便的对交易方的交易记 录进行查阅,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规避风险找到合适的项 目和信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c、快捷的支付功能。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商家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通过 低,效率也比传统融资模式更高。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在现如 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全新的金融模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 发达让金融活动效率更高,具有更多更实际的金融功能。 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第三方支付手段快速完成,这样的支付功能更快捷,所需要 消耗的成本也是很低的,第三方支付对于传统的支付方式来 a、在金融资源方面的获得能力相对较强。 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人们面对金融体系时是不能普遍 d、信息处理功能。 分享经融服务的,在社会的弱势群体中是很难接触到金融机 构以及金融服务的,所以传统金融模式的普及力度以及金融 产品的利用程度都是存在着很大困难和阻碍的。在传统商业 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信息资源分散复杂,对于客户来说难 以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理。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客户可以通过 新型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网络金融信息进行整合使用,这样就 5 FINANCE ECONOMY金融经济 大大提高了金融数据的使用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架构 现有的金融模式因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崛起而受到了巨 已经不满足单纯的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在拥有数据优势 和信息对称优势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会直接向中小型企业 的金融领域进行金融扩张,扩大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面积。在 未来的金融领域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将会与大银行之间发 生激烈的碰撞,进行资源抢夺业务扩张等方面的大力竞争, 颠覆传统银行业务的运营模式。 2、银行业务和客户的拓展渠道 大的冲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市场 信息的对称程度提高了一个层次,让传统金融业务中的中介 失去了意义。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了两个领域的内 容,一是网络支付,二是网络融资。网络支付在互联网金融领 域中发育比较成熟,网络融资技术则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 渠道而诞生的,正处于摸索蜕变的阶段,互联网金融模式与 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来说,客户是传统银行业务等金融 机构运营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来 说,更有利于拓展客户。2012年我国的网购人数就已经达到 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具有更多优良的特点。 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框架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的作用从本质 来说就是获取供需双方的信息,让后续的金融资源配置有良 好的基础保障。金融交易信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保障是 依靠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组织结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支 了1.9亿人,在这样庞大的客户群体中,传统银行可以与互 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战略性的结合,在一方面挖掘新方向的客 户,另一方面增加对旧客户的业务粘合度,让客户与业务之 间的关系产生质的改观。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 客户可能会逐渐转移,互联网技术中面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客 户实现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由此,传统银行的业务和服务 价值会逐渐发生改变,像互联网金融这样能够提供便捷服务 的金融机构才会逐渐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 3、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云计算和庞大数据库的技术支持 可以让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全面的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客 付方式是将传统支付手段改变为移动支付手段,强大的网络 信息技术让支付方式变得简单快捷。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资 源配置是通过网络信息的公开来进行匹配的,让供求双方信 息完全对称,这样就可以介提高融资效率。 2、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实际例子 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对于难以调查经营规模的微型企 业和信誉度较低的客户通常采用的手段是进行主动放弃,因 为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对于微型企业和信誉度较低的客户 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很难进行精确把握,银行的人力物力 资源悠闲就局限了银行的金融业务在这个层面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业务则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凭借网络信息中客户 信息资金的广泛获取渠道和精确的分析可以让微型企业和 个体客户有更良好的融资方式。 以阿里金融为例:其业务之中的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 宝上所包含的对客户交易信息的数据,让互联网金融业务机 构确保其信息真实性的同时就可以获取相对应的信用等级。 这样就减少了信息分析所带来的风险。 3、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的挑战 如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面广,使用方便快捷,在支付结 算和融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这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不得 不说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银行业务已经逐渐被互联 网金融所涉足取代,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客户量严重流失, 各种业务收到挤压,竞争逐渐加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于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凭借其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客户不断转 户,了解其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信用评判,建立起准确 的数据信息库和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在面向客户进行信贷审 核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解 分析做出判断。贷款的对象如果在贷款的过程中出现违约的 情况,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通告, 提高贷款对象的违约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对贷款对象 的风险,在面向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客户时优势更加明显。互 联网金融在这样的情况中就可以更好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 率,更大幅度减少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做 出史有力的支持。 4、互联网金融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营过程中,对于市场供求双方的 价格偏好能做出更好的客观反映,这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来 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与进步,在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对于 利率的市场化不能很有效的做出应对措施。互联网金融模式 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风险程度低,选择范围更光,对于 自己借方的报价和贷放的选择都很对称,这样就让交易完全 形成了市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对于市场利率 向,传统的银行业务对客户信息的获取手段不足,从而就无 法紧随时代脚步针对客户进行创新。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 1、金融战略的必要性重新审视与适应 走向的判断应该区分客户群体,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和发 现形成一个由市场来决定的“利率”,这样就让贷款的定价判 定基础有更完善的依据。 5、加速了金融机构脱离媒体 传统的银行主要以资金中介的功能存在于金融机构的 也让传统银行的中介功能逐渐失去本质价值和功能,走向边 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下,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互联 网金融平台可以完全省去中介的角色,从融资方面来看,资 金供求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寻求也只需要通过平台的搜索 引擎来完成,这样也从功能上省去了中介一方。从互联网金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与成熟逐渐让中小银行拥有了 银行需要不断的创新发掘,在金融业务上努力开辟出更多实 与大银行竞争的渠道,在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同时,传统 业务往来之中,互联网金融的诞生让金融机构逐渐脱媒,这 用性强的特殊业务,中小型银行只有这样才能有与大银行竞 争的能力。传统的银行业务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 已经在发生局部的改变,从大的格局和运营方向来说,创新 改革已经不能避免。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开发的同时也 6 圜目田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田 丰 (国家开发 ̄.45-";-r-苏省分行,江苏南京210024) 摘要: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选取能够反映我国地方 政府债务风险构成状况的预警指标,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实 字率、债务依存度、),反映地方财政静态风险水平的两个指 标(逾期债务率和借新还旧率),反映地方财政动态风险水平 的两个指标(债务增长率和债务适应率)全面反映一级政府 的综合债务风险,如表1所示。 际的,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用以防控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 表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 偿俩率 j 1年还本付息颧 地方政孵综合财力 厦映 破收^的 偿储能力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风险区间 一、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意义 短期幢债能力指 财政芷出} 偿 系数 年公兆财政预算收入 年财政支… 瞳嫩奉缴划政的 实 支 能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着力 防控债务风险,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 工作的重要任务,并要求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 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因此,建 性盘…收八 比 地方政甜综合 力 地方政府综台财 :壁 墼壅l l艘 孵政收入的 日I性盘 能力 的偿饿能山 的啦倘能力 债静率 证期怡愤能力帮 标 笙查 丝 塑 查 堑 塑 厦映奉级财力 厦映奉地 经济 J复蚤财政曲、宁 l r 6DP的比罐 ,负埘牢 布字率 当年地睡生 总能 _年财政史【I{一’ 年_般预镩收入 当年地区生产总德 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预警体系对于防控地方政府『生债务风险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是根据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 的风险控制目标,事先制定需要考察的各种指标的风险标准, 据此形成风险监控系统,实现对债务规模或结构变动的预先 时蝗功态肮嘛求 财政静奄城鼹水 债务饿存麈 瑜期债磬率 岱新还lu串 当堡堑垡堡塑堕 当年财政支出 年束逾期债务额 年未债务余额 群僻新债偿 债务市息额 当年债务进本付息总额 I:年来债务余额 鹰鲢财敢卫 l刺倾并 的依赖 艇 J亚魄债务的 垴制 艘对举钟新债偿 债务的 鞭聊鹰 楠赫 债务增长牢 t插标 愤务适应率 :I:堑堕丛箜 厦眺’ q。馈务 的 K积度 警示。通过构造债务预警指标、建立监测政府债务规模的指标 债务余额曼‘l“平均增&率 地方综仑喇力置年平均增长率 幢豫债务增陵 增K的适施荚泵 体系,形成能够反映地方债务总量、债务变化趋势和风险总体程度的风险控制标准,确保政府负债情况不超过“警戒线”,从而对各级政府的债务控制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及风险区间的划分 I 反映债务增长与财力增长的适应关系 I 风险指标确定后,需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 l临界值。在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 J则:第一,根据历史上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的情形、各变量在 l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性质以及各个时期政府所采取的宏观 本文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构成状况,从短期偿l调控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等情况来综合考虑;第二,参考国 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财政静态风险水平、财政动态风险水J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第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尤其是同类 平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反映地方财政短期偿债能力I地区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根 的三个指标(偿债率、财政支出补偿系数、刚性支出收入比),I据风险上升趋势将指标的风险区间(临界值区间)分为三个 反映地方财政长期偿债能力的四个指标(债务率、负债率、赤I区间: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其中,低风险区间表示地方 融的支付角度来分析,具有支付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 为客户进行全方位的收款付款服务,转账汇款等功能也已经 进行大范围的普及,这样就可以逐渐替代传统银行的业务。 四、总结 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可以拓宽整体的服务 渠道,提高业务的真实价值和水平,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和 服务更到位,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技术和传统银行业务可以 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传统的银行业务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依旧有其固有的优 势,实力雄厚的银行依旧是站在金融机构的高层,具有很高 的认可程度和诚信度对于银行来说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实体 银行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对于一些客户群体来说还 是比较信任的选择。面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传统 银行应该转变发展方向,调整整体的战略目标。如果传统银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 【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2]蔡雪飞.浅谈互联网上的金融与银行[J].科技经济市场. 2007(01)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