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基础课。
要求考生通过全面学习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了解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过程、传播的内容、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本能力。
(一)绪论
1、传播与大众传播 (1) 传播的定义 (2) 传播的类型 2、传播学的兴起
(1) 传播学的含义
(2) 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传播学
(3) 其他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准备 (4) 大众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3、大众传播的研究内容 (1) 拉斯韦尔程式 (2) 研究内容
4、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1) 两大学派的由来与立场 (2) 两大学派比较
(二)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1、大众传播过程结构 (1) 传播过程 (2) 模式 2、大众传播模式 (1) 线性模式 (2) 控制论模式 (3) 社会系统模式 (三)大众传播的内容 1、符号:信息的代码 (1) 符号的含义 (2) 符号的特征 (3) 符号的分类
2、意义:信息的精神内容 (1) 意义的含义
1
(2) 意义的传播 3、内容分析法
(1) 内容分析法的目的和用途 (2) 内容分析法的程序和技术 (四)大众传播控制 1、把关理论
(1) 把关理论与模式
(2) 把关人的特征与功能 2、传播体制理论
(1) 报刊的四种理论
(2) 对传播体制理论的批判 (3) 传播体制理论的新发展 3、控制的形态
(1) 政治势力控制 (2) 经济势力控制 (3) 受众控制 (4) 自我控制 (五)大众传播媒介 1、对媒介的基本认识
(1) 媒介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 大众传播媒介 2、传播媒介的类型 (1) 书写媒介 (2) 印刷媒介 (3) 广播媒介 (4) 影视媒介 (5) 互动媒介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六)大众传播的受众 1、认识受众
(1) 受众的含义 (2) 受众的角色特征 (3) 受众的权利 2、受众的心理分析 (1)需要 (2)动机
(3)受众的心理倾向
(4)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机制 3、受众研究的理论
(1) 早期的“靶子论” (2) 科学的受众研究
2
(3) 使用与满足理论 (4) 受众参与理论 4、反馈与受众调查
(1) 受众反馈对传播过程的重要意义 (2) 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特点 (3) 受众调查的基本方法 (七)大众传播的效果 1、传播效果
(1) 传播效果的含义
(2) 传播效果的形成因素 (3)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1) 早期强效果论 (2) 有限效果论 (3) 适度效果论
3、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1) “议程设置功能”论 (2) “沉默的螺旋”理论 (3) “培养”理论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