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形势分析及2013年预测
内容摘要: 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煤炭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买方市场”特征显现,量价齐增10余年的煤炭产业面临较大压力。从发展趋势来看,“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以及企业以销定产范围的扩大,将有利于缓解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带动下,2013年煤炭生产、消费将平缓增长,市场供需将趋向平衡。煤炭价格小幅回升。“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加快,将有利于改善煤炭供需关系,促进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煤炭行业“买方市场”特征显现
在产能持续释放、进口增长加快、水电高产等因素影响下,2012年前9个月煤炭产量和进口量大于消费量约1亿吨,导致5月份以来煤炭价格明显下跌,社会库存大幅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1.煤炭需求增势放缓,火电减产影响较大
2012年以来,随着GDP增速由上年末的9.3%减缓到三季度的7.4%,煤炭市场需求从二季度开始大幅放缓,全国煤炭消费增速由上年末的6.3%快速下滑至前三季度的2.8%,增幅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中煤协数据)。
电力、钢铁、建材、化工行业占全部耗煤总量80%以上。2012年以来,多数耗煤产品呈现减速态势,特别是火电减产对煤炭消费造成较大影响。(1)火电耗煤少增6000余万吨。外需下滑及投资放缓使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导致电力供应相对宽松。随着汛期来水情况较好,水电增速由负转正,前9个月增长24.3%,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而火电产量从4月份开始下降,降幅逐月扩大,1-9月累计下降0.2%,而上年同期为增长
14.4%,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回落到78.6%,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为1990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火电减产导致电力行业耗煤量从3月份最高的1.69亿吨迅速下滑至6月份的1.45亿吨,前9个月累计电力行业耗煤同比仅增长1%,增幅回落12.3个百分点(中煤协数据)。占煤炭消费总量50%的火电用煤的迅速萎缩,使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激化,成为5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大跌的主要原因。如果按照前10年1-9月火电占总发电量的平均比重82.3%计算,发电耗煤减少了6000万吨以上,对煤炭消费影响较大。(2)持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放缓,抑制了下游钢铁、建材等产业的市场需求,1-9月份钢材、水泥产量增幅同比分别回落8.3和11.4个百分点,导致钢铁行业耗煤同比仅增长3%,增幅回落3.7个百分点;建材行业耗煤同比增长6%,增幅回落2.8个百分点;化工行业耗煤同比增长6.5%,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中煤协数据)。
图1、全国电力行业耗煤总量情况
200000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累计值累计同比1614121086420-2-420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2012121-21-31-41-51-61-71-81-9
本文各图数据来源均为Wind资讯
2.进口激增扩大供给,以销定产效果初显
随着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及市场需求逐渐转淡,2012年以来煤炭生产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1-9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原煤产量29.65亿吨,同比增长5.2%(中煤协数据),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7个百分点。
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加之美国页岩气等替代能源快速增长,导致2012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滑。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从年初112.3美元/吨左右下降到9月末的86.75美元/吨,累计下降22.8%,而同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为630元/吨左右,加之海运费保持低位,国内外价格形成倒挂,推动煤炭进口快速增加。前9个月全国煤炭进口量1.66亿吨,同比增长34.3%,增幅提高32.4个百分点;出口744.3万吨,同比下降38.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8.9个百分点;净进口1.5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700万吨。煤炭产量加净进口量合计同比增长6.6%,比原煤产量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自2009年出现煤炭净进口以来,煤炭进口规模持续扩大,对国内煤炭供需关系的影响日益加深。
为缓解市场供大于求状况,煤炭企业停产限产力度逐渐加强,国家发改委也下调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的产量预期,以销定产效果开始初显。7、8、9月份煤炭产量环比分别减少700、1800和300万吨,8、9月份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7%和3.5%。
图2:煤炭工业增加值与原煤产量月度增速(%)
302520151050-5-10工业增加值原煤产量20100234567891020111102345678910201112023456789
图3:各月累计煤炭净进口量变化情况(亿吨)
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220092010201120121-31-41-51-61-71-81-9
3.“买方市场”特征显现,“稳增长”开始起效
在需求放缓、产能释放和进口大量增加的冲击下,今年以来煤炭库存大幅增加,煤炭价格快速下行,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9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2.87亿吨,其中,煤炭企业存煤9800万吨,同比增长70.4%;重点发电企业存煤9028万吨,同比增长40%,存煤可用28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主要港口存煤450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000万吨(中煤协数据)。煤炭市场价格跌回到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9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为630-640元/吨,比去年最高价位下降220-230元/吨,和年初相比每吨下跌了170元/吨,为2009年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导致行业利润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自6月份出现2009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之后,8月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降幅扩大到13.9%,而上年同期为增长35.6%;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2%,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对缓解煤炭供需矛盾开始发挥作用。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企稳反弹,带动了下游行业需求预期的改善,9月末社会煤炭库存比6月末的最高值减少70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从最高的946万吨下降到608万吨,低于650万吨的正常水平,市场价格也呈现止跌企稳态势。
图4: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指数(元/吨)
9008508007507006506005日2011年4月5日2011年7月205日11年10月5日2012年1月5日2012年4月5日2012年7月205日12年10月5日2011年1月
图5:澳大利亚纽卡斯尔/肯布拉港动力煤现货离岸价格 (美元/吨)
15014013012011010090802011110120111001357935793572010019
二、2013年煤炭市场供求有望改善
展望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曲折中温和复苏,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震荡;国内经济有望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小幅增长,将带动煤炭需求稳定增长,市场价格平稳趋升。而经济运行环境的好转及融资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信心,煤炭资源整合的集约化发展将促进市场调节能力的提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快,煤炭市场有望趋向供需平衡。
1.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煤炭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化速度的提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推动煤炭产业供需两旺。2001-2011年GDP年均增长10.4%,而煤炭产量年均增长8.9%,煤炭消费年均增长9.5%。“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强,将影响煤炭需求增长速度逐步放缓,限制煤炭行业粗放式发展空间。第一,能源强度趋于下降形成“增长约束”。从国外经验看,伴随产业结构的提升,能源强度表现出先扬后抑的变化规律。在我国也是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已经下降了19%。“十二五”时期,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加快服务业发展,将带动能源强度继续下降,使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第二,能源结构转变形成“资源约束”。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而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十二五”相关规划提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70%下降到2015年的63%、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11.4%的约束性指标;2015年煤炭产量、消费总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而2011年煤炭产量、消费量已经达到35.2和35.7亿吨,未来4年只要以年均2.6%、2.2%的低速增长就能实现目标,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将进一步挤压传统化石能源的生存空间。第三,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形成“环境约束”。煤炭作为能源领域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随着“十二五”规划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目标的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及高耗煤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厉的环境制约。
2.国内外经济温和复苏,市场环境有望改善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结束遥遥无期,美国“财政悬崖”风险巨大,新兴经济体也显露颓势,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深度结
构调整之中。但在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宽松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可能性较大。IMF《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预计,2012、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3%、3.6%。
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我国经济缓中趋稳态势显现。2013年,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新非公36条”的进一步落实将更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GDP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2%,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利于煤炭、电力等能源需求的稳定增长。
3.耗煤行业有所好转,但库存仍制约煤炭生产
火电煤炭消费有所反弹。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方面,发达国家一般都占其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美国发电用煤达到90%,而2010年我国发电用煤占比仅为48.9%。2012年在电力需求放缓的背景下,1-9月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增加416小时,而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减少269小时这种替代现象并不常见。2013年,经济企稳回升将带动用电需求的提高,靠天吃饭的水电难以保障电力供应稳定,需要进一步发挥火电的稳定作用,将带动煤炭需求的增长。但2005年以来火电投资已连续6年持续减少,2012年1-9月同比又下降15%。新增装机容量的持续减少,将制约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我国电力供给保障能力也将面临挑战。
主要耗煤产业需求稳定。2012年以来,“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逐步恢复,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及部分刚性需求重新开始释放,带动房地产市场出现反弹迹象。2013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大量审批并开工“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将有利于基建投资持续增长。投资增幅的回升,将带动占煤炭消费30%以上的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
的需求,拉动煤炭消费需求增长。
“去库存”制约煤炭消费增幅。当前,我国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煤行业“去库存”过程仍未结束。从反映库存水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库存调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在2011年上升到最高水平,增幅达到29.7%、32.2%、24.8%,而本轮库存调整中,2012年前8个月三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幅虽分别降至14.9%、12.9%、12.7%,但仍比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高6.2、1.5、1.6个百分点,更没出现库存下降情况。“去库存化”不彻底,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力量难以积聚,将限制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
4.供给能力持续提高,产能过剩成为常态
随着煤炭产业多年处于高位景气状态,刺激了行业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煤炭投资总额达12489.7亿元,是“十五”的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201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2012年1-9月增幅仍达到14.4%。投资居高不下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加之主要产煤省推进资源整合与煤矿技术改造,改造后煤矿已陆续进入产能释放期,造成煤炭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煤炭产能控制在41亿吨,但2011年煤炭产量已经突破了35亿吨,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未来几年内全国煤炭新增产能约20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5亿吨,煤炭产能过剩将成为常态。
5.流动性刺激有限,煤炭价格难以大涨
2012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震荡下行。近期,随着欧
洲央行启动“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及美国实行QE3,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暂走高。但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新兴国家需求增长放缓抑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与金融危机时期不同,需求因素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明显大于货币因素。预计201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出现全面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此外,随着美国对页岩气的开采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对煤炭的替代效应正在显现,导致美国煤炭出口2011年大涨至9700万吨,占全球海运煤炭贸易总量的10%以上。美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世界煤炭市场形成压力,成为制约国际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市场逐渐接轨,随着企业以销定产的实施,预计2013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将呈现震荡向上态势。同时,随着国内外煤炭价差的逐渐收窄,将导致2013年煤炭进口增速有所回落。
三、煤炭行业趋势预测及政策建议
2012年,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冬季耗煤高峰到来、企业以销定产范围扩大、国内外价差缩小进口放缓,2012年四季度煤炭市场过剩压力将有所缓解。但由于国内经济持续相对低速增长,火电耗煤维持较低水平,我国煤炭供需整体仍将呈现宽松格局。预计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6亿吨,增长4%左右,增幅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36.8亿吨左右,增长3%左右,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煤炭市场价格将呈现小幅震荡下行态势。
2013年,预期国内外经济将温和复苏,将带动煤炭、电力需求小幅扩张,但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先导指标仍处于下降状态,主要耗煤行业钢铁、建材、化工等库存依然高企,将影响煤炭需求增幅的提高。而产业集中度的持续提高推动企业以销定产,市场调控能力上升,未来煤炭生产对需求变动的适应能力将继续改善。考虑到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出现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预计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将逐渐收窄。2013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有所缓解,煤炭产销将在低速增长中趋向平衡。初步预计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
5%左右;煤炭消费量增长4%左右,增幅比上年均有小幅提高。
我国以煤为主的基础能源结构在中长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西煤东调、北煤南调”的分布格局也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煤炭产、供、需、运之间的矛盾会时有发生。应抓住煤炭供需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完善煤炭市场化体系。推进电煤价格并轨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改革,深化煤炭资源税改革;建立煤炭价格监测及预警制度,健全煤炭市场交易体系;规范铁路运输市场,加快引入民间资本投资铁路;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深化煤炭企业改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