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白对译
颜渊问 仁。 子曰:“克 己 复 礼
1.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
为 仁。一日克 己复礼, 天下 归 仁焉。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为 仁由 己,而由人 乎哉?”
要做到仁是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曰:“请问 其 目 。” 子曰:“非 礼 勿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详情。”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 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视,非 礼 勿 听,非 礼 勿言,非 礼 勿动。”
(《论语·颜渊》)
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 斯 语矣。”
2.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
仲弓 问 仁。 子曰:“出门 如 见 大
宾 ,使民如 承 大祭 。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严肃。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在邦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
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无怨 ,在 家 无怨 。”
(《论语·颜渊》)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仲弓曰:“雍虽不 敏, 请 事斯 语矣。”
3.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 问 仁。 子曰:“爱人。”
问 知 。 子曰:“知 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未达 。 子曰:“举 直 错 诸 枉 ,樊迟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 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能使 枉 者 直。”
樊迟退下来,去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
樊迟退 ,见 子夏,曰:“乡 也 吾 见 于夫子而问
知,子曰:‘举 直 错 诸枉 , 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能使枉者 直’,何 谓 也?”子夏曰:“富 哉 言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 乎!舜 有天下, 选于 众 , 举皋陶 ,不仁深刻呀!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
者 远矣。汤 有 天下, 选 于 众,举究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众人中挑选人才,任 伊尹 ,不 仁 者 远矣。”
(《论语·颜渊》)
用了伊尹,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
子贡 问曰:“有 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4.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呢?”
子 曰:“其 ‘恕’乎! 己所不欲 ,勿 施于 人。”
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语·卫灵公》)
(《论
5.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
子贡曰:“如 有 博 施 于民 而
能 济众 ,何 如? 可 谓仁 乎?” 子曰:“何事于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必也 圣乎!尧 舜 其犹病 诸 !夫 仁,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仁者, 己欲 立 而立 人, 己欲达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要想自己通达,也要使 而达人。能近取 譬 ,可 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论语·雍也》)
说就是实践仁的方法了。”谓 仁之方 也已。”
6.
子曰:“仁 远乎哉? 我欲 仁 , 斯仁 至矣!”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论
语·述而》)
7.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
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弘毅 , 任
重而 道 远。 仁以为 己 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
任,不亦 重 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担当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
子曰:“志士 仁人 , 无求 生
(《论语·卫灵公》)
怕死而损害仁的,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以 害仁 , 有杀 身 以成 仁 。”
9.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
子曰:“不 仁者 不可以久 处约 , 不
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
可以长 处 乐 。仁 者安 仁 , 知 者
(《论语·里仁》)
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利仁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