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24期南方农业2021年8月Vol.15No.24SouthChinaAgricultureAug.2021穆芃芃.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36-13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浅析穆芃芃(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要调和旅游产业游客的需求和劳动力发展存在的矛盾,带动相关企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应了解乡村在线路规划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产业的特色发展规划和品牌形象的组建计划。通过网络宣传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升级路径,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词 旅游线路;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64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往来的流动然风光为主,吸引相对多的城市流动人口和过往的景区人口活动和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条件,创造出适合人们生游客。缺少专门运输游客的便利交通线路,没有让大家活的丰富物质和精神食粮。乡村旅游产业要看到这一背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城市多个景区的旅游观光[2]。下的需求,发展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线路规划,不少人员需要在旅行前做好充分的旅游线路调查和各景满足人们对自然文明和乡风习俗的游览观光需求。通过建区的好评度分析,才放心选择跟团游或自驾游的形式,立管理产业长期发展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活动组织,为当地来到乡村品味当地的风光和美食。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的乡村振兴提供消费和人力资源上的重要支持。背景下的升级,应考虑到游客除自然风光以外的其他需1 产业升级需求求,消除他们在旅途中的顾虑和交通不便利带来的景区规划管理难点。1.1 协调乡村旅游供需条件2.2 乡村旅游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影响着产业相关利吸引游客的宣传效果不佳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产业具备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活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进程,必须考虑益链的发展。游客在旅途过程中的衣食住行,都会以消到自身的影响力和推动当地发展的积极条件,协调当地费形式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因此,乡村在周人员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数量。创造符合人员就业边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合理宣传吸引能力的产业内部转型环境,满足不同季节的游客旅游观游客的关注度,使他们对景区商品或人工服务进行消费,光需求,使产业劳动人员总数和游客接待数量趋于平衡,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但多数乡村由于缺少宣传特色和不出现劳动力过剩或游客需求过剩的产业发展状况。营销策略,无法吸引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其宣传效果1.2 难以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引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产业要完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入网络营销的产业升级路径[3]发展绿色农业的目标,引导乡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避免2.3 在以往的发展规划中,乡村缺少和城市同等条件的乡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产业经济形势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1]。通过增加乡村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提升劳动力价值,聚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淳朴乡风和注重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的人力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吸纳城市的待业人口和文化这导致了多数乡村推出的旅游产业规划都以美食和少数旅游资源,形成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升级路径,减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景区旅游线路,少因产业规划目标不合理导致的当地项目投资收益损失缺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4]。许多游客在旅途中未的情况出现。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旅游文化特色,失去了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因此,乡村要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人们的物质2 存在的问题生活需求,保护大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经济的生态条件,2.1 缺少统一的旅游线路规划促进具有文明特色和完善基础设施的旅游产业循环发展。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线路规划一般以推广当地的自2.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工未能打造产业品牌形象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1)未能结合产业发展的特色,加收稿日期:2021-07-19强旅游产品、品牌、市场的有效拓展,也未能按照当地作者简介:穆芃芃(1979—),女,河南洛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E-mail:gyx031@126.com。生态资源、自然风光,形成与众不同的当地特色和品牌。在发展期间缺乏有效的规划,从而出现乡村旅游同质化136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穆芃芃: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浅析问题严重的现象。2)未能形成具有乡村文明气息的产业景区内安装监控设备,提醒游客把手中的垃圾放置在道发展品牌,没有按照当地产业和特色的经济活动,结合路两旁的垃圾桶内。禁止任何人员向水中丢弃化学品,企业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发展需求,加强乡村文明和品牌避免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对部分人员随处乱扔垃圾的行形象的建设。3)在乡村经济的文化政策和营销中,没有为,进行违反公共安全管理条例上的处罚,为他人树立推广绿色农业、有机生态材料等具有产业文化代表的旅环保生态环境的良好榜样。同时,在建设乡村旅游基础游文明活动品牌,从而不利于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设施的过程中,应积极弘扬乡村中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故影响力,难以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行有效宣传。事,把游客带往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让他3 产业升级路径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应减少乡村旅游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以发展产业经济为3.1 主的循环发展文化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对旅游线路中人们不熟悉的当地景点进建立统一旅游线路的产业规划3.4 行细致标注,简单介绍各个景点的可拍摄位置和最受欢在推广当地产业及文化特色的过程中,树立具有乡树立带动产业发展的品牌形象迎的美食文化。通过引入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加强旅村文明气息的产业发展品牌形象。大多数乡村都会把农游观光车和各景区服务站台的线路规划,方便游客向工产品企业形象,作为推广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形成以作人员咨询最近的其他景点和较便利的住宿场所。许多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产业发展线路。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游客会因交通线路不便利,不敢在景区的酒店内留宿,积极推广当地产业和特色的经济活动,要将视角放得更有快速前往交通运输站点的特殊需求。工作人员可以为远,要立足于当地企业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发展,树立能他们介绍当地的交通情况,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够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明的群众品牌形象。通过把乡村前往下个景点或者返回工作点,选择交通相对便利或没发展经济的文化政策和营销策略,融入到对村旅游产业有他人干扰的酒店住宿。乡村旅游产业要根据乡村振兴的基本形象中,组建推广绿色农业、有机生态材料等具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满足普通游客多种需求的体产业文化代表的旅游文明活动品牌。把乡村近年来的旅游场景线路规划,使他们敢于在旅途中消费各类商品,发展作为品牌影响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动主题,完成带动产业向服务他人的方向上转型升级,实现对当地旅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说明。并根据宣传旅游游线路资源的开发和实地策划,保障游客的消费权益和产业的乡村独有文化,完成与乡村振兴背景相适应的品旅游产业劳动力的不断提升。以较为集中和统一的旅游牌文化建设发展,使乡村具备吸引游客的良好旅游品牌线路,实现产业规划及规划效益的升级发展。形象,存在推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的独特魅力。3.2 乡村要关注游客对旅游文化的认可程度,吸引中加大旅游产业的网络宣传投入4 结语小企业投资旅游产业,增加产业可调配的当地人力资源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和宣传推广项目,将乡村旅游作为一个专业的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与产业联动,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消费,吸方向进行资源和社会效益的规划。通过开发乡村的自然引更多的游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必要的乡村旅和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当地农业产业种植经济作物的宣游产业服务升级要求及路径,以强有力的发展局势,推传工作,制造、生产、推广商业美食和乡村农产品的产动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和品牌形象资源的发展。以发展经业文化,形成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整体营销策济和当地生态文明为主要动力,创造游客满意、当地居略[5]。为游客提供到达旅游目的地后的多种服务,如温民安居乐业的产业生存条件。泉度假、海景酒店等具备一定特色的当地产业服务内容。把推广乡村当地的特色产业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一大方参考文献:向,使文化旅游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一大经济特色。[1] 屈学书,矫丽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增加对乡村酒店或自然风光的实景拍摄宣传,让具有一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114-119.定兴趣爱好的游客能够前往热门的酒店或景区游玩,增[2] 林夜,汪驰.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加乡村旅游产业的网络宣传话题。与路径探析[J].江苏商论,2020(5):59-62.3.3 [3] 陈学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既要考虑自然经落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措施径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济效益的发展,也要考虑旅游产业长期发展经济的资源需要,以拓宽人文旅游资源发展路径的形式,减少游客[4] 2020屈学书(3),:矫丽会1-2.].现代农业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实地探访生态旅游保护区的不当行为,落实保护当地生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4(12):108-113.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乡村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和[5] 张雪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陇南乡村旅游产业的历史遗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明新风尚。在爬山、垂优化升级研究钓等允许游客公开游览的特色旅游项目上进行次数的限制,防止他人过度占用旅游资源的不文明现象出现。在2020,33(5):[26-27.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责任编辑:赵中正)137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