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来源:伴沃教育
广州市荔湾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与积累(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默写古诗(韦应物《滁州西涧》)

, 。 , 。 2.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湛江旅游局获悉,湛江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慢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竹 甲 (即/)美化了人的生活,又淘

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 乙 (博大精深/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 丙 (淡泊/薄)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 题目: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 博大精深 淡薄 B.既 源远流长 淡泊 C.即 博大精深 淡泊 D.即 源远流长 淡薄 5.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4分) 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

示例: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

仿写: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6-8题(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于负者歌于途 B.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

C.望峰息心/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请赏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1题(9分)

崔 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②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库藏盈溢( ) (2)太后赐百官负绢( )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 (4)令其空出( )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11.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

(三)阅读国风《生命的品格》,完成12-14题(10分)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

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③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一生下来的啼哭就预示着人生就要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有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当一个人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不断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谓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是一个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但不能带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但你只是一个异客,不是属于你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从而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强调“生命是有限的” B.第②段强调“要懂得珍惜”

C.第③段强调“要有悲悯情怀” D.第④段强调“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 13.下列论据不能有力论证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与海》一书中,桑迪阿果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

B.《西游记》一书中,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C.培根说:幸运并非没有恐怖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D.张海迪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上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14.全文都是论“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谈的是生命的过程要有所求,第⑤段说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无所求,你认为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四)阅读《描花的日子》,完成15-18题(17分)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

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5.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17.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3分)

18.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19.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

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小天地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补充完整题目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16年广州市荔湾区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WORD版)

1、(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1)鹤立鸡群(2)正襟危坐(3)荡然无存(4)荒谬 3、B(A 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在„„中”删去;

C 项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D 项语序不当,“开创未来”和“珍视和平”互换。) 4、B

5、一个寒冷的人说: 像一床棉被”,一个暴晒的人说:“像一把遮阳伞” 6、D;比(A、凭借/背 B、笔直/一直 C、平息/叹息)

7、两岸的山)凭借高峻的争着向上,争着像更高更远处伸展,笔直向上,形成无数山峰。 8、本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由景生情,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景色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9、(1)满,充满(2)背 (3)只 (4)让 10、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11、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融、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崔光“止取两匹”。 12、A解析:第①段的中心意思是“要提高有限的生命的质量”或者“要使有限的人生更有意义”。 13、C解析:培根的话无法证明: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14、不矛盾。“有求”和“无求”都是生命品格所需要的:第④段论说人生要具有克难求进的意志和勇气,要尽责任就是有所求;第⑤段论说要进入无我之境,超然物外,对物质名利的无求,实质是精神境界更高的追求。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

15、示例一:能。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能。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掉。

16、(1)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2)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17、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8、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19、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